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70397  270405  270411  270415  270421  270423  270427  270433  270435  270441  270447  270451  270453  270457  270463  270465  270471  270475  270477  270481  270483  270487  270489  270491  270492  270493  270495  270496  270497  270499  270501  270505  270507  270511  270513  270517  270523  270525  270531  270535  270537  270541  270547  270553  270555  270561  270565  270567  270573  270577  270583  270591  447090 

23、(本小题满分10分)

已知△ABC的三边长都是有理数。

(1)求证cosA是有理数;(2)求证:对任意正整数n,cosnA是有理数。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余弦定理、数学归纳法等基础知识,考查推理论证的能力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满分10分。

(方法一)(1)证明:设三边长分别为,∵是有理数,

是有理数,分母为正有理数,又有理数集对于除法的具有封闭性,

必为有理数,∴cosA是有理数。

(2)①当时,显然cosA是有理数;

时,∵,因为cosA是有理数, ∴也是有理数;

②假设当时,结论成立,即coskA、均是有理数。

时,

解得:

∵cosA,均是有理数,∴是有理数,

是有理数。

即当时,结论成立。

综上所述,对于任意正整数n,cosnA是有理数。

(方法二)证明:(1)由AB、BC、AC为有理数及余弦定理知

是有理数。

(2)用数学归纳法证明cosnA和都是有理数。

①当时,由(1)知是有理数,从而有也是有理数。

②假设当时,都是有理数。

时,由

及①和归纳假设,知都是有理数。

即当时,结论成立。

综合①、②可知,对任意正整数n,cosnA是有理数。

试题详情

22、(本小题满分10分)

某工厂生产甲、乙两种产品,甲产品的一等品率为80%,二等品率为20%;乙产品的一等品率为90%,二等品率为10%。生产1件甲产品,若是一等品则获得利润4万元,若是二等品则亏损1万元;生产1件乙产品,若是一等品则获得利润6万元,若是二等品则亏损2万元。设生产各种产品相互独立。

(1)记X(单位:万元)为生产1件甲产品和1件乙产品可获得的总利润,求X的分布列;

(2)求生产4件甲产品所获得的利润不少于10万元的概率。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概率的有关知识,考查运算求解能力。满分10分。

解:(1)由题设知,X的可能取值为10,5,2,-3,且

   P(X=10)=0.8×0.9=0.72,        P(X=5)=0.2×0.9=0.18,

   P(X=2)=0.8×0.1=0.08,        P(X=-3)=0.2×0.1=0.02。

  由此得X的分布列为:

X
10
5
2
-3
P
0.72
0.18
0.08
0.02

(2)设生产的4件甲产品中一等品有件,则二等品有件。

   由题设知,解得

   又,得,或

所求概率为

答:生产4件甲产品所获得的利润不少于10万元的概率为0.8192。

试题详情

21.[选做题]本题包括A、B、C、D四小题,请选定其中两题并在相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若多做,则按作答的前两题评分。解答时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A.   选修4-1:几何证明选讲

(本小题满分10分)

AB是圆O的直径,D为圆O上一点,过D作圆O的切线交AB延长线于点C,若DA=DC,求证:AB=2B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三角形、圆的有关知识,考查推理论证能力。

(方法一)证明:连结OD,则:OD⊥DC,

又OA=OD,DA=DC,所以∠DAO=∠ODA=∠DCO,

∠DOC=∠DAO+∠ODA=2∠DCO,

所以∠DCO=300,∠DOC=600

所以OC=2OD,即OB=BC=OD=OA,所以AB=2BC。

(方法二)证明:连结OD、BD。

因为AB是圆O的直径,所以∠ADB=900,AB=2 OB。

因为DC 是圆O的切线,所以∠CDO=900

又因为DA=DC,所以∠DAC=∠DCA,

于是△ADB≌△CDO,从而AB=CO。

即2OB=OB+BC,得OB=BC。

故AB=2BC。

B.   选修4-2:矩阵与变换

(本小题满分10分)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点A(0,0),B(-2,0),C(-2,1)。设k为非零实数,矩阵M=,N=,点A、B、C在矩阵MN对应的变换下得到点分别为A1、B1、C1,△A1B1C1的面积是△ABC面积的2倍,求k的值。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图形在矩阵对应的变换下的变化特点,考查运算求解能力。满分10分。

解:由题设得

,可知A1(0,0)、B1(0,-2)、C1(,-2)。

计算得△ABC面积的面积是1,△A1B1C1的面积是,则由题设知:

所以k的值为2或-2。

C.   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本小题满分10分)

在极坐标系中,已知圆ρ=2cosθ与直线3ρcosθ+4ρsinθ+a=0相切,求实数a的值。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曲线的极坐标方程等基本知识,考查转化问题的能力。满分10分。

解:,圆ρ=2cosθ的普通方程为:

直线3ρcosθ+4ρsinθ+a=0的普通方程为:

又圆与直线相切,所以解得:,或

D.   选修4-5:不等式选讲

(本小题满分10分)

设a、b是非负实数,求证: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证明不等式的基本方法,考查推理论证的能力。满分10分。

(方法一)证明:

因为实数a、b≥0,

所以上式≥0。即有

(方法二)证明:由a、b是非负实数,作差得

时,,从而,得

时,,从而,得

所以

[必做题]第22题、第23题,每题10分,共计20分。请在答题卡指定区域内作答,解答时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试题详情

20、(本小题满分16分)

是定义在区间上的函数,其导函数为。如果存在实数和函数,其中对任意的都有>0,使得,则称函数具有性质

(1)设函数,其中为实数。

(i)求证:函数具有性质; (ii)求函数的单调区间。

(2)已知函数具有性质。给定为实数,

,且

若||<||,求的取值范围。

[解析] 本小题主要考查函数的概念、性质、图象及导数等基础知识,考查灵活运用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进行探索、分析与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满分16分。

(1)(i)

时,恒成立,

∴函数具有性质

(ii)(方法一)设的符号相同。

时,,故此时在区间上递增;

时,对于,有,所以此时在区间上递增;

时,图像开口向上,对称轴,而

对于,总有,故此时在区间上递增;

(方法二)当时,对于

  所以,故此时在区间上递增;

时,图像开口向上,对称轴,方程的两根为:,而

 当时,,故此时在区间   上递减;同理得:在区间上递增。

综上所述,当时,在区间上递增;

      当时,上递减;上递增。

(2)(方法一)由题意,得:

对任意的都有>0,

所以对任意的都有上递增。

时,,且

     

综合以上讨论,得:所求的取值范围是(0,1)。

(方法二)由题设知,的导函数,其中函数对于任意的都成立。所以,当时,,从而在区间上单调递增。

①当时,有

,得,同理可得,所以由的单调性知

从而有||<||,符合题设。

②当时,

,于是由的单调性知,所以||≥||,与题设不符。

③当时,同理可得,进而得||≥||,与题设不符。

因此综合①、②、③得所求的的取值范围是(0,1)。

数学Ⅱ(附加题)

试题详情

19、(本小题满分16分)

设各项均为正数的数列的前n项和为,已知,数列是公差为的等差数列。

(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用表示);

(2)设为实数,对满足的任意正整数,不等式都成立。求证:的最大值为

[解析] 本小题主要考查等差数列的通项、求和以及基本不等式等有关知识,考查探索、分析及论证的能力。满分16分。

(1)由题意知:

化简,得:

时,,适合情形。

故所求

(2)(方法一)

恒成立。

  又

,即的最大值为

(方法二)由,得

于是,对满足题设的,有

所以的最大值

另一方面,任取实数。设为偶数,令,则符合条件,且

于是,只要,即当时,

所以满足条件的,从而

因此的最大值为

试题详情

18、(本小题满分16分)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如图,已知椭圆的左、右顶点为A、B,右焦点为F。设过点T()的直线TA、TB与椭圆分别交于点M,其中m>0,

(1)设动点P满足,求点P的轨迹;

(2)设,求点T的坐标;

(3)设,求证:直线MN必过x轴上的一定点(其坐标与m无关)。

[解析] 本小题主要考查求简单曲线的方程,考查方直线与椭圆的方程等基础知识。考查运算求解能力和探究问题的能力。满分16分。

(1)设点P(x,y),则:F(2,0)、B(3,0)、A(-3,0)。

,得 化简得

故所求点P的轨迹为直线

(2)将分别代入椭圆方程,以及得:M(2,)、N()

直线MTA方程为:,即

直线NTB 方程为:,即

联立方程组,解得:

所以点T的坐标为

(3)点T的坐标为

直线MTA方程为:,即

直线NTB 方程为:,即

分别与椭圆联立方程组,同时考虑到

解得:

(方法一)当时,直线MN方程为:

 令,解得:。此时必过点D(1,0);

时,直线MN方程为:,与x轴交点为D(1,0)。

所以直线MN必过x轴上的一定点D(1,0)。

(方法二)若,则由,得

此时直线MN的方程为,过点D(1,0)。

,则,直线MD的斜率

直线ND的斜率,得,所以直线MN过D点。

因此,直线MN必过轴上的点(1,0)。

试题详情

17、(本小题满分14分)

某兴趣小组测量电视塔AE的高度H(单位:m),如示意图,垂直放置的标杆BC的高度h=4m,仰角∠ABE=,∠ADE=

(1)该小组已经测得一组的值,tan=1.24,tan=1.20,请据此算出H的值;

(2)该小组分析若干测得的数据后,认为适当调整标杆到电视塔的距离d(单位:m),使之差较大,可以提高测量精确度。若电视塔的实际高度为125m,试问d为多少时,-最大?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解三角形的知识、两角差的正切及不等式的应用。

(1),同理:

 AD-AB=DB,故得,解得:

因此,算出的电视塔的高度H是124m。

(2)由题设知,得

,(当且仅当时,取等号)

故当时,最大。

因为,则,所以当时,-最大。

故所求的m。

试题详情

16、(本小题满分14分)

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PD⊥平面ABCD,PD=DC=BC=1,AB=2,AB∥DC,∠BCD=900

(1)求证:PC⊥BC;

(2)求点A到平面PBC的距离。

[解析] 本小题主要考查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考查几何体的体积,考查空间想象能力、推理论证能力和运算能力。满分14分。

(1)证明:因为PD⊥平面ABCD,BC平面ABCD,所以PD⊥BC。

由∠BCD=900,得CD⊥BC,

又PDDC=D,PD、DC平面PCD,

所以BC⊥平面PCD。

因为PC平面PCD,故PC⊥BC。

(2)(方法一)分别取AB、PC的中点E、F,连DE、DF,则:

易证DE∥CB,DE∥平面PBC,点D、E到平面PBC的距离相等。

又点A到平面PBC的距离等于E到平面PBC的距离的2倍。

由(1)知:BC⊥平面PCD,所以平面PBC⊥平面PCD于PC,

因为PD=DC,PF=FC,所以DF⊥PC,所以DF⊥平面PBC于F。

易知DF=,故点A到平面PBC的距离等于

(方法二)体积法:连结AC。设点A到平面PBC的距离为h。

因为AB∥DC,∠BCD=900,所以∠ABC=900

从而AB=2,BC=1,得的面积

由PD⊥平面ABCD及PD=1,得三棱锥P-ABC的体积

因为PD⊥平面ABCD,DC平面ABCD,所以PD⊥DC。

又PD=DC=1,所以

由PC⊥BC,BC=1,得的面积

,得

故点A到平面PBC的距离等于

试题详情

15、(本小题满分14分)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点A(-1,-2)、B(2,3)、C(-2,-1)。

(1)求以线段AB、AC为邻边的平行四边形两条对角线的长;

(2)设实数t满足(=0,求t的值。

[解析]本小题考查平面向量的几何意义、线性运算、数量积,考查运算求解能力。满分14分。

(1)(方法一)由题设知,则

所以

故所求的两条对角线的长分别为

(方法二)设该平行四边形的第四个顶点为D,两条对角线的交点为E,则:

E为B、C的中点,E(0,1)

又E(0,1)为A、D的中点,所以D(1,4)

 故所求的两条对角线的长分别为BC=、AD=

(2)由题设知:=(-2,-1),

由(=0,得:

从而所以

或者:

试题详情

14、将边长为1m正三角形薄片,沿一条平行于底边的直线剪成两块,其中一块是梯形,记,则S的最小值是____▲____

[解析] 考查函数中的建模应用,等价转化思想。一题多解。

设剪成的小正三角形的边长为,则:

(方法一)利用导数求函数最小值。

时,递减;当时,递增;

故当时,S的最小值是

(方法二)利用函数的方法求最小值。

,则:

故当时,S的最小值是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