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4分)一水平的浅色长传送带上放置一煤块(可视为质点),煤块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初始时,传送带与煤块都是静止的.现让传送带以恒定的加速度a0开始运动,当其速度达到v0后,便以此速度做匀速运动.经过一段时间,煤块在传送带上留下了一段黑色痕迹后,煤块相对于传送带不再滑动.求此黑色痕迹的长度.
[2006年高考·全国理综卷Ⅱ]
解析:根据“传送带上有黑色痕迹”可知,煤块与传送带之间发生了相对滑动,煤块的加速度a小于传送带的加速度a0.根据牛顿运动定律,可得:
a=μg
设经历时间t,传送带由静止开始加速到速度等于v0,煤块则由静止加速到v,有:
v0=a0t
v=at
由于a<a0,故v<v0,煤块继续受到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设再经过时间t′,煤块的速度由v增大到v0,有:
v0=v+at′
解得:t′=v0(-)
此后,煤块与传送带的运动速度相同,相对于传送带不再滑动,不再产生新的痕迹
设在煤块的速度从零增大到v0的整个过程中,传送带和煤块移动的距离分别为s0、s,有:
s0=a0t2+v0t′=+v(-)
s=
传送带上留下的黑色痕迹的长度l=s0-s
联立解得:l=.
答案:
12.(13分)在一个倾斜的长冰道上方,一群孩子排成队,每隔 1 s 有一个小孩从某一起始线开始往下滑.一游客对着冰道上的孩子拍下一张照片,如图所示,照片上有甲、乙、丙、丁四个孩子.他根据照片与实物的比例推算出乙与甲、乙与丙两孩子间的距离分别为12.5 m和17.5 m,请你据此求解下列问题.(取g=10 m/s2)
(1)若不考虑一切阻力,小孩下滑的加速度是多少?
(2)拍照时,最下面的小孩丁的速度是多大?
(3)拍照时,在小孩甲上面的冰道上正在下滑的小孩子有几个?
解析:(1)图中乙、甲相当于丙在1 s前、2 s前所处的位置,故a==5 m/s2.
(2)图中乙的速度v2==15 m/s
故v丁=v2+a·2T=25 m/s.
(3)由(2)知图中乙已下滑的时间为:
t2==3 s
故甲上面正在下滑的小孩有1个.
答案:(1)5 m/s2 (2)25 m/s (3)1个
11.(13分)一位旅客从常州到苏州旅游,他可用三种方法:第一种是乘普客汽车经312国道到达;第二种方法是乘快客汽车经沪宁高速公路到达;第三种方法是乘火车到达.下面是三种车的发车时刻及里程表,已知普客汽车全程平均速度为60 km/h,快客汽车全程平均速度为100 km/h,两车途中均不停站;火车在中途需停靠无锡站5 min,设火车进站和出站都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是2400 km/h2,途中匀速行驶,速率为120 km/h.假设现在时刻是上午8点05分,这位旅客想早点到达苏州,请你通过计算说明他该选择乘什么车.
|
普客汽车 |
快客汽车 |
火车 |
里程/km |
75 |
80 |
72 |
|
7:20 |
8:00 |
8:00 |
|
8:20 |
8:40 |
8:33 |
班次 |
10:30 |
9:20 |
9:00 |
|
14:30 |
10:50 |
9:43 |
|
…… |
…… |
…… |
解析:乘普客汽车需时t′= h=75 min
即他最快要9:35到;
乘快客汽车需时t″= h=48 min
即他最快要9:28到;
火车变速运动的路程为:
s1=·4t1=×0.2 km=12 km
火车匀速运动的路程s2=(72-12) km=60 km
火车匀速运动的时间t2== h=0.5 h
火车运动的总时间Δt3=4t1+t2+t3=47 min
即火车8:33发车,9:20到达.所以应该选择乘坐火车.
答案:他应该选择乘坐火车.
10.如图所示,一水平方向足够长的传送带以恒定的速度v1沿顺时针方向运动,一物体以水平速度v2从右端滑上传送带后,经过一段时间后又返回光滑水平面,此时速率为v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v1<v2,则v2′=v1
B.若v1>v2,则v2′=v2
C.不管v2多大,总有v2′=v2
D.只有v1=v2时,才有v2′=v2
解析:物体向左运动的过程做减速运动,向右返回时先做加速度大小相等的匀加速运动,当v1≤v2时,v2′=v1;当v1>v2时,v2′=v2.
答案:AB
非选择题部分共3小题,共40分.
9.汽车以20 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刹车后的加速度大小为5 m/s2,那么在刹车后的前3 s内与后1 s内汽车通过的位移之比为( )
A.1∶1 B.3∶1 C.4∶1 D.15∶1
解析:汽车从刹车至停止经过的时间t= s=4 s
前3 s内的位移s1=20×3 m-×5 ×32 m=37.5 m
后1 s内的位移等于第4 s内的位移
s2= m-s1=2.5 m(或=×5×12 m=2.5 m)
故s1∶s2=15∶1.
答案:D
8.两木块自左向右运动,现用高速摄影机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记录下每次曝光时木块的位置,如图所示.已知连续两次曝光的时间间隔是相等的,由图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t2时刻以及t5时刻两木块的速度相同
B.在t3时刻两木块的速度相同
C.在t3时刻到t4时刻之间某瞬时两木块的速度相同
D.在t4时刻到t5时刻之间某瞬时两木块的速度相同
解析:设连续两次曝光的时间间隔为t,记录木块位置的直尺的最小刻度间隔长为l,由图可以看出,下面木块间隔均为4l,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v=,上面木块相邻时间间隔内两木块的间隔分别为2l、3l、4l、5l、6l、7l,相邻、相等时间间隔t内的位移之差Δl=l=恒量,所以上面木块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由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可得t2、t3、t4、t5时刻的瞬时速度分别为:
v2==;v3==
v4==;v5==
可见速度v=介于v3、v4之间,选项C正确.
答案:C
7.火车上某人用手表估测该火车的加速度.先观测3 min,发现火车前进了540 m;隔3 min后,又观测1 min,发现火车前进了360 m.若火车在这7 min内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则火车的加速度为( )
A.0.3 m/s2 B.0.01 m/s2
C.0.5 m/s2 D.0.6 m/s2
解析:先观测的3 min内的中间时刻火车的速度为:
v1= m/s=3 m/s
后观测的1 min内的中间时刻火车的速度为:
v2= m/s=6 m/s
故a==0.01 m/s2.
答案:B
6.一个质点正在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用固定的照相机对该质点进行闪光照相,闪光的时间间隔为1 s.分析照片得到的数据,发现质点在第1次、第2次闪光的时间间隔内移动了2 m,在第3次、第4次闪光的时间间隔内移动了8 m.由以上数据不可求得( )
A.第1次闪光时质点的速度
B.质点运动的加速度
C.从第2次闪光到第3次闪光这段时间内质点的位移
D.质点运动的初速度
解析:质点运动的加速度a==3 m/s2
第1、2次闪光中间时刻的速度vC== m/s=2 m/s
故第1次闪光时质点的速度为:
v1=vC-a·=0.5 m/s
由s23-s12=s34-s23
可得:s23=5 m
质点的初速度可以为零,也可以不为零,无法确定.
答案:D
5.一滑块以某一速度从斜面底端滑到顶端时,其速度恰好减为零.若设斜面全长为L,滑块通过最初L所需的时间为t,则滑块从斜面底端滑到顶端所用时间为( )
A.t B.(2+)t C.3t D.2t
解析:设滑块通过后半段位移的时间为t′
则t′=
故t总=t′+t=(2+)t.
答案:B
4.某列车从北京西始发,途经郑州、武昌等城市,最后到达长沙,其时刻表如下.若列车准点到站和发车,则列车从郑州到武昌的运行过程中( )
停靠站 |
到达时刻 |
开车时刻 |
里程(km) |
北京西 |
- |
15:00 |
0 |
郑州 |
21:16 |
21:22 |
689 |
武昌 |
02:30 |
02:38 |
1225 |
长沙 |
06:10 |
- |
1587 |
A.时间为308 min B.时间为316 min
C.平均速率约为29 m/s D.位移为536 km
解析:时间为21:22至次日凌晨2:30,t=5 h 8 min=308 min,选项A正确;平均速率==29 m/s,选项C正确;位移小于路程,选项D错误.
答案:AC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