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解释语句中“乎”的含义与用法。
A.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B.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C.以容取人乎,失之子羽
D.嗟乎!燕雀安知鸿鸽之志哉
E.长铗归来乎,出无车
F.等死,死国可乎?
G.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H.刘豫州何不遂事之乎?
I.其皆出于此乎?
J.吾尝疑乎是
K.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L.不牵乎卑辞之话,不夺乎众多之口
4.注意特殊
所谓特殊,一是指兼词,如“诸”,可以相当于“之乎”、“之于”,“焉”,可以相当于“于之”;“盍”,相当于“何不”,等。二是虚词连用。连用是为了加强语气,多用于句末,其重点总是在最后一个,如“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表达语气的重点在“矣”上。
虚词也有单音双音的问题。如“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句中的“至于”是动词“至” 与介词 “于”的连用,不要把它混用于现代汉语表示轻微转折的连词“至于”。
专项训练 1.解释下列语句中的“何”字。
A.隐隐何甸甸,便会大道口
B.如太行、王屋何?
C.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D.豫州今欲何至?
E.作计何不量?
F.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G.徐公何能及君也?
H.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3.分辨古今
有些虚词,古今用法是不同的,应注意辨别,如“所以”,今天是表示结果的连词,而在古代却用法多样,如在“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中,表示“…………方法”,可译为“依靠”;在“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一句中,则表示“……的原因”。又如“溺者入水,拯之者亦入水。入水相同,所以入水者则异”,句中的“所以”也是表演原因,后两句可译为:他们同样是落入水中,但落入水中的原因却是不同的。
2.辨明用法
所谓辨明用法,就是根据上下文。从多种用法中认定其属何种用法。如“执手相看泪眼”中的“相”,表示互相,而在“当以《晋书》相付”中的“相”就不是“互相”之意,而是作代词用,“相付”即“付之”。又如“见”,在“君既若见录”中,是前置代词,“见录”就是记住我;在“徒见欺”中,则表示被动,“见欺”,即被欺。
35.2010年1月22日,针对美方指责中国的互联网管理政策,影射中国限制互联网自由。外交部发言人马朝旭表示,中国有自己的国情和文化传统,中国对互联网坚持依法管理,符合世界通行做法。中国的这一主张表明 ( )
A.我国是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的坚定力量
B.主权国家拥有按照自己的意志处理内政的权利
C.中国需要加强同发达国家的战略对话和深化合作
D.我国要把维护自身利益和尊重他国利益结合起来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160分)
材料一 读河南省略图。
材料二 从2004年到2010年,中央连续发了七个关于“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全国粮食连年增产,农民人均收入逐年增长。
材料三 2010年春节一过,河南省的农民工开始外出打工,但与往年不同的是人数有所减少。东南沿海地区企业招工困难,出现了一定规模的“民工荒”。
(1)简述该省区的地形特征,并分析东部地区地貌成因。(6分)
(2)该省区地处亚热带与暖温带的过渡地带,省内热量资源分布较不均匀,据图说明该省区热量资源分布特点及主要原因。(10分)
(3)图中①②两处水利工程设施的不同类型是针对我国水资源分布两大问题的解决方案,同时,它们对周边广泛地区的作用也很明显,据此完成下表。(12分)
工程代号 |
工程名称 |
针对解决的水资源 分布问题 |
主要作用 |
① |
|
|
|
② |
|
|
|
(4) 结合材料二、三分析造成近年来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出现“民工荒”的原因。面对“民工荒”现象,你认为东南沿海地区应采取哪些应对措施?(8分)
34.建国以来,党中央一直十分注重西藏的发展。党中央一直关注西藏的发展是因为( )
①必须坚持走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发展路子
②发展是解决西藏所有问题的基础和关键
③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物质保证
④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