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围绕论题,在论述中正确运用所学过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
38、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积极扩大居民消费需求,增强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者消费能力。请运用所学经济常识的有关知识论述:如何才能实现“增强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者消费能力”?
论述题答题要求:
37、材料一
材料二:围绕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推进各项的财政工作中央一方面积极扩大政府的公共投资。另一方面,中央还要扎实地实施结构性的减税政策,全面地实施增值税转型和成品油税费改革,取消和停征100项行政事业型的收费,对住房转让环节的经营税暂行一年减免政策,进一步提高纺织服装等产品的出口退税率,对1.6及以下的排量家用车,按5%减征车辆购置税。第三,增加对低收入人群的补贴,全面实施家电下乡和汽车、摩托车下乡补贴政策。
(1)材料一中的两个图表分别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两个图表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4分)
(2)结合材料二分析说明财政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所发挥的作用。(8分)
36、材料一:05-09年我国GDP总量、能源消费总量及能源消费增长率情况表
材料二: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我们要努力建设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和消费模式。”我国政府在明确“十一五”期间单位GDP能源消耗降低20%目标之后,又提出“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45%”的指标。
(1)根据材料一的信息,说明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之间的关系。(3分)
(2)结合材料二分析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对我国经济发展有何积极影响?(7分)
(3)请举一个上海世博园区贯彻低碳理念的事例(2分)
35、材料一:
材料二:与我国GDP逐年增长和居民储蓄存款增长相反的是,近几年,我国居民的消费率逐年降低,2008年中国居民消费率(居民消费占GDP的比重)为35.3%,美国为70.1%,印度为54.7%,而国际平均水平为50%左右。
(注:消费率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1年)用于居民个人消费和社会消费的总额占当年国民支出总额或国民收入使用额的比率。它反映了一个国家生产的产品用于最终消费的比重,是衡量国民经济中消费比重的重要指标。一般按现行价格计算。其公式为:消费率=消费基金/国民收入×100% 其中,消费基金包括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2分)
(2)材料二中导致我国居民消费率偏低的原因有哪些? (6分)
(3)结合材料二,运用所学经济常识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一所反映的现象对我国经济发展所产生的双重影响。(6分)
34、2009年中国企业500强数据显示,中国进入世界500强的企业绝大多数是国有大中型企业。但这些企业与世界企业500强相比,差距依然是很明显的。中国的这些企业主要是资源垄断型企业或行业垄断型企业。它们依靠的是单一的自然资源垄断优势而做大,或依靠的是单一的国家特许政策下的行业垄断优势而做大。相反,来自发达国家的世界500强则主要以高科技含量的第三产业为主,即便有垄断,例如微软、英特尔,甚至麦当劳、肯德基,它们也是凭借其一流的国际品牌称霸世界。
请运用所学经济常识的有关知识回答:
(1)上述材料反映出我国国有大中型企业发展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2)如果解决不好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3)请你为我国国有大中型企业发展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提一条建议。
33、中央从2004年以来连续第七年将一号文件的落脚点锁定于“三农”领域。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只有解决好“三农”问题,中国经济的长久稳定发展才能有所保障,中国形成以内需拉动为主导的经济模式才有坚实的基础。
请结合材料用经济常识有关知识分析说明为什么连续七年中央的一号文件都要关注“三农”问题。
32、2010年3月24日,市委书记俞正声在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指出,要不断增强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推动上海发展尽快走上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科学轨道。请运用所学经济常识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不断增强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的理解。
31、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10年5月10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暂不上调。请运用所学经济常识的有关知识简要回答:
(1)上述材料反映出中国人民银行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2)中国人民银行区别于其他金融机构的特点是什么?
30、2009年8月4日上午,国新办召开了今年上半年中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进展情况发布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胡晓义表示,中国农民60岁以后都将享受到国家普惠式的养老金,试点将在“十一”前启动。这: ( )
A.有利于加快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B.有利于更好地发挥财政的作用,保障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C.有利于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
D.符合全面小康的经济目标,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