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下列实验操作及现象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一组是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A |
适量二氧化碳通入氯化钡溶液中 |
产生沉淀 |
碳酸的酸性比盐酸弱 |
B |
二氧化硫通入溴水中 |
溶液褪色 |
二氧化硫有漂白性 |
C |
取少量某无色溶液,先滴加氯水,再加入少量四氯化碳,振荡、静置 |
溶液分层,下层呈橙红色 |
原无色溶液中一定有溴离子 |
D |
将铜片放入浓硝酸中 |
产生大量无色气体,溶液变为蓝绿色 |
只体现浓硝酸的强氧化性 |
25、由短周期元素组成的中学常见物质A、B、C、D、E、X,存在下图转化关系 (部分生成物和反应条件略去)。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
A.若D与盐酸反应,可生成A和B,则X一定是H2O
B.若D是一种强碱,则A、B、C均可与X反应生成D
C.若D为NaCl,且A可与C反应生成B,则E可能是CO2
D.若D是一种强酸,则A既可以是单质,也可以是化合物,且D可与铜反应生成B或C
24、(2010年长春市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调研测试,13)向一定量的K2CO3溶液中缓慢滴加稀盐酸,并不断搅拌。随着盐酸的加入,溶液中各离子数目也相应地发生变化。溶液中各离子数目与图中四条曲线的对应关系完全正确的是
|
|
|
|
|
A |
|
|
|
|
B |
|
|
|
|
C |
|
|
|
|
D |
|
|
|
|
23、今有室温下四种溶液,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① |
② |
③ |
④ |
pH |
11 |
11 |
3 |
3 |
溶液 |
氨水 |
氢氧化钠溶液 |
醋酸 |
盐酸 |
A.①、②中分别加入适量的氯化铵晶体后,两溶液的pH均减小
B.分别加水稀释10倍,四种溶液的pH ①>②>④>③
C.①、④两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中c(Cl-)>c(NH4+)>c(OH-)>c(H+)
D.VaL④与VbL②溶液混合后,若混合后溶液pH=4, 则Va ∶Vb= 11∶9
2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c(NH4+)相等的(NH4)2SO4、(NH4)2Fe(SO4)2和NH4Cl溶液中,溶质浓度大小关系是:c[(NH4)2Fe(SO4)2] < c[(NH4)2SO4] < c(NH4Cl)
B.无色透明的酸性溶液中,Cu2+、K+、SO42-、NO3- 能大量共存
C.0.2mol·L-1 HCl溶液与等体积0.05 mol·L-1 Ba(OH)2溶液混合后,溶液的pH=1
D.Na2CO3溶液中:c(H+) + c(H2CO3)=c(CO32-) + c(OH-)
21、在某体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可逆反应:A(g)+B(g)2C(g),在反应过程中体系的温度持续升高,实验测得混合气体中C的含量与温度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此反应的正反应是吸热反应
B.反应在T2温度时达到平衡
C.T3温度时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
D.T3温度时正反应速率等于T1温度时正反应速率
20、著名化学家徐光宪获得200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以表彰他在稀土串级萃取理论方面作出的贡献。稀土铈(Ce)元素主要存在于独居石中,金属铈在空气中易氧化变暗,受热时燃烧,遇水很快反应。已知:铈常见的化合价为+3和+4,氧化性:Ce4+>Fe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铈的冶炼步骤为:用稀土串级萃取法对矿石进行筛选富集;电解熔融CeO2。
B.CeO2溶于氢碘酸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CeO2+4HI=CeI4+2H2O
C.用Ce(SO4)2溶液滴定硫酸亚铁溶液,其离子方程式为:Ce4++Fe2+=Ce3++Fe3+
D.四种稳定的核素、、、,它们互称为同位素
19、将0.2molAgNO3、0.4molCu(NO3)2、0.6molKCl溶于水,配成100mL溶液,用惰性电极电解一段时间后,若在一极析出0.3molCu,此时在另一极上产生的气体体积(标准状况)为
A.4.48L B.5.6L C.6.72L D.7.84L
18、将等物质的量浓度的CuSO4和NaCl等体积混合后,用石墨电极进行电
解,电解过程中,溶液pH随时间t变化的曲线如右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阳极产物一定是Cl2,阴极产物一定是Cu
B.BC段表示在阴极上是H+放电产生了H2
C.整个过程中阳极先产生Cl2,后产生O2
D.CD段表示阳极上OH一放电破坏了水的电离平衡,产生了H+
17、A、B、C、D、E、F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其中A与E同主族,B与F同主族,E与F同周期,已知常温下A、E单质的状态不同,D原子的核电荷数是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2倍,F单质是一种重要的半导体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由达到小的顺序是:
B.由A、C、D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可能含有离子键
C.F、C、B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依次增强
D.F与D形成的化合物质地坚硬,既不与酸反应也不与碱反应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