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73852  273860  273866  273870  273876  273878  273882  273888  273890  273896  273902  273906  273908  273912  273918  273920  273926  273930  273932  273936  273938  273942  273944  273946  273947  273948  273950  273951  273952  273954  273956  273960  273962  273966  273968  273972  273978  273980  273986  273990  273992  273996  274002  274008  274010  274016  274020  274022  274028  274032  274038  274046  447090 

9.(10年山东卷)“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这一主张属于

A.儒家“仁爱”思想       B.墨家“兼爱”思想

C.儒家“礼治”思想       D.墨家“非攻”思想

答案:B

[解析]题中意思是说,要视他国为自己的国家;视其他人家为自己的家;对待他人像对待自己一样。反映的本质是要相亲相爱,体现了墨家“兼爱”的思想主张。

试题详情

2.(10年天津卷)《史记》载:汉武帝时,“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该材料主要表明

A.汉武帝广泛吸纳人才

B.平民将相大量涌现

C.儒学在民间开始兴起

D.儒学地位显著提高

答案:D

[解析] 测量目标:材料处理/提取图片、表格、文字等材料中提取的信息。考试内容: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分析:此题可将问题表征为“‘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的原因是( )”。“天下学士”跟的是什么“风”?对于没有文言文障碍的同学而言,答案不难从材料的前后文得出:效仿公孙弘研习儒学经典。为什么效仿?公孙弘的成功,对于具有政治敏感“天下学士”而言,不难把握“儒学地位正在提高”这一新的政治动向。

试题详情

13.(10年浙江卷)儒道思想犹如中国古代思想的双璧。下列言论中,最能体现道家因循自然、崇尚无为思想的是

A.不以人助天

B.制天命而用之

C.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D.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解析]本题为最佳选择题。“制天命而用之”和“天行有常”是荀子的思想,排除B、D项。选项A出自庄子《南华经》,原文是“不以心损道,不以人助天”,意指上古时的有识之士顺应自然,不用自己的聪明智慧去破坏自然规律,或去影响自然,典型体现了因循自然、崇尚无为思想。“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出自《道德经》,“刍狗”指古代祭祀时用草扎的狗,在祭祀之前,人们对它敬若神明,祭祀一结束,就被丢弃了。这句话的意思是天地无所谓仁慈,它没有仁爱,对待万事万物就像对待刍狗一样,任凭万物自生自灭。主旨是建议人要效法天地的“无所谓仁,也无所谓不仁”的精神,养成这样的胸襟。

[答案]A

试题详情

17.(10年浙江卷)中国古代学术史上曾发生过一次著名的理学家辩论,甲方批评乙方做学问“支离”,乙方批评甲方做学问“太简”。下列各项中,属于当时甲方代表人物主要观点的是

A.格物致知       B.发明本心

C.知行合一       D.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

[解析]抓住关键词“理学”、“支离”。人民版必修三教材“宋明理学”一课中,讲述南宋思想家陆九渊批评朱熹的理学过于“支离”,说了很多,却不能使人树立起对儒学价值的坚定信念。因此,他反对埋头书册,主张于人生日用处直接体悟,“发明本心”,以作为自己安身立命之地。由此可见,这里的“甲方代表人物”指陆九渊,乙方代表人物为朱熹。“格物致知”是朱熹的思想;“知行合一”是王守仁的思想;“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即天理是万物的本原, 这是二程的思想,排除A、C、D三项。

[答案]B

试题详情

4.(10年上海历史卷)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讲政治时大多站在民众一边,替天下百姓打算;唯有一家与其他各家不同,为君主作参谋,专替君主打算。这一家是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

解析:此题考察第2分册第5课百家争鸣的内容,法家主张实行君主集权制度,提倡专制独裁,是为了统治者的利益考虑。故选B。

试题详情

9.(10年上海历史卷)宋代,儒学家们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世间的伦理纲常。这个新角度是

A. 从矛盾对立转换出发      B.从天人感应出发

C. 从万事万物本源出发      D.从人的本性出发

解析:C。此题考察第7分册第2课宋明理学的知识。课文如下描述:自宋初开始,众多儒家学者致力于儒学经典的重新诠释。他们在排拒佛、道的同时,融合佛、道思想,将儒家的伦理、政治学说提升到哲学思辨的高度,就宇宙本原问题展开广泛而深入的探讨,创成一个以“理”为核心的更加精致完备的新儒学体系--理学。

试题详情

26.(10年新课标卷)王安石提出“形者,有生之本”。与之相对立的观点是

A.“心外无物”          B.“天地为万物之本”

C.“夫形于天地之间也,物也”   D.“舍天地则无以为道”

解析:此题考查解读信息、提炼观点的能力,王安石认为先天的心理能力是从物质产生的,这种物质就是形体。形体是“有生之本”。这种从“人是一个感觉体”出发的人性论,是唯物主义的命题。体现了对探究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考查。故答案为A。

试题详情

15.(10年广东卷) “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这首诗反映了

A. 孟子的“仁政”

B董仲舒的“独尊儒术”

C. 王阳明的“心学”

D.顾炎武的“经世致用”

题眼:“万化根源总在心。”

考点: “心学”

解析:这首诗出自王阳明之手,诗中认为人人都有自己的价值标准,而万物本源在于自己的心。反映了“心学” 的理论观点。

答案:C。

试题详情

2. In       most countries, a university degree can give you        flying start in life.

 A. the; a     B. the; 不填    C.不填; 不填    D.不填; a

答案:D

考点:考查冠词。

解析: most countries此处表泛指,most前不加定冠词the.第二个空处应为“一个高起点的开始”,故用a ,正确答案为D。

试题详情

2. Many lifestyle patterns do such      great harm to health that they actually speed up  

     weakening of the human body.

     A. a; /                  B. /; the           

C. a; the                 D. /; /    

答案:B

考点:本题考查冠词。

解析:句意:许多生活方式对人类的健康有害,他们加速了人类身体的衰退。本题考查冠词,对……有害用短语“do harm to”表示,中间无需冠词;之后的weakening是由动词的ing形式表示抽象的名词,表达一种概念、状况时需要加上the。

(10四川)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