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一直面临着多重挑战,这些挑战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社会发展的要求、民主化的要求、开放以及国际认同的要求。这些问题和挑战相互交织,相互影响。中国政府一直按照自己的思维和发展逻辑来推行政治经济社会体制的渐进改革,以上材料体现了
①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②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③量变质变辩证统一 ④抓主要矛盾
A.①③④ B.②③④ ①②④ D.①②③
30.作为“扩内需、保增长”的一项重要措施,家电下乡从2009年2月1日向全国推广。下乡产品包括彩电、冰箱、手机、洗衣机、摩托车、电脑、热水器、空调等国家按产品销售价格的13%给予财政资金补贴。这表明
①财政是国家对个人消费品的分配
②财政支出反映政府的政策导向
③财政可以有效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④发挥财政作用的关键是增加财政收入
A.①③ B.②③ ②④ D.①④
29.“交上十元钱,看病管一年!”这是不少农民兄弟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生动描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建立和健全
①是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客观要求
②有利于消除城乡差别,构建和谐社会
③能够切实减轻农民负担,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④必须遵循平等互利、协商一致的原则
A.②④ B.①② ①③ D.③④
28.国务院2009年9月出台了《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按照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的要求,农业人口将在2020年之前逐步实现60岁后享受国家普惠式养老金,从而保障农村老年居民的基本生活。政府这一举措
①是再分配注重公平的措施
②是初次分配注重公平的措施
③是缩小城乡差距、改变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基础性工程
④是扩大内需的有效途径和经济发展的动力
A.①③ B.②③④ ①③④ D.②④
27.2009年以来,天津、上海、南京和广州等城市相继提高了水价。针对水资源短缺带来的水价提高和人们消费观念的更新,海尔集团决定停产非节水型洗衣机而代之以国家A级标准洗衣机。这说明
A.消费为生产创造新的劳动力
B.消费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在买方市场条件下,消费决定生产
D.生产决定消费
26. 2009年河南省培训农民工任务达到26万人,拨付补贴资金6500万元,通过培训有效提高了农民工的收入水平。农民工收入增长关系到
①农村市场的开拓,农村消费对经济的拉动
②消除城乡差距,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能否建立和完善
④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发展
A.①② B.②④ ①④ D.③④
25.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与2009年12月举行,研究了促进农村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政策措施,部署了2010年的农业农村工作。提出2009年我国将加大农业补贴力度,国家这样做的目的主要在于
①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②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
③在农村早日实现总体小康的目标
④让我国农村率先实现现代化
A.①② B.②④ ①②③ D.②③
24.2008年某企业的劳动生产率与该部门的劳动生产率相等。假定2009年该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一倍,而该企业通过改进技术,加强管理,劳动生产率提高到原来的4倍。2009年,该企业创造的单位商品价值量和价值总量分别是原来的_____倍和______倍.
A.2 4 B. 1/2 4 1/2 2 D.2 2
38.(32分)材料一 据统计,2009年全国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36232亿元,其中90平方米以下住房k^s*5*u和经济适用房投资仅为12.8%k^s*5*u和2.9%,供应十分紧张,全国空置商品房接近2亿平方米,80%以上是中高档商品房。2009年全国商品房成交均价约1695元/平方米,全年房价涨幅24%,均创历史新高,远高于居民收入的增长幅度。部分开发商还采取捂盘销售、团积房源等手段抬高房价。
材料二 为实现居者有其屋,近年来,北京市在坚持住房市场化的同时,积极探索建立完善住房保障体系,面向中低收入家庭提供各类保障性k^s*5*u和政策性住房。2010年北京将开工建设k^s*5*u和收购政策性住房13.4万套,全中解决2009年底已通过审核正在轮侯的住房困难家庭。力争再用2年时间全面完成棚户区改造k^s*5*u和中心城市区危旧房屋保护性修缮任务,解决5万户棚户区居房住房困难。
材料三 为了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北京市政府规定,从2010年1月1日起,二套住房贷款严格执行不低于40%的首付比例:个人销售普通住房营业税免征时限由2年恢复到5年;加强商品房销售管理,加大房地产市场执法检查力度。
(1)结合材料一,说明我国房地产市场存在的问题。(12分)
(2)结合材料二,分析北京市政府的做法体现的价值追求。(10分)
(3)结合材料三,说明北京市政府是如何行使经济职能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的。(10分)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