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6935  26943  26949  26953  26959  26961  26965  26971  26973  26979  26985  26989  26991  26995  27001  27003  27009  27013  27015  27019  27021  27025  27027  27029  27030  27031  27033  27034  27035  27037  27039  27043  27045  27049  27051  27055  27061  27063  27069  27073  27075  27079  27085  27091  27093  27099  27103  27105  27111  27115  27121  27129  447090 

14.简要解释“饱汉不知饿汉饥”在文中的含义。(4分)

试题详情

    ③巴特里弗的话有点饱汉不知饿汉饥的味道。为了生计,都市里的人有几个不是伴随着闹钟开始一天忙碌的?可是从人的本性来说,谁不想好好地睡个懒觉,让自己的早晨乃至一生都过得从容一些?

试题详情

②想起米兰?昆德拉的小说《为了告别的聚会》。书中写美国富翁巴特里弗对捷克人的生活有这样一番评价:“在这个国家,人们不会欣赏早晨。闹钟打破了他们的美梦,他们突然醒来,就像是被斧头砍了一下。他们立刻使自己投入一种毫无乐趣的奔忙之中,请问,这样一种不适宜的紧张的早晨,怎么可能会有一个像样的白天!那些每天早晨伴着他们恰当地称为‘闹钟’的一阵铃声开始生活的人,他们发生了什么呢?他们一天天变得习惯于紧张,而不习惯于快活。相信我,人的性格是由他们的早晨决定的。”

试题详情

13.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两个小题任选其一)(5分)

试题详情

    【注释】陈三立:清末著名维新派骨干陈宝箴之子。此诗作于光绪二十七年二月,诗人回南昌西山祭扫父墓,舟行夜泊于鄱阳湖畔的吴城。

  (1)试从景与情的角度简要分析全诗。(4分)

  (2)“孤篷寒上月”一句句式上有什么特点?这样的句式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4分)

试题详情

    ②高帝已定天下,为中国劳苦,故释佗弗诛。(5分)

译文:                                                         

试题详情

    译文: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