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某溶液中只可能含有下列离子中的几种:K+ 、NH4+ 、NO3- 、SO42- 、SO32- 、CO32-,取200mL该溶液分成两等份,进行以下实验:
(1)第一份加入足量的烧碱并加热,产生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为224mL。
(2)第二份先加足量的盐酸无现象,再加足量的BaCl2,得到2.33g固体,则该溶液中( )
A.可能含有K+ 、CO32- B.一定含有K+且c(K+)≥0.1mol/L
C.一定不含有NO3- D.肯定含有NO3- 、SO42- 、NH4+
10.Cu、Cu2O和CuO组成的混合物,加入100mL0.6mol/LHNO3溶液恰好使混合物溶解,同时收集到224mLNO气体(标准状况),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Cu2O跟稀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Cu2O+14HNO3==6Cu(NO3)2 + 2NO↑+7H2O
B.产物中硝酸铜的物质的量为0.015mol
C.如混合物中含0.01moLCu,则n(Cu2O)=0.005mol,n(CuO)=0.005mol
D.如混合物中Cu的物质的量为X,X的取值范围0.005mol <X<0.015mol
9.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①无色溶液中:K+、Na+、MnO4-、SO42-
②pH=11的溶液中:CO32-、Na+、AlO2-、NO3-
③加入Al能放出H2的溶液中:Cl-、HCO3-、SO42-、NH4+
④由水电离出的c (OH-)=10-13mol·L-1的溶液中:Na+、Ba2+、Cl-、Br-
⑤有较多Fe3+ 的溶液中: Na+、NH4+、SCN-、HCO3-
⑥酸性溶液中:Fe2+、Al3+、NO3-、I-、Cl-
A.①② B.③⑥ C.③⑤ D.②④
8.往一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充入H2和I2,发生反应H2(g) + I2(g) 2HI(g);,当达到平衡后,t0 时若保持混合气体总物质的量不变而改变某一反应条件,使容器内压强增大(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容器内气体颜色变深,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
B.平衡不移动,混合气体密度增大
C.H2转化率增大,HI平衡浓度减小
D.t0 时减小体积或升高体系温度
7.X、Y、Z、M是4种短周期元素,其中X、Y位于同一主族,Y与M、X与Z位于同一周期。X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3倍。Z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比X原子少1。M是同周期中半径最大的元素(除稀有气体元素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工业上,Y元素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浓溶液常用铝制或铁制容器盛装
B.Z和X组成的化合物可作为缺氧场所的供氧剂
C.X、Y、Z元素的气态氢化物中,Y的沸点最高
D.四种元素简单离子的半径由大到小依次为Y>Z>X>M
6.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不正确的是( )
A.氯气通入澄清石灰水中:Cl2+2OH-=Cl-+ClO-+H2O
B.在氢氧化钡溶液中滴加硫酸氢钾溶液至pH=7:
Ba2++2OH-+2H++SO42-=BaSO4↓+2H2O
C.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 CO32-+2H+=CO2↑+H2O
D.用SO2还原含Cr2O72-的酸性废水:Cr2O72- + 3SO2 + 2H+ = 2Cr3+ + 3SO42-+ H2O
5.针对微生物的有关处理措施中,最合理的是( )
A.通过连续培养的方式可以有效地解除代谢产物对酶活性的抑制作用
B.在谷氨酸发酵过程中,为了获得较多的谷氨酸,培养基中的C/N比最好为4:1
C.在研究细菌的群体生长规律时,为了保证结果的准确性,应随时监测,及时调整培养液的PH值等
D.在大规模的发酵生产中,需将选育出的对数期的优良菌种经过多次扩大培养后,再进行接种
4.免疫系统能成功地抵御大多数病菌,却不能抵御艾滋病病毒(HIV),主要原因是( )
A.没有特效药清除HIV病毒
B.机体免疫功能对HIV病毒先天性免疫缺乏所致
C.HIV直接杀死在免疫系统中起重要作用的B细胞
D.HIV直接杀死在免疫系统中起重要作用的T细胞
3.下列有关知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植物的向性运动都可体现生长素作用的双重性
B.油菜在开花期遭遇大雨,影响了授粉,为预防减产,应在雨后及时喷洒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
C.植物顶端优势现象的形成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来浸泡插条的下端,必然导致插条的生根效果不同
2.将两个经过饥饿处理的枝条分别置于营养液中。其中一枝仅保留一张叶片(甲),另一枝保留两张叶片(乙、丙),叶片置玻璃盒中密封(玻璃盒大小足以保证实验顺利进行),在甲叶和乙叶的盒中注入14CO2,装置如下图。照光一段时间后,有关甲、乙、丙三张叶片的叙述正确的有几项( )
①都能进行蒸腾作用 ②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③都能进行呼吸作用
④遇碘都可变蓝 ⑤都可检测到放射性
A.1 B.2 C.3 D.4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