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73980  273988  273994  273998  274004  274006  274010  274016  274018  274024  274030  274034  274036  274040  274046  274048  274054  274058  274060  274064  274066  274070  274072  274074  274075  274076  274078  274079  274080  274082  274084  274088  274090  274094  274096  274100  274106  274108  274114  274118  274120  274124  274130  274136  274138  274144  274148  274150  274156  274160  274166  274174  447090 

26.(25分)由于地理条件和历史发展的进程不同,区域发展水平和方向也存在差异。我们应以其他国家区域发展的历史为鉴,充分发挥区位优势,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图8为鲁尔工业区和沪宁杭工业区的局部区域图,左上方为鲁尔工业区A地月平均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表1为沪宁杭工业区B地四个年份主要经济指标表。读图、表回答问题。

(1)    说明A地气候类型及其形成原因;分析影响该地谷物生产的不利气候条件。(8分)

(2)    2010年春季B地冷锋频繁过境,气温较常年偏低。试绘出冷锋剖面示意图(要去绘出锋面和冷、暖气团运动的方向。)(2分)

(3)对比分析工业区形成和发展的区位优势,完成表2内容(6分)

工业区
区位条件
鲁尔工业区
沪宁杭工业区
自然条件

水资源、土地资源丰富
交通
内河航运、陆地、航空等运输方式多样,方便快捷
内河航运、陆地、航空_②_等运输方式齐全,方便快捷
市场
市场广阔
市场广阔
劳动力

劳动力丰富,成本较低

(4)鲁尔工业区通过产业转型,实现了经济再繁荣,其发展经验对沪宁杭工业区的可持续发展有哪些启示?(3分)

(5)B地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成为我国东部地区中小城市发展的范例额,据图8表1,分析该地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6分)

[答案]

(1)温带海洋性气候(  分);终年受西风带控制,受暖流的影响

   夏季气温较低(  分);日照较少(  分)。

(2)

(3)1煤炭资源、谁资源丰富(  分);2海洋运输(  分);3劳动力素质较高

(4)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新科技产业和第三产业;保护生态环境。

   (答对一个要点即可得  分,本小题满分不得超过  分。)

(5)工业发展迅速(  分);利用外资,产品大量出口( 分);受大城市的辐射带动交通便捷(  分)。

试题详情

8.该河口海岸带合理的开发利用方式是

A.建设大型海港,发展远洋运输      B.建立湿地保护区,保护生态环境

C.开辟海水浴场,发展滨海旅游      D.开垦成为耕地,发展粮食生产

[答案]B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海岸带的合理开发与保护问题,难度低。

[解题思路]由题图,该河口入海口处,因泥沙淤积导致航道淤塞,不宜建设港口,选项A错误。而在河流入海口处,应泥沙淤积,地势相对低平,一般会形成湿地,湿地是一种环境资源,建立湿地保护区,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显然选项B正确。而海滨浴场的建设是有一定要求的:坡缓、沙细、浪平、水清,交通便利,没有排污口,易设置防鲨网等。而河口附近,因泥沙淤积,水流不稳,易产生水下漩涡,具有不稳定的安全因素,不宜设置海滨浴场,选项C错误。河流入海口附近,因地势低平,土层结构不稳定,加之海洋潮汐现象,易形成盐碱土壤,不利于发展农业生产,选项D错误。

第Ⅱ卷

(必做110分+选做30分, 共140分)

[必做部分]

试题详情

7.比较两幅形象,可判读和分析出

A.河流主流流向由东北改向东南

B.河流故道南部海岸继续淤积增长

C.河水含沙量明显增加

D.三角洲形态变化主要与河流改道有关

[答案]D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卫星遥感、我国区域地理特征,以及读图判读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

[解题思路]由题图,可以很明显地看出,1989年时,河流入海口在东南方向,而2009年时,该河流入海口则改道向东北入海,选项A错误。由图片可以看出,河流改道后,河流故道南部海岸因缺少泥沙淤积,其面积几乎没有变化,选项B错误。从两幅图片的对比中,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到,河口三角洲的面积变化不大,这说明该河流上中游地区植被绿化工作较好,水土流失减少,选项C错误。显然选项D正确。

试题详情

6.该类地貌发育典型的山区

A.风蚀现象显著

B.岩石类型是花岗岩

C.土层较薄,土壤贫瘠

D.地表水丰富,地下水贫乏

[答案]C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区域地理特征及成因、流水侵蚀、水土流失等知识点。难度低。

[解题思路]由题图,因该地是喀斯特地貌地区,流水溶蚀作用强烈,水土流失现象严重,土壤土层瘠薄,土壤贫瘠,选项C正确。显然,选项A、D错误。而该地区是石灰岩广布的地区,石灰岩变质形成大理岩,说明该地区的岩石为变质岩,选项B错误。

图4为 我国北方某河流入海口1989年和2009年的卫星形象。该河口区河流主流曾于1996年人工改道。读图回答7-8题。

试题详情

5.图中岩石和地貌形态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A.②④①  B.③①④ C.④②① D.④①③

[答案]D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岩石圈内部物质循环运动规律,以及读图判断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

[解题思路]由题图及图例,该地为喀斯特地貌类型。喀斯特地貌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一般地,地下岩浆上升涌出,冷却凝固形成岩石。而在石灰岩分布广的地区,地表水沿着岩层裂隙垂直向下溶蚀,并有塌陷发生,成为地表水流向地下河或地下溶洞的垂直通道,称之为落水洞。按其形态特征可分为裂隙状落水洞、竖井状落水洞和漏斗状落水洞等。同时,重力水的堆积是溶洞堆积地貌的主要形成方式,溶解了大量可溶性岩的水滴断续的从溶洞顶部落下并不断积累,从而形成绚丽多彩的石钟乳、石笋、石柱等。石钟乳是一种呈倒锥状的岩溶堆积物,大的可达数米,小的只有几厘米,主要是岩溶水沿着溶洞顶部细小的裂隙渗出并在滴水处不断沉淀产生的。它紧紧与洞顶相连,不断向洞底延伸。石笋是由洞底向上伸展的岩溶堆积物,主要是岩溶水滴滴落到洞底并不断沉积的产物,它与石钟乳相对生长,一般呈笋状、塔状和锥状。按照上述形成过程的分析,很容易判断:在图中所示的岩石和地貌形态形成的先后顺序应该是先有岩石的形成,然后含有二氧化碳的流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形成地下洞穴和暗河,再然后,就是岩溶水滴滴落沉积形成石钟乳和石笋等地下地貌景观,选项D正确。

[知识拓展]喀斯特地貌形成是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CaCO3),在有水和二氧化碳时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氢钙[Ca(HCO3)2],后者可溶于水,于是空洞形成并逐步扩大。这种现象在南欧亚德利亚海岸的喀斯特高原上最为典型,所以常把石灰岩地区的这种地形笼统地称之喀斯特地貌。

试题详情

4、当地该日

A、日落时间为17时

B、与海口相比白昼较长

C、正午地物影子年内最长

D、正午太阳位于正北方向

[答案]B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地球运动、日出日落、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等知识,以及读图判读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

[解题思路]由题图,当日该地是5时日出,以中午12时为当地白天的中间分界线,则该地日落时间应该是19时,选项A错误。因该地的昼长时间为14小时,说明此时北半球是夏季,即北半球纬度位置越高,昼越长,因此说明此时当地的昼长与北纬20°左右的海口市的白昼要长一些,选项B正确。

图3为某地地质的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

试题详情

3、由图中信息可分析出

A、5时、20时大气较稳定

B、12时、15时出现逆温现象

C、大气热量直接来自太阳辐射

D、气温日较差自下而上增大

[答案]A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大气受热状况及变化过程,以及读图判读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

[解题思路]由题图,本题可以采用删除法进行选择。我们都知道,大气的主要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显然选项C错误。因近地面气温的变化是自下而上递减,越靠近地面,气温越高,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逐渐降低,显然选项D错误。我们又知道,对流层大气气温的变化规律是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递减,而图中12时、15时的气温垂直变化规律是递减,显然此两个时间段内不会发生逆温现象,选项B错误。因此,正确选项是A。

试题详情

2、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郊区的农业结构将发生变化。下列土地利用类型在该地农业用地中的比重最可能降低的是

A、稻田  B、鱼塘  C、果园 D、菜地花圃

[答案]A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城市郊区农业布局结构的调整。难度中等。

[解题思路]据题意,城市郊区农业结构一般会随着城市布局结构的特征而发生变化。一般地,城市郊区农业中,因稻田占地面积广,产值相对较低,经济效益也不是很高;而鱼、水果、蔬菜及花卉等农业副产品的城市需求量相对较大,经济效益高,所以,选项A符合题意要求。

图2为北半球中纬度某地某日5次观测到的近地面气温垂直分布示意图。当日天气晴朗,日出时间为5时。读图回答3-4题。 

试题详情

1、影响当地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A、气候  B、水源  C、地形  D、土壤

[答案]C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的主导因素,以及读图判断能力。难度低。

[解题思路]由题图,该地地势西高东低,山麓脚下是鱼塘,往上依次是地形平坦地带是稻田、坡地是菜地花圃、山坡平坦地带是居住用地、再往上坡度较陡地带为果园,这样做的目的,一可以获取经济效益,二可以绿化,同时对保持水土具有积极意义。再往上,坡度更陡、土层较薄的地方植树造林,保持水土,所以,本题很直观地就可以判断出影响当地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的主导因素是地形。

[题眼]据图示的山地地形陡缓及布局情况判读。

试题详情

31.(6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协助老师清理实验储备室时,发现一批存放多年的氢氧化钙。为检验其变质情况,进行了如下探究:取氢氧化钙样品11.4g于锥形瓶中,加入38.6g水,振荡形成悬浊液,放在电子天平上,向锥形瓶中逐滴滴加14.6%的稀盐酸,振荡后读取质量(如图甲所示)。实验测得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与锥形瓶中物质的质量关系如图乙所示。

   求:11.4g该样品中各成分的质量。                图甲

                                        图乙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