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在实验室里制取乙烯,常因温度过高而使乙醇和浓硫酸反应生成少量的二氧化硫,为了检验SO2和C2H4的性质,有人设计下列实验方案。
(1)I、II、III、IV装置可盛放的试剂是I ▲ ;II ▲;III ▲;IV ▲(将下列有关试剂的序号填入空格内); A.品红溶液 B.NaOH溶液
C.浓H2SO4 D.酸性KMnO4溶液 (2)能说明SO2气体存在的现象是 ▲ ;
(3)使用装置II的目的是 ▲ ;
(4)确定含有乙烯的现象是 ▲ 。 (5)如果Ⅳ盛放的溶液为溴水,那么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 ▲ ,反应类型为 ▲
20.碱性电池具有容量大、放电电流大的特点,因而得到广泛应用。锌-锰碱性电池以氢氧化钾溶液为电解液,电池总反应式为:Zn(s)+2MnO2(s)+H2O(l)==Zn(OH)2(s)+Mn2O3(s)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电池工作时,锌失去电子 ,锌是负极
B.外电路中每通过0.2mol电子,锌的质量理论上减小6.5g
C.电池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MnO2+H2O+2e-== Mn2O3+2OH-
D.电池工作时,溶液中OH-向正极移动,K+、H+向负极移动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60分)
19.合成氨工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密闭容器中的反应:
N2(g)+3H2(g) 2NH3(g),673 K,30 MPa下n(NH3)和n(H2)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点e的正反应速率比点d的大
B.点c处反应达到平衡
C.点d(t1时刻)和点e(t2时刻)处n(N2)相同
D.在给定条件下,t1时刻NH3的含量达到最高
18.两种气态烃的混合气体0.1mol,完全燃烧得0.15molCO2和3.6gH2O,下列对混合气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一定有甲烷 B.一定是甲烷和乙烯(C2H4)
C.一定没有乙烷 D.一定有丙炔(C3H4)
17.0℃时,将0.1 mol N2O4置于1L密闭的烧瓶中,然后将烧瓶放入100℃ 的恒温槽中,烧瓶内的气体逐渐变为红棕色:N2O4(g) 2NO2 (g)。下列结论不能说明上述反应在该条件下已经达到反应限度的是
①N2O4的消耗速率与NO2的生成速率之比为1:2②NO2的生成速率与NO2消耗速率相等③烧瓶内气体的压强不再变化④烧瓶内气体的质量不再变化⑤NO2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再改变⑥烧瓶内气体的颜色不再加深⑦烧瓶内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变化⑧烧瓶内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
A.②③⑥⑦ B.①④⑧ C.只有①④ D.只有⑦⑧
16.下列各组物质性质的比较正确的是
A.酸性:H3PO4>H4SiO4>H2CO3 B.熔沸点:H2O> H2Se > H2S
C.离子半径:S2->Cl->K+ D.离子的氧化性:Na+>Mg2+>Al3+
15.几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及主要化合价如下表:
元素代号 |
L |
M |
X |
R |
T |
原子半径/nm |
0.160 |
0.143 |
0.102 |
0.089 |
0.074 |
主要化合价 |
﹢2 |
﹢3 |
﹢6、﹣2 |
﹢2 |
﹣2 |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离子半径大小:r(M3﹢)>r(T2﹣) B.R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可能具有两性
C.X单质可在氧气中燃烧生成XO3 D.L、X形成的简单离子核外电子数相等
14.X、Y、Z、M是4种短周期元素,其中X、Y位于同一主族,Y与M,X与Z位于同一周期。X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3倍。Z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比X原子少1。M是同周期中半径最大的元素(除稀有气体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Y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可表示为HYO3
B.氢化物的稳定性Z >X>Y
C.X、Y、Z元素的气态氢化物中,Y的沸点最高
D.四种元素简单离子的半径由大到小依次为Y>Z>X>M
13.如图 甲把锌片和铜片用导线相连后插入稀硫酸溶液构成原电池。某实验兴趣小组做完实验后,在读书卡上的记录如图乙所示,则卡片上的描述合理的是( )
卡片号:2009.3
实验后的记录:
①Cu为阳极,Zn为阴极
②Cu极上有气泡产生
③SO42-向Cu极移动
④若有0.5mol电子流经导线,则可产生0.25mol气体
⑤电子流向是:Cu Zn
⑥正极反应式:Cu + 2e- = Cu2+
图甲 图乙
A.①②③ B. ②④ C. ④⑤⑥ D.③④⑤
12.25℃、101 kPa下,煤炭、氢气、天然气和甲醇(CH3OH)等几种燃料的热值(指一定条件下单位质量的物质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依次是33 kJ·g-1、143 kJ·g-1、56 kJ·g-1、23 kJ·g-1,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C(s)+O2(g)=CO(g) △H= -396 kJ·mol-1
B.CH4(g)+2O2(g)=CO2(g)+2H2O(l) △H= -896 kJ·mol-1
C.2H2(g)+O2(g)=2H2O(l) △H= -286 kJ·mol-1
D.CH3OH(l)+O2(g)=CO2(g)+2H2O(l) △H= +736kJ·mol-1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