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已知NO2和N2O4可以相互转化:2NO2(g) N2O4(g);△H<0。
现将一定量NO2和 N2O4的混合气体通入容积为1 L的
恒温密闭容器中,
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右图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图中共有两条曲线X和Y,其中曲线X表
示NO2浓度随时间的变化
B.a、b、c、d四个点中,表示化学反应处于
平衡状态的点是b和d
C.若要达到与d相同的状态,在25 min时还能采取的措施是适当缩小容器体积
D.反应进行至25 min时,曲线发生变化的原因是加入0.4 mol N2O4
2、可逆反应N2(g)+3H2(g) 2NH3(g) △H=-QKJ/mol(Q>0)。有甲、乙两个容积相同且不变的密闭容器,向甲容器中加入1molN2和3molH2,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时放出热量为Q1KJ;在相同条件下,向乙容器中加入2molNH3达到平衡后吸收热量为Q2KJ,已知Q1=4Q2。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达A到平衡时,甲容器中反应物的转化率与乙容器相等
B.达到平衡时,甲中NH3的体积分数与乙相等
C.达到平衡后,再向乙中加入0.2moLN2、0.6mol3H2、1.6molNH3,平衡向生成NH3方向移动
D.乙中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NH3(g) N2(g)+3H2(g);△H=+QKJ/mol(Q>Q2>0)
1、一刚性密闭容器内部有一不漏气且可滑动的活塞将容器分成左右两个室,左室内充入一定体积的CO和H2O气体,右室充入S02和O2两种气体,且S02和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2:1,左右两室内各可发生如下反应:
左室 CO(气)+H2O(气) CO2(气)+H2(气)△H<0
右室 2S02(气)+O2(气) 2SO3(气) △H<0
反应开始时活塞停留在离左端点3/7处,反应在恒温下进行,当达平衡状态时,活塞处于容器中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右室气体反应前后的压强之比为4:3
B.反应达平衡时气体S02的转化率为75%
C.平衡时再向左室中充入与原物质的量之比相同的CO和H2O气体,达平衡时,CO的物质的量分数不变 ,S02的物质的量分数变小
D.若原容器中左右两室起始时充入的各物质的量均为原来的两倍,达平衡时,活塞相对与中间位置将偏左
4. 化学平衡的简单计算(浓度、转化率、平衡常数K)
[课堂练习]
3. 化学平衡的标志;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化学平衡图象
2. 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及简单计算;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1. 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过程(等温等容、等温等压等效平衡)
4、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改变 5、图象的坐标 6、K式的表示
[典例1](09年江苏)I2在KI溶液中存在下列平衡:I2(aq)+I-(aq)I3-(aq)
某I2、、KI混合溶液中,I3-的物质的量浓度c(I3-)与温度T的关系如图所示(曲线上任何一点都表示平衡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反应 I2(aq)+I-(aq)I3-(aq)的△H>0
B.若温度为T1、T2,反应的平衡常数分别为K1、K2则K1>K2
C.若反应进行到状态D时,一定有v正>v逆
D.状态A与状态B相比,状态A的c(I2)大
[典例2]将3molNO放入密闭容器中,50℃时恒温加热,然后加压,气体总物质的量随压强变化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X、Y两点,反应速率υ(X)=υ(Y)
B.压强小于107Pa,主要发生的反应为:2NO=N2+O2
C.X点→Y点,可能发生的反应为:2NO2(g)2NO(g)+O2(g)
D.整个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反应为:3NO=N2O+NO2, 2NO2(g) N2O4(g)
[典例3]T℃时在2L密闭容器中使X(g)与Y(g)发生反应生成Z(g)。反应过程中X、Y、Z的浓度变化如图1所示;若保持其他条件不变,温度分别为T1和T2时,Y的体积百分含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容器中发生的反应可表示为:3X(g)+Y(g) 2Z(g)
B.反应进行的前3 min内,用X表示的反应速率 v(X)=0.3mol/(L·min)
C.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减小
D.若改变反应条件,使反应进程如图3所示,则改变的条件是增大压强
[典例4]某密闭容器中加入0.3 mol A、0.1 mol C和一定量的B三种气体。一定条件下
发生反应,各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甲所示[t0-t1阶段 c(B)未画出]。图乙为t2后改变互不相同的某一条件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t3-t4阶段使用了催化剂。下列说法错误
A.若 t1=15 s,生成物C在 t0-t1时间段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0.004mol·L-1·s-1
B.t4-t5阶段改变的条件为减小压强,t5-t6改变的条件是升高化学反应的温度
C.B的起始物质的量为0.02mol D.该化学反应的表达式为:3A B + 2C
[应考必备]
1、平衡混合物中各物质的状态 2、稀有气体影响 3、容器恒容/恒压
37. 三月春光好,承诺暖人心。在今年“两会”上,温家宝总理 “要让中国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一句话,铿锵有力,耐人回味。
某中学高三(1)班师生利用政治课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探究“尊严”问题。
在活动中,同学们思维活跃,畅所欲言:
甲:尊严首先是和经济密切联系,有了钱才有尊严,没有钱就没有尊严。今年中央财政安排就业专项资金426亿元。可见,经济对维护人民尊严作用很大。
乙:我国宪法规定:“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社会团体、各企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并且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 我认为,个人有无尊严无所谓,国家法律有了尊严,个人也就有了尊严。
丙:古人云: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我认为,尊严是人的“精神之盐”,为人处世的底线,还是一种人格力量、精神力量、文化力量。一个人、一个民族不重视教育,不提高民族文化素质,不会有尊严可言。
丁:在现实生活中,如何让自己活得有尊严?我给大家讲一个真实的故事:我的邻居郑雪梅的父亲不慎从二楼摔下,落下残疾,母亲不堪生活的重压,不辞而别,年幼的妹妹尚不懂事。16岁的郑雪梅揣着暑假打工赚来的2000元钱和亲戚东拼西凑的3000元踏进了大学。不久,她便在同学不解的目光中送起外卖,又找到一份家教,还推销过文具和电话卡。面对生活的苦难,郑雪梅从不气馁。她说:“至少,我是在养活自己,我并不依靠谁,我活得比谁都有尊严。”
假如你也在活动中,请你继续发言:
(1)用《经济生活》、《政治生活》知识分别评析甲、乙发言。
(2)介绍上述评析过程中你所采用的哲学思维方法。
(3)结合丙、丁发言,分别从《文化生活》、价值观角度,对青年学生健康成长各提出两条建议。
南京市2010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