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4分)某同学做了一个趣味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整个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1)写出A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待试管冷却至室温,在水中取下胶塞,试管中液面上升(如图B所示)。请用理化知识解释试管中液面上升的原因
35.(4分)A、B、C、D、E 分别是铁、氧气、二氧化碳、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中的一种物质。用五个圆表示五种物质,用两圆相切表示两种物质可以发生化学反应,“→”表示两物质间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已略去)。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物质间的反应转化关系,在图中标出五种物质名称;
(2)A与B反应的实验现象为 ;
(3)D与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6.(5分)甲、乙同学在学完酸的化学性质后,做了如下实验:
实验结束,甲、乙同学依次将废液缓慢倒入同一洁净的废液缸中,然后进行了讨论。
[观察与讨论1]甲同学在做实验时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于是对氢氧化钙溶液和稀盐酸能发生反应表示怀疑。但乙同学认为,甲同学实验时向氢氧化钙溶液中应先滴几滴酚酞试液,再滴加适量的稀盐酸,当观察到(1) 时。就可以说明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
[观察与讨论2]当乙同学沿废液缸内壁缓慢倾倒液体时,观察到废液缸中先有气泡产生,然后又出现了白色沉淀。经过讨论确定,甲、乙同学试管中废液含有的溶质分别是(2)
(3) (均写化学式),才会出现上述现象。
为了科学处理试验后产生的废液,甲、乙同学决定对废液缸中最终废液溶质的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最终废液中含有什么溶质?
[猜想与假设]甲同学猜想:废液中含有NaCl、CaCl2两种物质
乙同学猜想:废液中含有NaCl、Na2CO3两种物质
[活动与探究]甲、乙同学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分别同时进行了如下实验:
甲同学实验: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碳酸钠溶液,无明显现象。
得出结论:甲猜想不成立,则 乙猜想成立。
乙同学实验: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氯化钙溶液,出现白色沉淀。
得出结论:乙猜想成立,则甲猜想不成立。
[反思与评价]请对甲同学由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给予评价(4) 。
[表达与交流]甲、乙同学确认了最终废液中溶质的成分。你认为处理该废液的方法是
(5) 。
32、(5分)实验室常用右图装置制取氧气,
(1)在图中标出仪器A的名称,并将此制取氧气的装置图
补充完整
(2)写出用该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33.(3分)塑料制品的使用方便了人类的生活,但大部分废弃塑料带来的“白色污染”尤为严重。
(1)请结合右图说出“白色污染”的危害 ;
(2)对此情况请你提出一条合理建议 。
31.(3分)世博同学在探究铝、铜、银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时做了如下实验,并由此得出了正确结论。
(1)请指出上述实验操作中的错误 ;
(2)写出乙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0.(4分)液化石油气是常用的燃料。请回答:(1)根据右图提供的信息归纳丁烷的性质有
;
(2)写出丁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化学方程式
29.(3分)下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图,其中“”和“”分别表示两种质子数不同的原子,a、b分别表示反应前和反应后的物质。请回答:
a b
(1)a、b物质均属于 (填物质分类),从微观角度说明你的判断依据是 ;(2) 该反应属于 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28. (5分)
(1) 富含的营养素是 ;(2) 其主要目的是
牛奶、鸡蛋 食品包装时充氮
(3) 缺少 肥(填化肥种类),该类化肥可增强作物 能力
大豆叶边缘发黄
(4)洗涤剂的作用是 。
用洗涤剂洗碗
15.某工厂要用赤铁矿石(主要成分是氧化铁,假设杂质不含铁元素)来炼制生铁。若要炼制含铁96%的生铁63t,假设在炼制过程中损失10%铁元素,则理论上需要含杂质20%的赤铁矿石的质量是( )
A. 120t B. 108t C.96t D.84t
14.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
选项 |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
试剂 |
操作方法 |
A |
KCl( KClO3 ) |
少量MnO2 |
加热 |
B |
NaOH(NaCl) |
适量稀盐酸 |
蒸发、结晶 |
C |
CO2(CO) |
足量O2 |
点燃 |
D |
稀盐酸(稀硫酸) |
适量氯化钡溶液 |
过滤 |
13.下列关于资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自然界中水是循环的,可利用的淡水资源不会减少
B.石油分馏可得到汽油、煤油等多种产品
C.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
D.更多的利用太阳能可减少环境污染
12.区分下列各组物质的两种方法均正确的是( )
选项 |
需区分的物质 |
方法一 |
方法二 |
A |
过氧化氢溶液和水 |
加二氧化锰 |
观察颜色 |
B |
硝酸铵和硫酸钾 |
加氢氧化钙研磨 |
加适量水观察是否溶解 |
C |
羊毛制品和纯棉制品 |
观察颜色 |
点燃闻气味 |
D |
铁粉和氧化铜 |
用磁铁吸引 |
加稀硫酸观察现象 |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