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72034  272042  272048  272052  272058  272060  272064  272070  272072  272078  272084  272088  272090  272094  272100  272102  272108  272112  272114  272118  272120  272124  272126  272128  272129  272130  272132  272133  272134  272136  272138  272142  272144  272148  272150  272154  272160  272162  272168  272172  272174  272178  272184  272190  272192  272198  272202  272204  272210  272214  272220  272228  447090 

3.新时期(1978--)

进入新时期: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对内改革,对外开放。

经济体制改革:(1)内容: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2)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对外开放:形成全方位开放格局。

五个转变: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单一公有制发展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优先发展重工业到国民经济协调稳定的发展;从学习苏联模式到开辟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试题详情

1.过渡时期(1949-1956)

含义:从新民主主义经济向社会主义经济过渡。

三项举措:过渡时期总路线;一五计划;三大改造。

一个创举: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和平赎买政策。

两个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生产力)和改造(变革生产关系)并举。

三项成果: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初步确定;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建立;单一的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确立。

试题详情

4.综合提升

新中国外交的特点:一是受国际环境的影响,随着国际局势的变化不断调整;二是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坚持国家利益至上。

试题详情

3.祖国统一大业

一个理论:一国两制

两大实践:中国对香港和澳门于1997和1999年正式恢复行使主权。

三大意义:在完成国家统一大业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推动了两岸关系发展,为解决台湾问题昭示了前景;为国际社会解决类似问题提供了成功范例。

试题详情

2. 新中国外交

一个政策和宗旨: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两大贡献: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三个时期:

奠基时期(50年代):“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的方针,步入国际舞台;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

拓展时期(70年代):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邦交正常化。打开外交新局面。

创新时期(改革开放新时期):全方位外交,积极参与联合国活动,致力于地区合作。

试题详情

1.   政治建设

两种社会形态:新民主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

两个机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两部宪法:《共同纲领》和1954年宪法。

四大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根本政治制度,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基础。

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是指导思想,政治协商是主要形式,政治协商会议是基本组织形式。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各民族平等互助,团结在祖国大家庭内,共同建设社会主义的制度。

基层民主选举制度:改革开放新时期出现,直接民选,落实“依法治国”方针。

试题详情

33.学以致用,探究问题。(11分)

分析下面两则材料,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认识五四运动不仅是一次爱国政治运动,还是一次重要的思想解放运动。

材料一:当巴黎和会的消息终于传来的时候,我们都大为震惊。我们立刻醒觉到外国列强仍然是自私、崇尚军国主义,而且全都是大骗子……我们对政府无计可施……眼看着国民及可怜的无知群众,我们认为我们必须起来斗争!

--五四运动期间北京大学学生的文章

材料二:(五四运动后)伴随着人们对真理的追求,各式各样的“主义”(包括机会主义、马克思主义、改良主义等)蜂拥而来,各种研究新思潮的团体、介绍新思潮的刊物纷纷出现,各种改造社会的新方案、新主张不断提出。

--王文泉、刘天路主编的《中国近代史》

(1)据材料一,找出五四运动期间青年学生对当时的局势有哪些认识。(4分)

(2)五四运动中,哪个阶级担当了主力角色?(1分)结合材料二并用史实说明,五四运动后思想解放对这个阶级的发展起到的作用。(2分)

(3)五四运动前后,推动思想解放的原因,除了上述材料和问题涉及的,你认为还有哪些?(4分)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