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72581  272589  272595  272599  272605  272607  272611  272617  272619  272625  272631  272635  272637  272641  272647  272649  272655  272659  272661  272665  272667  272671  272673  272675  272676  272677  272679  272680  272681  272683  272685  272689  272691  272695  272697  272701  272707  272709  272715  272719  272721  272725  272731  272737  272739  272745  272749  272751  272757  272761  272767  272775  447090 

在我国古代的不同历史时期,中央政权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管辖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方式。据此回答36-40题。

36.元朝时,西藏正式成为中央政府管辖下的一个行政区,中央政府(   )

A.在西藏设立行省          B.以宣政院为管理西藏地区的机构

C.在西藏设置卫所          D.设驻藏大臣

B  识记元朝的疆域一图。

37.清朝前期设置的乌里雅苏台将军(   )

A.确保了对整个新疆地区的管辖     B.重新开通了陆上“丝绸之路”   

C.直接加强了对蒙古各部的统治     D.使天山南北首次与内地联成一体

C  识记清朝前期的五个将军辖区和两个办事大臣辖区。

38.清朝为加强和巩固对西部边疆地区的统治,进行了多次平叛战争,下列不属于此范围的是(   )

A. 雅克萨之战  B.平定“三藩之乱”  C.平定噶尔丹叛乱   D.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A  A项针对沙俄的侵略。

39.若按松散到紧密的顺序排列唐朝中央政府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制度,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A.和亲-册封-会盟-设立都督府-设立都护府

B.会盟-册封-和亲-设立都护府-设立都督府

C.和亲-会盟-册封-设立都督府-设立都护府

D.册封-和亲-会盟-设立都护府-设立都督府

C  联系具体政策下中央政府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控制力度来思考。

40.最能体现唐太宗“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这种思想的重大举措是(   )

①与吐蕃和亲,送去手工业品和医药、生产技术书籍  ②在东突厥建都督府,突厥人自己管理  ③册封皮罗阁为云南王,把手工业技术传到南诏  ④接待渤海人来长安学习汉族文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A  ③④为唐玄宗时的史实。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20分)

试题详情

在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历程中,符合实际情况的民族政策,极大地推动了民族融合的进程。据此回答31-35题。

31.唐朝对待突厥的民族政策不包括(   )

A.战争征服     B.“全其部落,顺其土俗”  C.设置都护府管辖  D.和亲

D  回顾唐朝中央对突厥的相关政策

32.明清两朝在西南地区实施“改土归流”政策(   )

A.规定按田亩多少纳税,允许人口流动    B.在当地推广土司制度

C.康熙时为平息三藩之乱而加以大规模推行  D.由中央政府任命行政官员实施直接统治

D  识记课本注解“改土归流”的含义。

33.元朝和清朝为维护国家统一所采取的措施中,相同之处是(   )

①加强对西藏的管辖     ②抗击外来殖民侵略 

③加强对台湾的管辖     ④设专门机构管理宗教和少数民族事务

A.②③④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③

D  ②④项仅适合清朝

34.清朝初期规定了西藏历世达赖、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权册封的制度,此项制度的主要作用在于(   )

A.加强了对宗教的管理         B.团结了宗教人士

C.加强了中央对西藏的管辖       D.粉碎了敌对势力分裂西部各种图谋

C  思考中央册封制度对中国整体利益的作用。

35.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后开始实施的对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起过积极作用的创新制度及政策是(   )

A.郡县制度   B.八旗制度   C.猛安谋克制度   D.行省制度

D  思考关键词“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后开始实施的对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起过积极作用的”等限制语。

试题详情

在我国古代历史上,一些杰出的历史人物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据此回答26-30题。

26.张骞通西域,使得西域(   )

①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②逐渐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几大文明的汇聚地 

③生产技术有较大进步   ④天山南北地区第一次与内地连成一体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

C  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应始于西汉宣帝时西域都护的设置

27.一位古代诗人在《题昭君出塞图》中写道:“草黄沙白马如云,落日悲笳处处闻。此去妾心终许国,不劳辛苦汉三军。”从诗中可看出作者肯定昭君主要是因为(   )

A.昭君出塞是为了个人幸福    B.昭君不畏艰险

C.昭君出塞是为了国家利益    D.昭君出塞加强了汉与匈奴的关系

C  C项是从昭君出塞的出发点思考,D项是昭君出塞的客观作用。

28.铁木真一生中最主要的功绩是(   )

A.领导蒙古部落反抗金的统治       B.率领蒙古骑兵西征取得胜利

C.建立统一的蒙古政权          D.结束辽宋夏金并立的局面

C  统一蒙古草原,结束分裂局面,是其最大贡献。

29.下列巩固国家统一的措施中与康熙帝有关的是(   )

①反对准噶尔贵族的分裂势力   ②赐给西藏五世班禅以“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 

③设台湾府   ④平定维吾尔贵族大小和卓兄弟发动的叛乱   ⑤平定三藩之乱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④⑤

B  ④项和乾隆帝有关。

30.对开发我国西南地区作出贡献的少数民族首领是(   )

A.大祚荣     B.皮罗阁    C.元吴     D.骨力裴罗

B  从皮罗阁的云南王封号可知。

试题详情

民族政策的适宜与否是民族关系能否正常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回答22-25题。

22.贾谊(前200年-前168年)在《过秦论》中说:“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这是下列哪一次军事行动所造成的

A.蒙恬率军出击匈奴          B.卫青、霍去病率军出击匈奴

C.窦宪率军出击北匈奴         D.窦固率军出击南匈奴

23.唐太宗说:“昔谓御戎无上策,朕今治安中国,而四夷自服,岂非上策?”又说:“汉武穷兵三十余年,疲惫中国,所就无几,岂如今日绥之以德,使穷发之地尽为编户乎?”这表明唐太宗治理少数民族的上策是

A.采取“和亲”政策           B.大力实行“册封”制度

C.建立行政管理机构           D.治好国家,增强凝聚力

24.元初统治者认为:“汉人无补于国,可悉令空其人以为牧地。”但后来又不得不采用“以农桑为急务”的政策,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统治者重视缓和民族矛盾      B.统治者重视调整政策发展经济

C.统治者重视缓和阶级矛盾      D.落后民族被中原较高文明征服

25、清朝前期,为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清政府先后平定了噶尔丹和回部反动贵族的叛乱。其中平定回部反动贵族叛乱时在位的皇帝是

A.顺治       B.康熙      C.雍正      D.乾隆

试题详情

历史上,我国历代中央政府都极为重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回答18-21题。

18.秦汉时期,中央政权加强了对南方的管辖,其中在南越设置南海九郡的皇帝是

A.秦始皇              B.秦二世   

C.汉高祖               D.汉武帝

19.唐朝中央政府管辖西域地区的各种机构中,由中央委派官员管理,作为该地区最高统治机构的是 

A.都护府             B.都督府  

C.都指挥使司            D.将军辖区

20.明清政府大力推行“改土归流”的主要目的是(   )

A.加强中央对西南地区的控制     B.加快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

C.加强内地与西南地区的交流     D.改变当地居民刀耕火种的落后方式

21.清政府为加强对台湾地区的管辖,所采取的措施中没有

A.派施琅率军统一台湾        B.1684年设台湾府

C.派郑成功率军收复台湾       D.1885年设台湾行省

试题详情

历史上,各民族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都作出了重要贡献。回答14-17题。

14.汉藏两族友谊和团结的历史见证是

A.澶渊之盟              B.长庆会盟   

C.绍兴和议              D.册封达赖和班禅

15.元朝的统一促进了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下列史实不具有这一作用的是

A.蕃汉分治              B.回族形成  

C.设宣政院              D.行省制度

16.中华民族具有巨大凝聚力和向心力。下列史实中,最能体现这种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是

A.戚继光驱逐倭寇          B.土尔扈特部回归

C.郑成功收复台湾           D.文天祥抗元斗争

17.下列图示与我国古代民族关系有关的是

试题详情

13.1170年,南宋范成大出使金朝,所撰《燕宾馆》诗中说:“苦寒不似东篱下,雪满西山把菊看”自注:“至是适以重阳,虏重此节,以其日祭天,伴使把菊酌酒相劝。”从中可以得知:

  A南方人不适应北方的气候   B金朝对南宋使臣极为尊重

  C重阳节赏菊习俗源于女真   D女真族吸收了中原的文化

试题详情

我国古代各族人民之间的友好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源远流长。回答9-12题。

9.司马迁称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为“凿空”,主要是由于

A.张骞并没有完成汉武帝赋予的使命   B.西域不愿同西汉夹攻匈奴

C.了解到西域的历史地理与风俗人情   D.开辟了西汉同西域的交通

10.《送渤海天子归国》诗云:“疆理虽重海,车书本一家。盛勋归故国,佳句在中华。”这反映了

A.西南吐蕃与唐朝的密切关系      B.西域各族对西汉的向往和倾慕之情

C.粟末靺鞨与唐朝的密切关系      D.北宋人民与契丹人民间的友好交往

11.随文成公主入藏,由内地传到西藏地区的生产技术有

①冶铁技术     ②酿酒技术     ③养蚕技术     ④造纸技术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12.两宋时期民族间虽经常发生冲突,但合作交流、和平交往仍是民族关系的主流。其中宋辽的长久和平关系开始于

A. 南宋设立边境贸易之时        B. 宋辽签订了澶渊之盟后

C. 北宋中期王安石变法后        D. 辽占据幽云十六州之后

试题详情

我国古代少数民族有自己的特殊制度,中央政府也用特殊政策进行管理。回答5-8题。

5.契丹建国后,曾采取“一国两制”(即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治汉人),这主要是因为

  A.契丹与汉族的民族矛盾尖锐     B.境内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C.皇帝与汉族大官僚谋求妥协     D.中原先进政治制度的吸引

6.17世纪时,女真族建立了八旗制度,其目的是

A.建立府兵制度            B.巩固努尔哈赤的统治  

C.发展满清势力            D.加强对女真人民的控制

7.清朝设置的驻藏大臣的职责是代表中央

A.管理西藏宗教事务           B.管理青海和西藏两地的事务

C.管理藏族地区行政事务        D.同达赖和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

8.明清两朝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统治的方针是

A.土司制度              B.剿抚并用

C.僧官制度              D.改土归流

试题详情

民族融合是我国古代民族关系的主流。回答1-4题。

1.春秋战国时期对民族融合起到了直接推动作用的是

A.各国的变法             B.兼并战争    

C.铁器的使用             D.商业兴盛

2.南北朝时期是我国民族融合的高潮时期。当时的民族融合实质上是

A.边疆地区的开发           B.各族人民的互相交流

C.少数民族封建化           D.胡汉民族布局被打乱

3. 10-13世纪民族大融合进一步加强,与3-6世纪民族大融合相比较,最突出的特点是

A. 少数民族入主中原          B. 民族大融合为大一统创造条件

C. 封建生产方式向边疆扩展       D. 内地与边疆地区经济文化交流更频繁

4.我国历史上多次出现民族大融合的最基本原因是  

A.各族人民的长期友好交往       B.统治阶级政策的推动

C.少数民族领袖的汉化政策       D.各政权之间战争频繁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