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65045  265053  265059  265063  265069  265071  265075  265081  265083  265089  265095  265099  265101  265105  265111  265113  265119  265123  265125  265129  265131  265135  265137  265139  265140  265141  265143  265144  265145  265147  265149  265153  265155  265159  265161  265165  265171  265173  265179  265183  265185  265189  265195  265201  265203  265209  265213  265215  265221  265225  265231  265239  447090 

8.(08四川理综·1)将蛙的卵巢放入含有蛙脑垂体提取液的培养液中,同时检测某种激素 的含量,经过一段时间培养后,再检测培养液中该激素的含量,发现该激素含量增加,这  种激素是(  )

A.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B.促性腺激素    C.促甲状腺激素    D.雌激素

试题详情

7.(08广东理基·50)生活中存在以下现象:(1)婴幼儿经常尿床,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现象会明显减少;(2)由于惊恐而出现无意识排尿。以上现象说明(   )

A.婴幼儿在夜间产生的尿液较白天多 

B.婴幼儿排尿反射的传入神经兴奋只到达脊髓

C.无意识排尿不属于神经反射活动  

D.脊髓的生理活动依赖于大脑皮层的功能状态

试题详情

6.(09广州调研)12.发生火灾时,人们惊惶失措,争相走避,这时人体生理上可能出现的变化是

①肾上腺激素分泌增加      ②心跳、呼吸频率加强 

③高级神经中枢高度兴奋         ④机体耗氧量增加

A.只有一项正确    B. 只有二项正确  C.只有三项正确    D.有四项正确

试题详情

5.(08广东·19)某同学正在跑步,参与调节这一过程的神经结构有(  )

①大脑皮层       ②小脑      ③下丘脑        ④脑干      ⑤脊髓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⑤

试题详情

4.(08江苏卷·14)α-银环蛇毒能与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牢固结合,有机磷农药能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而乙酰胆碱酯酶的作用是清除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的乙酰胆碱。因此,α-银环蛇毒与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症状分别是(   )

A.肌肉松弛、肌肉僵直   B.肌肉僵直、肌肉松弛

C.肌肉松弛、肌肉松弛   D.肌肉僵直、肌肉僵直

试题详情

3.(08宁夏·3)刺激某一个神经元引起后一个神经元兴奋。当给与某种药物后,再刺激同一个神经元,发现神经冲动的传递被阻断,但检测到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的量与给与药物之前相同。这是由于该药物

A.抑制了突触小体中递质的合成    B.抑制了突触后膜的功能

C.与递质的化学结构完全相同     D.抑制了突触前膜递质的释放

试题详情

2.(09汕头金中期末)11.右图示突触的亚显微结构,a、d分别表示两个神经元的局部。下列与此相关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图中①②③合称为突触小体,是神经元树突的末端

B.兴奋由b传至c的过程中,①处膜外电流方向是b→c

C.经④释放的递质必然引起神经元d的兴奋

D.③内的递质只能经④释放再作用于⑥

试题详情

1.(10北京朝阳4月统考)下图1表示反射弧中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其中表示从树突到胞体再到轴突及末梢(即一个完整的神经元模式)。图2表示突触的显微结构模式图。下列关于图解的说法正确的是                                A.图1中刺激d点,兴奋将传导(递)至c、b、a点 B.图1中③内有2个完整突触结构,突触结构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 C.图2中CO2浓度最高处在⑦,该结构的作用是为神经兴奋的传导(递)提供能量 D.图2轴突中的传导形式有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试题详情

34.(12分)染料二氯靛酚钠(DCPIP)的氧化态呈蓝紫色,被还原时可逐步呈现粉红色至无色。将纯净新鲜的叶绿体平均分成甲、乙2份,分别加入等量适量的0.35mol/LNaCl溶液和0.035mol/LNaCl溶液,摇匀制成悬液甲液和乙液。进行下列实验:

①取干净的试管4支,编成1、2、3、4号,在黑暗处按下图所示分别加入等量适量的悬液或试剂:

②将四支试管置于光照强度相同且适宜的光源下,再向每支试管中加入2滴蓝紫色的二氯靛酚钠溶液,摇匀,观察。

③实验现象、结果:1号试管产生气泡,溶液由蓝紫色逐渐变成粉红色,最终呈无色;其余三支试管无气泡,溶液均呈蓝紫色。回答问题:

(1)分析实验现象与结果:

① 1号试管气泡中的气体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2号试管没有气体产生,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1号试管蓝紫色消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实验的实验原理:

①染料二氯靛酚钠(DCPIP)的氧化态呈蓝紫色,被还原时可逐步呈现粉红色至无色,可作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详情

33.(10分)将长势良好的一株植物置于密闭无色透明玻璃罩内,并置于室外培养。用CO2测定仪测定玻璃罩内CO2浓度一天的变化情况,绘成图甲所示曲线。图乙表示该植株处于光照下的叶肉细胞,m和n分别表示全部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中线粒体放出CO2的量和叶绿体吸收CO2的量。回答下列问题:(不考虑无氧呼吸以及一天内植株生长对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的影响)

(1)如图乙所示,在氧气不足条件下,线粒体内丙酮酸氧化分解的速率将会______。若光照突然停止而其它条件不变,则短时间内,叶绿体中三碳化合物(C3)合成速率的变化是__________(增大、不变、减小)。

(2)如图甲所示,BC段较AB段CO2浓度增加速率减慢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16时到18时,叶绿体内ATP合成速率的变化是__________。若D点和E点所对应时刻的温度相同,则D点时的光照强度_______(大于、等于、小于)E点时的光照强度。

(3)若玻璃罩内植株所有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的光合作用强度相同,图乙示该植株一个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那么,当在图甲中D点时,图乙中m ____ n。(大于、等于、小于)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