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室温下,向20.00mL稀氨水中逐滴加入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下列示意图变化趋势正确的是( )
8.由短周期前10号元素组成的物质T和X,有如图所示的转化。X不稳定,易分解。为使得下列转化能够成功进行,方框内不可能加入的反应试剂是( )
A.Ag(NH3)2OH B.溴水 C.酸性KMnO4溶液 D.NaOH溶液
7.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物质的分子式为:C10H12O7
B.1mol该物质在常温下最多可与3mol NaOH反应
C.该物质不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D.该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与乙酸发生取代反应
6. 与氢气完全加成后,不可能生成2,2,3-三甲基戊烷的烃是 ( )
A.(CH3)3CC(CH3)=CH2 B.CH2=C(CH2CH3)C(CH3)3
C.HC≡CCH(CH3)C(CH3)3 D.(CH3)3CC(CH3)=CHCH3
5.某化学活动小组在探究葡萄糖分子的组成和结构时,设计并完成了一组实验:分别取下列四种液体2mL加到2mL新制Cu(OH)2悬浊液中,充分振荡。实验现象记录如下表:
液体 |
葡萄糖溶液 |
乙醇溶液 |
甘油(丙三醇) 溶液 |
水 |
实验 现象 |
氢氧化铜溶解 溶液呈绛蓝色 |
氢氧化铜不溶 颜色无明显变化 |
氢氧化铜溶解 溶液呈绛蓝色 |
氢氧化铜不溶 颜色无明显变化 |
根据上述实验及现象能够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葡萄糖分子中含有醛基
B.葡萄糖分子中含有多个羟基
C.葡萄糖分子式是C6H12O6
D.葡萄糖分子中碳链呈锯齿形
4.物质的提纯是化学实验中的一项重要操作,也是化工生产及物质制备中的主要环节。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乙酸乙酯中混有乙酸,可选用饱和Na2CO3溶液洗涤,然后将两层液体分开
B.在提纯鸡蛋中的蛋白质时,可向鸡蛋清溶液中加人浓(NH4)2SO4溶液,然后将所得沉淀滤出,即得较纯的蛋白质
C.油脂的提纯中,可将油脂加入浓NaOH溶液中加热,然后过滤,滤出的溶液即为较纯的油脂
D.甘蔗是制备蔗糖的主要原料,榨出的甘蔗汁因含色素而呈棕黄色,故在制取蔗糖前可先加入适量的活性炭,搅拌、过滤、蒸发结晶,即得较纯的蔗糖
3.琥珀酸乙酯的键线式结构如图所示。下列关于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琥珀酸乙酯的化学式为C8H14O4
B.琥珀酸乙酯不溶于水
C.琥珀酸用系统命名法命名的名称为1,4-丁二酸
D.1mol琥珀酸乙酯在足量NaOH溶液中完全反应可得到2mol乙醇和1mol琥珀酸
2.下列关于一些物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作为化工原料,天然气主要用于合成氨和生产甲醇等
B.浸泡过高锰酸钾溶液的硅土能保鲜果实和花朵
C.苯、乙醛和乙酸乙酯都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D.淀粉和纤维素完全水解的产物相同
1. 2009年12月7日在哥本哈根召开的气候大会上,主要讨论减少CO2的排放量,倡导“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下列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
B.利用太阳能蒸馏海水进行海水的淡化
C.倡导自驾出行,避开公共交通的拥挤
D.海水和淡水交汇处安装半透膜,利用水中电解质浓度的差异进行发电
7、(1) ①悠久的“和谐”思想、上下五千年文明的精华等,说明中华文化历史悠久、一脉相承,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征。
②丰富的中国元素,独特的徽派建筑,多样的民间艺术等,说明中华文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体现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特征。
③各种文化和谐共处,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或“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
(2)①各民族间的经济、政治、历史、地理等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上海世博会各展馆的文化特色反映了文化是民族的。
②世界各民族社会实践的共性和普遍规律,决定了不同民族文化具有共性和普遍规律。上海世博会不同民族文化的交融反映了文化是世界的。
③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内在要求、繁荣世界文化的必然要求。
(3)①尊重文化多样性,有利于促进世界文化的交流和繁荣。
②有利于中华文化在世界的传播,扩大中华文明的影响力。
③有利于文化成果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④有利于激发人们的创新意识,进一步促进人类文明发展。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