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71546  271554  271560  271564  271570  271572  271576  271582  271584  271590  271596  271600  271602  271606  271612  271614  271620  271624  271626  271630  271632  271636  271638  271640  271641  271642  271644  271645  271646  271648  271650  271654  271656  271660  271662  271666  271672  271674  271680  271684  271686  271690  271696  271702  271704  271710  271714  271716  271722  271726  271732  271740  447090 

(2010·南通调研)下图为“世界局部海区洋流分布模拟图”。读图完成13-14题。

13.有关中低纬海域洋流分布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大洋东部为寒流

B.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大洋西部为暖流

C.呈反气旋型流动,大陆西岸为寒流

D.呈气旋型流动,大陆东岸为暖流

14.日本暖流                               ( )

A.活跃了海陆间的水循环

B.减缓了海轮北上的航速

C.有利于北海渔场的形成

D.缩小了海洋污染的范围

解析 第13题,据图可知,北半球中低纬度的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南半球中低纬度

的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它们都与所在半球的反气旋运动方向一致,且大陆的东岸都

为暖流,西岸都为寒流。第14题,日本暖流对沿岸地区气候起增温、增湿的作用,增加

了沿岸地区的降水量,活跃了海陆间的水循环。该洋流向北流,会加快海轮北上的速

度;在它与千岛寒流的交汇处,形成了北海道渔场;该洋流会将污染物带至其他海域,

从而扩大了海洋污染物的污染范围。

答案 13.C 14.A

试题详情

(2010·济南质检)埋藏在两个隔水层之间的地下水为承压水。承压水能够自由上升的海拔高度称为承压水位。承压水位相同的各点的连线称为等水压线。承压水含水层上部的隔水层底面海拔高度相同的各点的连线称为含水层顶板底面等高线。下图为“某区域承压水勘察站等值线(单位:米)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1-12题。

11.勘察站点②处的承压水埋藏深度是                    ( )

A.2米       B.8米

C.10米       D.12米

12.勘察站点①②③④四处可能出现自流泉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 第11题,根据对材料中相关名词概念的理解,②处承压水的埋藏深度为图中②处

地形等高线数值减去②处含水层顶板底面等高线数值。故②处的承压水埋藏深度为94-

82=12(米)。第12题,根据相关概念的理解,自流泉可能出现在承压水位高于当地地面

海拔高度的点,即图中等水压线数值高于地形等高线数值的点。图中①处地形等高线数

值小于90,而等水压线数值为90,可能有自流泉;②处地形等高线数值为94,而等水压

线数值为92,不可能有自流泉;③处地形等高线数值为98,而等水压线数值为94,不可

能有自流泉;④处地形等高线数值为98,而等水压线数值在94-96之间,不可能有自流泉。

答案 11.D 12.A

试题详情

读“某海域等深线和表层年平均等温线分布图”,完成9-10题。

9.甲处海底地形是                          ( )

A.大陆架         B.大陆坡

C.海岭          D.海盆

10.乙处洋流可能是                          ( )

A.日本暖流        B.阿拉斯加暖流

C.巴西暖流        D.东澳大利亚暖流

解析 本题组以两组等值线(等深线和等温线)为背景材料,考查海底地形和洋流的分

布。第9题,根据等深线可知,甲处的坡度较大,深度增加较快,对应海底地形中的大

陆坡。第10题,根据图中的等温线,不难判断出该海域位于北半球;再根据等温线的弯

曲方向可知,乙处的水温高于同纬度地区,即乙处受暖流影响;最后根据该处的等深线

分布规律可知,该海域位于大陆的东岸、大洋的西部;综合以上分析可知,乙处的洋流

可能为日本暖流。

答案 9.B 10.A

试题详情

(2008·北京文综)构建模式图,探究地理基本原理、过程、成因及规律,是学习地理的方法之一。读下图,回答6-8题。

6.如果该图为大气环流模式,S线代表地球表面, 则              ( )

A.E处气温比H处高

B.F处气压比G处低

C.气流②自西向东运动

D.E处的高度可达120千米

解析 E与H相比,E处海拔高,因而气温低,故选项A错误;F与G相比,F海拔高,因

而气压低,故选项B正确;根据图中信息,选项C、D均无法作出判断。

答案 B

7.如果该图为海陆间水循环模式,S线代表地球表面,则            ( )

A.环节①参与地表淡水资源的补给

B.环节②是陆地自然带形成的基础

C.环节③使大洋表面海水的盐度降低

D.环节④的运动距离与下垫面无关

解析 根据水循环模式图分析可知,G为陆地,H为海洋。因此图中①为陆地降水,参

与了陆地淡水资源的补给;②为径流;③为海水蒸发,使大洋表面海水的盐度升高;④

为水汽输送,运动的距离会受到山地等地形的影响。

答案 A

8.如果该图为世界洋流模式的南半球部分,S线代表纬线,则          ( )

A.洋流①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作用

B.洋流②为西风漂流

C.洋流③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

D.洋流④为赤道逆流

解析 根据世界洋流分布模式分析可知,该图为南半球中低纬度的大洋环流,因此,洋

流①为暖流,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的作用;洋流②为西风漂流;洋流③为寒流,对

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的作用;洋流④为南赤道暖流。

答案 B

试题详情

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3-5题。

3.能正确反映陆地内循环的是                      ( )

A.b→b→c→d     B.a→b→c→d

C.a→a→c→e     D.g→e→f→a

4.水循环对图示地区除提供水资源外,还直接提供的资源有         ( )

A.土壤        B.水能

C.潮汐        D.波浪

5.若图示地区的纬度在40°-60°之间,其陆地上的降水主要为        ( )

①对流雨 ②地形雨 ③台风雨 ④锋面气旋雨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  第3题,内陆循环发生在陆地上,所以能正确表示陆地内循环的是g→b→c→d。

第4题,水循环能提供水能资源;土壤的形成与水循环没有直接关系;潮汐是天体引潮

力作用形成的;波浪也不是水循环直接引起的。第5题,如果在40°-60°之间,为西

风带控制,所以多锋面气旋雨;气流受到地形的阻挡,易形成地形雨。

答案 3.A 4.B 5.D

试题详情

2.该海域沿岸                               ( )

A.存在上升流,为热带雨林气候

B.有暖流经过,为热带草原气候

C.有寒流经过,为热带沙漠气候

D.盛行东南风,为热带季风气候

解析 非洲西海岸19°S受副热带高压或来自大陆内部的信风带控制,常年降水稀少,为

热带沙漠气候,从表中信息可知,该海域表层海水温度随着距离海岸距离的增加而升

高,即沿岸表层水温明显偏低,为寒流。

答案 C

试题详情

1.(2008·广东地理)相同状态下,最有利于地表水下渗的条件是          ( )

A.降水强度大,植被稀少     B.降水强度大,植被丰富

C.降水强度小,植被稀少     D.降水强度小,植被丰富

解析 地表水的下渗与植被状况成正比,与降水强度成反比。降水强度小,植被好,利

于地表水的下渗。

答案 D

(2009·北京文综)读表,回答第2题。

非洲西海岸沿19°S的表层海水温度观测值

离海岸距
离/km
0
52
104
208
312
416
520
624
728
水温/℃
14.7
16.4
17.4
18.4
19.1
19.7
20.3
20.8
21.2

试题详情

24.(安徽卷)(20分)如图,ABD为竖直平面内的光滑绝缘轨道,其中AB段是水平的,BD段为半径R=0.2m的半圆,两段轨道相切于B点,整个轨道处在竖直向下的匀强电场中,场强大小E=5.0×103V/m。一不带电的绝缘小球甲,以速度υ0沿水平轨道向右运动,与静止在B点带正电的小球乙发生弹性碰撞。已知甲、乙两球的质量均为m=1.0×10-2kg,乙所带电荷量q=2.0×10-5C,g取10m/s2。(水平轨道足够长,甲、乙两球可视为质点,整个运动过程无电荷转移)

(1) 甲乙两球碰撞后,乙恰能通过轨道的最高点D,求乙在轨道上的首次落点到B点的距离;

(2)在满足(1)的条件下。求的甲的速度υ0

(3)若甲仍以速度υ0向右运动,增大甲的质量,保持乙的质量不变,求乙在轨道上的首次落点到B点的距离范围。

答案:(1)0.4m   (2)   (3)

解析:

(1)在乙恰好能通过轨道的最高点的情况下,设乙到达最高点的速度为,乙离开D点达到水平轨道的时间为t,乙的落点到B点的距离为,则

                  ①

                 ②

                       ③

联立①②③得:               ④

(2)设碰撞后甲、乙的速度分别为,根据动量守恒和机械能守恒定律有:

                   ⑤

               ⑥

联立⑤⑥得:                  ⑦

由动能定理得:  ⑧

联立①⑦⑧得:      ⑨

(3)设甲的质量为M,碰撞后甲、乙的速度分别为,根据动量守恒和机械能守恒定律有:

                   (10)

               (11)

联立(10)(11)得:            (12)

由(12)和,可得:         (13)

设乙球过D点的速度为,由动能定理得

            (14)

联立⑨(13)(14)得:          (15)

设乙在水平轨道上的落点到B点的距离为,则有

                          (16)

联立②(15)(16)得:

试题详情

23.(安徽卷)(16分)如图1所示,宽度为的竖直狭长区域内(边界为),存在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和竖直方向上的周期性变化的电场(如图2所示),电场强度的大小为表示电场方向竖直向上。时,一带正电、质量为的微粒从左边界上的点以水平速度射入该区域,沿直线运动到点后,做一次完整的圆周运动,再沿直线运动到右边界上的点。为线段的中点,重力加速度为g。上述为已知量。

  

(1)求微粒所带电荷量和磁感应强度的大小;

(2)求电场变化的周期

(3)改变宽度,使微粒仍能按上述运动过程通过相应宽度的区域,求的最小值。

解析:

(1)微粒作直线运动,则

                ①

微粒作圆周运动,则          ②

联立①②得

                    ③

                    ④

(2)设粒子从N1运动到Q的时间为t1,作圆周运动的周期为t2,则

                     ⑤

                   ⑥

                    ⑦

联立③④⑤⑥⑦得

                   ⑧

电场变化的周期

                 ⑨

(3)若粒子能完成题述的运动过程,要求

      d≥2R                   (10)

联立③④⑥得

                        (11)

设N1Q段直线运动的最短时间为tmin,由⑤(10)(11)得

         

因t2不变,T的最小值

试题详情

18.(安徽卷)如图所示,MN是平行板电容器的两个极板,为定值电阻,为可调电阻,用绝缘细线将质量为、带正电的小球悬于电容器内部。闭合电键S,小球静止时受到悬线的拉力为F。调节,关于F的大小判断正确的是

A.保持不变,缓慢增大时,F将变大

B.保持不变,缓慢增大时,F将变小

C.保持不变,缓慢增大时,F将变大

D.保持不变,缓慢增大时,F将变小

答案:B

解析:保持R1不变,缓慢增大R2时,由于R0和R2串联,R0两端的电压减小,即平行板电容器的两个极板的电压U减小,带电小球受到的电场力减小, 悬线的拉力为将减小,选项B正确,A错误。保持R2不变,缓慢增大R1时,R0两端的电压不变,F不变,悬线的拉力为F不变,C、D错误。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