0  264771  264779  264785  264789  264795  264797  264801  264807  264809  264815  264821  264825  264827  264831  264837  264839  264845  264849  264851  264855  264857  264861  264863  264865  264866  264867  264869  264870  264871  264873  264875  264879  264881  264885  264887  264891  264897  264899  264905  264909  264911  264915  264921  264927  264929  264935  264939  264941  264947  264951  264957  264965  447090 

1.下列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兔的白毛与猪的黑毛     B.狗的长毛与卷毛

C.鸡的光腿与毛腿       D.果蝇的红眼与果蝇的棒眼

试题详情

37.从2008年起,江苏省实行义务教育阶段部分教材循环使用。开学初,学校将循环使用的教材免费发放(由财政提供教材费用)给学生,学期结束时全部收回,集中保存,学生不得在书上写画。该政策实施一年后,某校同学对实施情况进行调查。对于该政策,被调查者有的表示赞同,有的表示反对,整理如下:

赞同的声音:

在不少经济发达国家,课本循环使用是种惯例。拿美国来说,课本平均使用年限为5年,日本达到10年。在我国课本使用寿命不过一年,甚至半年,许多课本只用一学期,有些连角都没皱就被丢弃了,这增加了国家的负担,浪费了资源。有调查说,制造一吨纸,就要砍掉七棵10年生的大树,想想真令人痛心。

反对的声音:

学生:以往我们可以在书上写写画画,现在连名字都不让写了,真是不方便啊,还不如让爸爸妈妈出钱把书买下来算了。

家长:循环教材是“公用书”,没有按学生编号区分,每节课上完了就收上去,第二节课再发下来就混了,这么多双手摸来摸去,要是有病菌,就会交叉感染。

教师:有的教材纸张质量比较差,容易破损;有的教材内容变来变去,使用期限不长。怎么循环使用?”

(1)从哲学角度看,人们对教材循环使用为什么会形成不同的认识?

(2)从经济生活角度,说明循环使用教科书有何意义?

(3)结合上述材料,从政府和公民两个角度说明怎样更好地推进教材的循环使用。

贵州省册亨一中2010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

试题详情

36.2008年9月19日,美国时任总统布什发表讲话说,为了结束目前这场几十年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联邦政府干预金融市场不仅有正当理由,而且必要。9月20日,美国政府向国会提交了一项总额达7000亿美元的金融救援计划。此后,民主党与共和党之间、政府与国会之间,针对美国史上规模最大的救助金融机构的计划展开了激烈的争论。10月3日,众议院以263票赞成、171票反对通过了修改后的《2008年紧急经济稳定法案》,而此前的9月25日,方案的第一稿曾经被众议院否决。

(1)美国的三权分立原则在上述材料中是如何体现的? 

(2)请结合材料评析美国的三权分立制度。

试题详情

34.我国宏观经济运行态势图:       

 

图2
   

注:数据由国家统计局2008年11月发布。

(1)图1与图2之间有何内在联系?并据此说明我国促进当前经济平稳发展应实行怎样的财政政策。

(2)从哲学角度看,怎样才能正确把握经济运行规律以推动经济发展。

罗杰  画
 
“山寨”现象
 
35.“山寨”一词源于广东,兴盛于网络。其主要特点主要表现为仿造性、快速化、平民化。从模仿名牌的“山寨手机”开始,“山寨电影”、“山寨春晚”纷纷登场,络绎不绝。有人认为:“山寨文化”是“超越创新”,并戏称“国货当自强,山寨要领航”。2008年,“山寨”的影响很大,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请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山寨文化得以兴起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你同意材料中的观点吗?请说明理由。

[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

试题详情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答案
 
 
 
 
 
 
 
 
 
 
 
序号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答案
 
 
 
 
 
 
 
 
 
 
 
序号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答案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 4分)

试题详情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了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这篇文章引发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全国性大讨论,继而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据此回答32-33题。

32. 下列选项中,对我国社会主义改革认识正确的是

①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  ②改革就是要彻底变革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③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要与国际社会相接轨  ④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改革的决定力量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33. 实践之所以能成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原因在于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D.实践是连接主观与客观的桥梁

选择题答题栏:

试题详情

31.古语云:“贪如火,不扑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则滔天。”从哲学上看,这警示我们

A.要注意量的积累,防微杜渐       B.要抓住时机促成质变

C.要对事物的发展前途充满信心     D.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试题详情

30.随着时空的推移和条件的改变,一定事物的价值以及人们关于它的价值观念也会发生变化。这表明,人们的价值选择和价值判断

A.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       B.具有社会历史性特征

C.始终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        D.必须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试题详情

29. 在新形势下,加快提升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促进这一地区科学发展、率先发展、一体化发展,对全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这表明

A.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B.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C.部分的功能影响着整体的功能  

D.部分的功能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

试题详情

28. 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相关专家说:“按照目前国内水平,我国对地震的中期预报,也就是几个月内可能发生的地震,准确率是20%,短临地震预报,即三五天内可能发生的地震,则准确率不到10%。”这表明

A.有些事物人们是无法认识的      

B.人的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

C.事物的复杂程度决定着人们的认识程度 

D.认识事物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