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下面句子中“以”的含义相同的两项是( )
A.以文学受知于王公化基
B.以谢平昔奖进
C.得以文字相乐之意
D.以成其德耳
[答案]BD
[解析]A.介词,“凭借”。C.“(借此)可以,能够”。BD都是连词“来”。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奸吏成其私,然无所惩艾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B.以三公之府有案吏之名
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C.因至公车刺取,知虏入云中、代郡
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
D.召丞相、御史,问以虏所入郡吏
上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
[答案]B
[解析]B中的“之”分别解释为“的”、取独。A中的“其”解释为“他们的”。C中的“因”是“于是”的意思。D中的“以”解释为“用”的意思。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得龙城废田数顷,退而力耕
尽心力而为之,必有后灾
B.因召里中少年,戒曰
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
C.与我银,为君致阁职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D.遂弃其粟,以舟载之
以此知之,故欲往
[答案]D
[解析]A项中的“而”都是连词,表示修饰关系。A项中“尽心力而为之,必有后灾”一句出自《孟子》,比较浅显易懂。B项中的“因”都是连词,表示顺承关系,可译为“于是,就”。其中“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出自课文《孔雀东南飞》,学生会非常熟悉,和文言材料中的“因”比较,两个“因”都是连词“于是”的意思。C项中“谁为大王为此计者”出自课文《鸿门宴》,和文言材料中的“为”比较,两个“为”都是介词,可译为“替,给”。D项中“以此知之,故欲往”出自课文《廉颇蔺相如列传》,“以”是介词“因为”的意思,而“以舟载之”中的“以”是介词,表示方式,可译为“用”;所以其中的用法是不相同的。注意在分析词性时,既要联系上下文分析其中的用法,还要从句子的语法结构入手,了解其意义和用法。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郡不加寻察,遂结竟其罪
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而死
B.尝哀泣外门,因谢病去
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
C.宜戮讼者,以谢冤魂
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
D.即刑讼女而祭妇墓
太守归而客从也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因姚崇引荐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B.恃其父有德于知古
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C.容其为非
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D.何不与姚崇议之
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
[答案]A
[解析]A项的“因姚崇引荐”的“因”,是介词,可译为“凭借”;“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的“因”,是连词,可译为“因而”。意思和用法都不相同。B项中,“恃其父有德于知古”和“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的“于”,都是介词,都可译为“对于”。在C项中,“容其为非”和“此皆言其可目者也”的“其”,都是第三人称代词,作在句子中作主语或宾语或修饰语的主谓短语中的小主语,译为“他”,不能加“的”。在D项中,“何不与姚崇议之”和“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中的“何”,都用作疑问代词,作谓语,问原因,可译为“为什么”。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缇骑按剑而前
买五人之脰而函之
B.能以足音辨人
请以民情上闻
C.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者
D.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其制稍异于前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