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74650  274658  274664  274668  274674  274676  274680  274686  274688  274694  274700  274704  274706  274710  274716  274718  274724  274728  274730  274734  274736  274740  274742  274744  274745  274746  274748  274749  274750  274752  274754  274758  274760  274764  274766  274770  274776  274778  274784  274788  274790  274794  274800  274806  274808  274814  274818  274820  274826  274830  274836  274844  447090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从外观上可区分硫酸钾和磷矿粉两种肥料

B、等质量的Na2CO3和NaHCO3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产生等质量的CO2

C、将硝酸铵肥料与生石灰长期堆放在一起

D、反应3CO + Fe2O3      2Fe + 3CO2 是置换反应

试题详情

8、下列离子组能在PH=1的无色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NO3-   Fe3+   Na+   OH-

B、K+    SO42-   Na+   NO3-

C、Cl-    K+    SO42+   Ba2+

D、Ca2+   Cl-    CO32-   Na+

试题详情

7、水是地球上最普遍、最常见的物质之一,人类的日常生活离不开水。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水蒸发后,化学性质发生了变化

B、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

C、冰块与水混合得到混合物

D、明矾可用于净水

试题详情

6、二百多年前,法国化学家拉瓦锡通过实验得出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有关氧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具有可燃性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

C、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三氧化硫    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试题详情

5、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试题详情

4、2010年5月23日下午,汶川水磨镇大槽村山上,11岁男孩罗豪等在一个废弃作坊内被烧伤,生命垂危。同学们应吸取教训、珍爱生命,懂得一些燃烧与爆炸的基本常识。下列图标与燃烧和爆炸无关的是(     )

试题详情

3、化学不仅要研究自然界已经存在的物质及其变化,还要根据需要研究和创造新物质。下列物质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的是(     )

   A、棉花       B、葡萄糖      C、涤纶       D、聚乙烯

试题详情

2、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生铁       B、矿泉水      C、碘酒       D、硝酸钾晶体

试题详情

1、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鲜奶制酸奶             B、糯米酿甜酒

C、铁杵磨成针             D、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少量胆矾

试题详情

(15)(本小题共13分)

   已知函数

(Ⅰ)求的值;

(Ⅱ)求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15

(I)

(2)

     因为所以当时,取最大值6;当时,取最小值

(16)(本小题共14分)

   如图,正方形ABCD和四边形ACEF所在的平面互相垂直,CE⊥AC,EF∥AC,AB=CE=EF=1.

(Ⅰ)求证:AF∥平面BDE

(Ⅱ)求证:CF⊥平面BDE;

(Ⅲ)求二面角A-BE-D的大小。

16证明:(I)设AC与BD交于点G,因为EF∥AG,且EF=1,AG=AC=1,所以四边形AGEF为平行四边形。所以AF∥EG。因为EGP平面BDE,AF平面BDE,所以AF∥平面BDE。

(II)因为正方形ABCD和四边形ACEF所在的平面互相垂直,且CE⊥AC,所以CE⊥AC,所以CE⊥平面ABCD。如图,以C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C-xyz。则C(0, 0, 0),A(,0),D(,0, 0),E(0, 0, 1),F(,1)。所以=(,1),=(0,-,1),=(-,0,1)。所以·= 0-1+1=0,·=-1+0+1=0。所以CF⊥BE,CF⊥DE,所以CF⊥平面BDE

(III)由(II)知,=(,1),是平面BDE的一个法向量,设平面ABE的法向量=(x,y,z),则·=0,·=0。

所以x=0,且z=y。令y=1,则z=。所以n=(),从而cos()=

因为二面角A-BE-D为锐角,所以二面角A-BE-D为

 (17)(本小题共13分)

某同学参加3门课程的考试。假设该同学第一门课程取得优秀成绩的概率为,第二、第三门课程取得优秀成绩的概率分别为(),且不同课程是否取得优秀成绩相互独立。记ξ为该生取得优秀成绩的课程数,其分布列为

ξ
0
1
2
3
P


b

(Ⅰ)求该生至少有1门课程取得优秀成绩的概率;

(Ⅱ)求的值;

(Ⅲ)求数学期望ξ。

17

解:事件A,表示“该生第i门课程取得优异成绩”,i=1,2,3。由题意可知

(I)由于事件“该生至少有一门课程取得优异成绩”与事件“”是对立的,所以该生至少有一门课程取得优秀成绩的概率是

(II)由题意可知,

整理得pq=

(III)由题意知,

 (18)(本小题共13分)

已知函数

(Ⅰ)当=2时,求曲线=()在点(1,)处的切线方程;

(Ⅱ)求()的单调区间。

18

解:(I)当时,

由于所以曲线处的切线方程为

。即

(II)

    当时,

    因此在区间上,;在区间上,

    所以的单调递增区间为,单调递减区间为

    当时,,得;

    因此,在区间上,;在区间上,

    即函数 的单调递增区间为,单调递减区间为

    当时,.的递增区间为

    当时,由,得

    因此,在区间上,,在区间上,

    即函数 的单调递增区间为,单调递减区间为

(19)(本小题共14分)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点B与点A(-1,1)关于原点O对称,P是动点,且直线AP与BP的斜率之积等于.

(Ⅰ)求动点P的轨迹方程;

(Ⅱ)设直线AP和BP分别与直线x=3交于点M,N,问:是否存在点P使得△PAB与△PMN的面积相等?若存在,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19,

解:(1)因点B与(-1,1)关于原点对称,得B点坐标为(1,-1)。

    设P点坐标为,则,由题意得

    化简得:

    即P点轨迹为:

    (2)因,可得

    又

    若,则有,  即

    设P点坐标为,则有:

    解得:,又因,解得

    故存在点P使得的面积相等,此时P点坐标为

(20)(本小题共13分)

已知集合对于,定义A与B的差为

A与B之间的距离为

(Ⅰ)证明:,且;

(Ⅱ)证明:三个数中至少有一个是偶数

(Ⅲ) 设P,P中有m(m≥2)个元素,记P中所有两元素间距离的平均值为.

  证明:.

20,

[分析]:这道题目的难点主要出现在读题上,这里简要分析一下。

    题目所给的条件其实包含两个定义,第一个是关于的,其实中的元素就是一个n维的坐标,其中每个坐标值都是0或者1, 也可以这样理解,就是一个n位数字的数组,每个数字都只能是0和1, 第二个定义叫距离,距离定义在两者之间,如果直观理解就是看两个数组有多少位不同,因为只有0和1才能产生一个单位的距离,因此这个大题最核心的就是处理数组上的每一位数,然后将处理的结果综合起来,就能看到整体的性质了。

    第一问,因为每个数位上都是0或者1,取差的绝对值仍然是0或者1,符合的要求。然后是减去C的数位,不管减去的是0还是1, 每一个a和每一个b都是同时减去的,因此不影响他们原先的差。

    第二问,先比较A和B有几个不同(因为距离就是不同的有几个),然后比较A和C有几个不同,这两者重复的(就是某一位上A和B不同,A和C不同,那么这一位上B和C就相同)去掉两次(因为在前两次比较中各计算了一次),剩下的就是B和C的不同数目,很容易得到这样的关系式:,从而三者不可能同为奇数。

    第三问,首先理解P中会出现个距离,所以平均距离就是距离总和再除以,而距离的总和仍然可以分解到每个数位上,第一位一共产生了多少个不同,第二位一共产生了多少个不同,如此下去,直到第n位。然后思考,第一位一共m个数,只有0和1会产生一个单位距离,因此只要分开0和1的数目即可,等算出来一切就水到渠成了。

    此外,这个问题需要注意一下数学语言的书写规范。

解:(1)设

        因,故

        即

        又

        当时,有

        当时,有

        故

    (2)设

        记

        记,由第一问可知:

       

       

       

        即中1的个数为k,中1的个数为l,

        设t是使成立的i的个数,则有

        由此可知,不可能全为奇数,即三个数中至少有一个是偶数。

    (3)显然P中会产生个距离,也就是说,其中表示P中每两个元素距离的总和。

    分别考察第i个位置,不妨设P中第i个位置一共出现了个1, 那么自然有个0,因此在这个位置上所产生的距离总和为

    那么n个位置的总和

    即

下面就一些具体问题来阐述一下解题思路,希望可以指点今后高三学生的一些复习方向。

    选择题,第5题,考察知识点:极坐标系,在这个问题的设置上,命题人很巧妙地加入了一个乘积为0的现象,这违背了不少考生在之前的模拟考试中对于极坐标题的认识,认为就是简简单单的坐标转化,这一设置虽未增加多少难度,但构思仍然值得称赞。

    选择题,第6题,考察知识点:常用逻辑,向量。借助函数的背景,把几个小知识点灵活地放在一起,若略有粗心便可能失分。

    选择题,第7题,考察知识点:线性规划,指数函数。同样是求参数范围,这道题却能突破常规,最大值是3容易想,所有的a大于1却需要学生敏锐的观察力。

    选择题,第8题,考察知识点:立体几何。四个运动的点会让考生感觉不太舒服,而几何的美妙之处很大程度上就在于如何从运动中寻找不变,这也是一向北京市命题风格,09年的选择题最后一题也体现了这个风格。

    填空题,第14题,一个正方形的滚动虽然是新背景,但也不是第一次在考试中见到,但是这样的滚动方式还是会让不少学生感觉陌生,如何迅速地考察运动状态的每一次变化,就成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

    解答题整体难度梯度较好,第15题直接考察三角函数虽然有些出人意外,但题目本身中规中矩,跟平时三角函数的练习并没有太大区别,立体几何,概率,导数三道大题也依然维持常态,与我们平时在课堂上讲解的东西保持一致。值得说的是最后两道大题。

    19题为解析几何大题,第二问很多考生反映说计算量很大,的确,如果按照一般的计算交点然后计算距离的方式去求三角形面积,计算量的确不小,但是这样做的同学大多数都是拿到题目,未详细思考直接动笔运算,事实上,如果认真考察两个三角形之间的关系,便可以发现这道题目并不需要过于复杂的运算,我后面给出的解法口算即可完成。

    最后一题的立意继承了07年的压轴题立意,在离散情况下处理集合的新背景规则,带有一些组合技巧。考生的瓶颈在于读题上,大多数同学读到复杂的符号和定义的时候便头晕眼花,这说明了许多考生对于数学语言的理解层面尚浅,不能将抽象的符号语言转化为直观的认识,北京近年来的压轴题风格多为此类,下一届的高三应该在这方面多下功夫。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