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74732  274740  274746  274750  274756  274758  274762  274768  274770  274776  274782  274786  274788  274792  274798  274800  274806  274810  274812  274816  274818  274822  274824  274826  274827  274828  274830  274831  274832  274834  274836  274840  274842  274846  274848  274852  274858  274860  274866  274870  274872  274876  274882  274888  274890  274896  274900  274902  274908  274912  274918  274926  447090 

5、(2009烟台)(双选)根据右图所示的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物质的溶解度小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B.t2℃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和乙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有溶质的质量相等

   C.将t3℃时的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2℃时都会析出晶体

   D.当甲物质中混有少量乙物质时,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

试题详情

4、(2009烟台)下列有关洗涤问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洗洁精可使餐具上的油污乳化

    B、汽油可溶解衣服上的油渍

    C、酒精能洗去瓷砖上的水锈

    D、加酶洗衣粉中的酶有助于洗去衣服上的血渍

试题详情

3、(2009眉山)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

  A、a g氯酸钾与b g二氧化锰充分反应得到c g氧气,残留固体质量为d g,则d = a –c

  B、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5g硝酸钾固体,升温,硝酸钾固体质量增加

  C、将100mL酒精与100mL水混合,能形成200mL溶液

  D、向1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中加入10mL蒸馏水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1g

试题详情

2、(2009南京)8.下列各组物质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A.蔗糖和水   B.硝酸钾和水  C.碘和酒精   D.植物油和水

试题详情

1、(2009眉山)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到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是的(    )

  A、蔗糖      B、面粉       C、植物油    D、钡餐

试题详情

39.(60分)分析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史记》记载,“关中之地,于天下三分之一,而人众不过什三。然量其富,什居其六”,这成为秦与西汉相继定都咸阳、长安,借以控辖全国的经济基础。由于长期的战乱与自然灾害等因素,关中地区经济衰退,隋唐虽定都长安,但主要依赖黄河中下游地区及江南的财赋。由于交通限制,粮食转运耗费巨大,唐前期中央政府常常搬迁至洛阳,以缓解长安及其附近地区的粮食压力。隋炀帝兴建的“东都”洛阳,与长安并称为“二京”,越来越具有战略意义。安史之乱后,唐中央政府全靠东南粮运支撑。史载,唐德宗时,“关中蝗,食草木都尽。旱甚,灞水将竭,井多无水”。百姓嗷嗷待哺,“聚泣田亩”。德宗曾因长安粮尽,得不到犒饷的禁军酝酿哗变,与太子相拥而泣。当得知发自扬州而中途受阻的运船已接受长安,德宗喜不自禁地跑到东宫对太子说:“米已至陕,吾父子得生矣!”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图6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决定隋唐定都长安的主要因素。(6分)

(4)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隋唐时期洛阳成为“二京”之一的原因。(14分)

[难度级别]★★★

[解析]本题选取经典史料和区域地图,考查学生概括、分析、理解问题以及调动所学知识的能力。第(1)问要求较高,要求学生从政治沿革,战略地位等方面分析;第(1)问结合教材所学知识回答,难度不大,但要注意多角度分析。

[答案]

(1)隋唐政治上与北周一脉相承,关中为政治中心区域;关中地理位置优越,战略地位重要。

(4)靠近经济发达的黄河中下游及江南地区;大运河的中心,全国财赋水陆转运枢纽;建有含嘉仓、洛口仓等大粮仓;政治、文化传统的影响。

2010-6-11

全 品中考网

试题详情

23.德国学者乌尔里希•贝尔描述了一种现象: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任何大的民族企业,不论是“美国的”、“德国的”还是“法国的”大企业,都难以生存。这表明经济全球化时代

A.世界经济发展趋于合理平衡         B.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出现变化

C.跨国大企业的民族属性消失         D.发达国家的资本开始扩张到全球范围

[难度级别]★★★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经济全球化的正确理解。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国际经济新秩序并未真正建立起来,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趋势进一步加剧,故排除A项;所谓“民族企业”,也就是原料、市场、人员、技术等要素基本上来自本国,这样的企业很难适应全球化进程,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资金、人员、市场、资源跨国界流通,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新的动力,所以B项符合题意。说跨国公司的民族属性 “消失”明显不正确,故C可排除;D项发达国家的资本开始扩张到全球范围最迟应该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与经济全球化时间不吻,经济全球化出现于20世纪的80年代中期,90年代得到认可,故D亦可排除。(参考安徽李志远老师解析)

[答案]B

试题详情

22.图4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一次战事的发生地。这一事件

A.改变了大战爆发后美国的“中立”政策    

B.标志着盟国在太平洋战场战略转折完成

C.证明制空权已转移到反法西斯盟国一边    

D.导致了反法西斯力量实现更大规模联合

[难度级别]★★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别历史地图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珍珠港是美国在太平洋上的主要海军基地,位于夏威夷群岛瓦胡岛南端,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珍珠港后,太平洋战争爆发,二战达到最大规模,最终促成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故D项正确;二战爆发后,美国修改中立法,开始改变中立政策,加强对英国等国的援助,排除A项;1942年6月中途岛海战爆发,标志着盟国在太平洋战场战略转折完成,故B项错误;日军袭击珍珠港,给美国太平洋舰队以重创,从而在太平洋上掌握了制海制空权,故C项亦错误。

[答案]D

试题详情

21.有人称俾斯麦是“德意志革命”的主要发起人,恩格斯则称其是“非出本心的革命者”。这次“革命”的主要目的是

A.打破欧洲力量的均衡

B.结束长期的政治分裂

C.改变德意志落后状态

D.调整德国与法国关系

[难度级别]★★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德意志统一之前,四分五裂的政治状态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通过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最终结束了长期分裂的政治状态,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统一的国内市场,故B项正确;A、C不是主要目的,德意志统一时德法两国是敌对关系,故三项均不合题意。

[答案]B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