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20分)I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I (1) A____________________,H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14分)右图为细胞间信息传递的几种模式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⑴若细胞1产生的激素是胰高血糖素,则靶细胞主要是 ________________。
⑵当血糖含量大于80~120 mg·dL-1时,下丘脑通过细胞3作用于胰岛B细胞,引起该细胞发生的生理效应是_________。
⑶若细胞3受到刺激产生兴奋,兴奋部位膜外电位的变化是 ;
兴奋在细胞3和细胞2间传递通过的结构是 ,传递方向的特点是________ 。
⑷若细胞4表示效应T细胞,则它是由________受刺激后分裂分化而来的;该细胞使靶细胞裂解死亡属于________免疫的效应阶段。
班级 学号 姓名 物理得分
21(1)( ) (2)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Ω; _______Ω,________W; ③
22(1)
班级 学号 姓名 化学得分
30.(18分)请回答下列有关遗传的问题。
⑴血友病基因位于人体X染色体上,以Xh表示,显性基因以XH表示。下图是一个家族系谱图,请据图回答:
若1号的母亲是血友病患者,则1号父亲的基因型是 。若1号的双亲都不是血友病患者,则1号母亲的基因型是 。若4号与正常男性结婚,所生第一个孩子是血友病患者的概率是 。
⑵红眼(A)和长翅(D)的正常果蝇经过人工诱变产生基因突变的个体。下图表示该突变个体的X染色体和常染色体及其上的相关基因。
①人工诱变的物理方法有 。
②若只研究眼色,不考虑其他性状,仅通过一代杂交即可通过性状表现辨别子代性别,选择的杂交亲本中,雌蝇的表现型及基因型是 ,雄蝇的表现型及基因型是 。
③ 摩尔根在研究染色体与基因的关系时,用果蝇位于常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体色和翅长两对性状进行了如下杂交实验
每一对性状的遗传均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判断依据是 。依据测交后代表现型的种类和比例,可以推知F1的 , 据此可推断控制体色和翅长的两对等位基因位于 对同源染色体上。
29.(18分)洋葱是生物学实验的常用材料之一,下图是经一段时间
培养后的洋葱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若利用此洋葱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则取材部位应
是用肉眼观察呈乳白色的________。实验中用10%盐酸解离的
目的是 ,之后用清水漂洗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染色用________ 作为染色液。与低倍镜下相比,高倍镜下
视野 (变亮或变暗),看到的细胞数目 (变多或变少)。
⑵若要验证植物细胞渗透吸水的原理,则最好的取材部位是________。
⑶若要尝试利用此洋葱的幼叶进行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你将用________溶解色素,用 试剂分离色素。
28.(10分)X、Y、Z、W均为含有10电子的微粒,W为离子,X、Y、Z为分子,且X与Z分子中含有的共用电子数之比为3∶4。
(1)若实验室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X,则制取X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2)已知: W + X + H2O → 白色沉淀,为进一步确定W,进行如下实验,请补全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
取上述白色沉淀少量置于试管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常温下,取10 ml pH= a的Y的稀溶液,加水稀释时pH随溶液体积的变化如图所示,则Y的化学式为________,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__
①Y溶于水部分电离
②稀释后所有离子的浓度均减小
③Y的水溶液通常保存在玻璃瓶中
④稀释后,阴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之和增大
(4)已知H2的燃烧热为285.8 kJ/mol。现有Z和H2 的混合气体共0.2 mol,与O2完全燃烧生成H2O(l)和CO2(g),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1.0 mol,放出的热量为117.6 kJ。写出Z完全燃烧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 。
写出Z和O2在KOH溶液中构成燃料电池的负极的电极反应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16分)X、Y、Z、W四种化合物均由短周期元素组成,其中X含有四种元素,X、Y、Z的焰色反应均为黄色,W为无色无味气体。
这四种化合物具有下列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产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请回答:
(1)W的电子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X与Y在溶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①将4.48L(标准状况)W通入100mL3mol/L的Y的水溶液后,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________________。
②自然界中存在X、Z和H2O按一定比例结晶而成的固体。取一定量该固体溶于水配成100mL溶液,测得溶液中金属阳离子的浓度为0.5mol/L。若取相同质量的固体加热至恒重,剩余固体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X含有的四种元素之间(二种、三种或四种)可组成多种化合物,选用其中某些化合物,利用下图装置(夹持固定装置已略去)进行实验,装置Ⅲ中产生白色沉淀,装置Ⅴ中可收集到一种无色气体。
①装置Ⅰ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装置Ⅱ中物质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用X含有的四种元素中的两种组成的某化合物,在催化剂存在下制备并收集纯净干燥的装置Ⅴ中气体,该化合物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所需仪器装置是________________(从上图选择必要装置,填写编号)。
(5)向Z溶液中通入氯气,可制得某种生产和生活中常用的漂白、消毒的物质,同时有X生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12分)某实验兴趣小组在“探究卤素单质的氧化性”的系列实验中发现:在足量的稀氯化亚铁溶液中,加入1~2滴溴水,振荡,溶液呈黄色。
(1)提出问题
Fe3+、Br2谁的氧化性更强?
(2)猜想
①甲同学认为氧化性:Fe3+>Br2,故上述实验现象不是发生化学反应所致,则溶液呈黄色是含 (填化学式,下同)所致;
②乙同学认为氧化性:Br2>Fe3+,故上述实验现象是发生化学反应所致,则溶液呈黄色是含 所致。
(3)设计实验并验证
丙同学为验证乙同学的观点,选用下列某些试剂设计出两种方案进行实验,并通过观察实验现象,证明了乙同学的观点确实是正确的。
供选用的试剂:a.酚酞试液; b.CCl4; c.无水酒精; d.KSCN溶液。
请你在下表中写出丙同学选用的试剂及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试剂填序号)。
|
选用试剂 |
实验现象 |
方案1 |
|
|
方案2 |
|
|
(4)结论
氧化性:Br2>Fe3+。故在足量的稀氯化亚铁溶液中,加入1-2滴溴水,溶液呈黄色所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
(5)实验后的思考
①根据上述实验推测,若在溴化亚铁溶液中通入氯气,首先被氧化的离子是 ________(填离子符号);
②在100 mL FeBr2溶液中通入2.24 L Cl2(标准状况),若溶液中有的Br-被氧化成单质Br2,此反应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FeBr2溶液中FeBr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25.(20分)I.某一芳香族化合物分子式为C9H8O4 ,其苯环上只能生成两种一溴取代物
它的结构简式可能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I.已知:
茚是一种烃,其结构为,芳香烃A是茚的同分异构体,A分子中碳原子不全在同一个平面上,A有如下变化关系:
(1)下列物质的结构简式:A_______,H_________。
(2)书写化学方程式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述反应中属于加成反应的是___________(填写数字序号),E→G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
(4)茚与硫酚反应生成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
24.(20分)
某种小发电机的内部结构截面图如图1所示,永久磁体的内侧为半圆柱面形状,它与共轴的圆柱形铁芯间的缝隙中存在沿半径方向、大小近似均匀的辐向磁场,磁感应强度B = 0.5T。磁极间的缺口很小,可忽略。单匝矩形导线框abcd绕在铁芯上构成转子,如图2所示。ab = cd = 0.4m,bc = 0.2m。铁芯的轴线OO′ 在线框所在平面内,线框可随铁芯绕轴线转动。将线框的两个端点M、N接入图中装置A,在线框转动的过程中,装置A能使端点M始终与P相连,而端点N始终与Q相连。现使转子以ω=200π rad/s的角速度匀速转动。在图1中看,转动方向是顺时针的,设线框经过图1位置时t = 0。(取π = 3)
(1)求t = s时刻线框产生的感应电动势;
(2)在图3给出的坐标平面内,画出P、Q两点电势差UPQ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线(要求标出横、纵坐标标度,至少画出一个周期);
(3)如图4所示为竖直放置的两块平行金属板X、Y,两板间距d = 0.17m。将电压UPQ加在两板上,P与X相连,Q与Y相连。将一个质量m = 2.4×10-12kg,电量q = +1.7×10-10C的带电粒子,在t0 = 6.00×10 -3s时刻,从紧临X板处无初速释放。求粒子从X板运动到Y板经历的时间。(不计粒子重力)
23.(18分)
如图所示,在y>0的区域内有沿y轴正方向的匀强电场,在y<0的区域内有垂直坐标平面向里的匀强磁场。一电子(质量为m、电量为e)从y轴上A点以沿x轴正方向的初速度v0开始运动。当电子第一次穿越x轴时,恰好到达C点;当电子第二次穿越x轴时,恰好到达坐标原点;当电子第三次穿越x轴时,恰好到达D点。C、D两点均未在图中标出。已知A、C点到坐标原点的距离分别为d、2d。不计电子的重力。求:
(1)电场强度E的大小;
(2)磁感应强度B的大小;
(3)电子从A运动到D经历的时间t.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