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72615  272623  272629  272633  272639  272641  272645  272651  272653  272659  272665  272669  272671  272675  272681  272683  272689  272693  272695  272699  272701  272705  272707  272709  272710  272711  272713  272714  272715  272717  272719  272723  272725  272729  272731  272735  272741  272743  272749  272753  272755  272759  272765  272771  272773  272779  272783  272785  272791  272795  272801  272809  447090 

1.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1)向社会主义过渡

①过渡方式: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新经济政策(间接过渡)

②内容差异:余粮收集制--固定粮食税;企业国有化-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除关乎国计民生外的企业;取消自由贸易--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实物配给制--按劳分配。

③结果:前者失败;后者找到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2)斯大林体制

形成:工业化、农业集体化、1936年宪法。

特征:经济上--高度的计划性;政治上--高度的集权化。

评价:在一定时间内适应了生产力发展,使苏联成为世界工业强国,为打败法西斯奠定了基础。长远看,阻碍了社会发展和进步。

(3)经济体制改革

赫鲁晓夫改革:以农业为突破口,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未从根本上突破,最终失败。

波列日涅夫改革:以工业改革为突破口,也没有突破原有体制的束缚而失败。

戈尔巴乔夫改革:在经济、政治领域根本性改革,导致苏联解体。

试题详情

3. 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1)瓦解

标志: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2)多极化趋势

表现:欧洲进一步走向联合,欧盟成立及扩大;日本加快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步伐;俄罗斯的军事力量可与美国抗衡;中国国际地位与影响力提高。

影响:有利于抑制和削弱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3)国际格局变化的根源在于实力的增减,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在于经济格局的多极化和全球化。

试题详情

2.多极化趋势出现

(2)欧共体

背景:二战后,西欧逐渐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地位;美苏的控制和威胁;西欧各国经济联系加强。

过程:签订《巴黎条约》,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签订《罗马条约》,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欧洲共同体(1967)

影响:促进欧洲经济发展和实力增强;促进世界多极化趋势。

(2)日本崛起

原因:推行民主化改革;美国扶植;制定合乎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加强政府投资和重视教育;重视科技和对外贸易。

结果:20世界80年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影响:开始谋求政治大国地位;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领域出现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

(3)不结盟运动

原因:二战后诞生了许多民族独立国家,为摆脱美苏控制和维护民族独立,新独立的亚非国家主张团结合作。

形成: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举行。

意义:第三世界国家登上国际政治舞台,冲击美苏两极格局。

(3)中国崛起: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成为重要的国际政治力量。

试题详情

1.两极格局的形成

两个原因:直接原因--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破裂,双方争霸、扩张产生矛盾;根本原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

三个对峙:政治上,“杜鲁门主义”与欧洲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经济上,“马歇尔计划”与“经互会”;军事上,北约与华约。

四个过程:雅尔塔体系--奠定基础;两大阵营出现--初步形成;“杜鲁门主义”出台--“冷战”正式开始;北约和华约建立--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影响:造成西欧依赖美国、东欧依赖苏联的局面;造成部分国家分裂(德国和朝鲜);导致国际局势紧张(越南战争、古巴导弹危机)

试题详情

21. 某仅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有机化合物,经测定其相对分子质量为90。取有机物样品1.8 g,在纯氧中完全燃烧,将产物先后通过浓硫酸和碱石灰,两者分别增重1.08 g和2.64 g。试求该有机物的分子式。

试题详情

20.含苯酚的工业废水的方案如下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⑴设备①进行的是     操作(填写操作名称),实验室这一步操作所用的仪器是          

⑵由设备②进入设备③的物质A是     ,由设备③进入设备④的物质B是    

⑶在设备③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⑷在设备④中,物质B的水溶液和CaO反应,产物是      和水,可通过     操作(填写操作名称)分离产物;

⑸上图中,能循环使用的物质是C6H6、CaO、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