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76124  276132  276138  276142  276148  276150  276154  276160  276162  276168  276174  276178  276180  276184  276190  276192  276198  276202  276204  276208  276210  276214  276216  276218  276219  276220  276222  276223  276224  276226  276228  276232  276234  276238  276240  276244  276250  276252  276258  276262  276264  276268  276274  276280  276282  276288  276292  276294  276300  276304  276310  276318  447090 

在某些物理情境中,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过程中,由于条件的变化,会出现两种状态的衔接,两种现象的分界,同时使某个物理量在特定状态时,具有最大值或最小值。这类问题称为临界问题。在解决临界问题时,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和运动分析,找出临界状态是解题的关键。

[例9]一个质量为0.2 kg的小球用细线吊在倾角θ=53°的斜面顶端,如图,斜面静止时,球紧靠在斜面上,绳与斜面平行,不计摩擦,当斜面以10 m/s2的加速度向右做加速运动时,求绳的拉力及斜面对小球的弹力.

命题意图:考查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应用能力、分析推理能力及临界条件的挖掘能力。

错解分析:对物理过程缺乏清醒认识,无法用极限分析法挖掘题目隐含的临界状态及条件,使问题难以切入.

解题方法与技巧:当加速度a较小时,小球与斜面体一起运动,此时小球受重力、绳拉力和斜面的支持力作用,绳平行于斜面,当加速度a足够大时,小球将“飞离”斜面,此时小球受重力和绳的拉力作用,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未知,题目中要求a=10 m/s2时绳的拉力及斜面的支持力,必须先求出小球离开斜面的临界加速度a0.(此时,小球所受斜面支持力恰好为零)

mgcotθ=ma0

所以a0=gcotθ=7.5 m/s2

因为a=10 m/s2a0

所以小球离开斜面N=0,小球受力情况如图,则

Tcosα=ma,  Tsinα=mg

所以T==2.83 N,N=0.

试题详情

4.应用例析

[例4]如图所示,AB两木块的质量分别为mAmB,在水平推力F作用下沿光滑水平面匀加速向右运动,求AB间的弹力FN

解析:这里有aFN两个未知数,需要要建立两个方程,要取两次研究对象。比较后可知分别以B、(A+B)为对象较为简单(它们在水平方向上都只受到一个力作用)。可得

点评:这个结论还可以推广到水平面粗糙时(AB与水平面间μ相同);也可以推广到沿斜面方向推AB向上加速的问题,有趣的是,答案是完全一样的。

[例5]如图所示,质量为2m的物块A和质量为m的物块B与地面的摩擦均不计.在已知水平推力F的作用下,AB做加速运动.AB的作用力为多大?

解析:取AB整体为研究对象,其水平方向只受一个力F的作用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知:F=(2m+m)a

aF/3m

B为研究对象,其水平方向只受A的作用力F1,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知:

F1ma

F1F/3

点评:对连结体(多个相互关联的物体)问题,通常先取整体为研究对象,然后再根据要求的问题取某一个物体为研究对象.

[例6] 如图,倾角为α的斜面与水平面间、斜面与质量为m的木块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木块由静止开始沿斜面加速下滑时斜面始终保持静止。求水平面给斜面的摩擦力大小和方向。

解:以斜面和木块整体为研究对象,水平方向仅受静摩擦力作用,而整体中只有木块的加速度有水平方向的分量。可以先求出木块的加速度,再在水平方向对质点组用牛顿第二定律,很容易得到:

如果给出斜面的质量M,本题还可以求出这时水平面对斜面的支持力大小为:

FN=Mg+mg(cosα+μsinα)sinα,这个值小于静止时水平面对斜面的支持力。

[例7]如图所示,mA=1kg,mB=2kg,AB间静摩擦力的最大值是5N,水平面光滑。用水平力FB,当拉力大小分别是F=10N和F=20N时,AB的加速度各多大?

解析:先确定临界值,即刚好使AB发生相对滑动的F值。当AB间的静摩擦力达到5N时,既可以认为它们仍然保持相对静止,有共同的加速度,又可以认为它们间已经发生了相对滑动,A在滑动摩擦力作用下加速运动。这时以A为对象得到a =5m/s2;再以AB系统为对象得到 F =(mA+mB)a =15N

(1)当F=10N<15N时, AB一定仍相对静止,所以

(2)当F=20N>15N时,AB间一定发生了相对滑动,用质点组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而a A =5m/s2,于是可以得到a B =7.5m/s2

[例8]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木箱放在水平面上,木箱中的立杆上套着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开始时小球在杆的顶端,由静止释放后,小球沿杆下滑的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的,即a=g,则小球在下滑的过程中,木箱对地面的压力为多少?

  

命题意图:考查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运用能力及灵活选取研究对象的能力.B级要求.

错解分析:(1)部分考生习惯于具有相同加速度连接体问题演练,对于“一动一静”连续体问题难以对其隔离,列出正确方程.(2)思维缺乏创新,对整体法列出的方程感到疑惑.

解题方法与技巧:

解法一:(隔离法)

木箱与小球没有共同加速度,所以须用隔离法.

取小球m为研究对象,受重力mg、摩擦力Ff,如图2-4,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mg-Ff=ma                                 ①

取木箱M为研究对象,受重力Mg、地面支持力FN及小球给予的摩擦力Ff′如图.

据物体平衡条件得:

FN -Ff′-Mg=0                           ②

Ff=Ff′                               ③

由①②③式得FN=g

由牛顿第三定律知,木箱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

FN′=FN  =g.

解法二:(整体法)

对于“一动一静”连接体,也可选取整体为研究对象,依牛顿第二定律列式:

(mg+Mg)-FN  = ma+M×0

故木箱所受支持力:FN=g,由牛顿第三定律知:

木箱对地面压力FN′=FN=g.

试题详情

3.整体和局部是相对统一相辅相成的

隔离法与整体法,不是相互对立的,一般问题的求解中,随着研究对象的转化,往往两种方法交叉运用,相辅相成.所以,两种方法的取舍,并无绝对的界限,必须具体分析,灵活运用.无论哪种方法均以尽可能避免或减少非待求量(即中间未知量的出现,如非待求的力,非待求的中间状态或过程等)的出现为原则

试题详情

2.隔离法:把所研究对象从整体中隔离出来进行研究,最终得出结论的方法称为隔离法。可以把整个物体隔离成几个部分来处理,也可以把整个过程隔离成几个阶段来处理,还可以对同一个物体,同一过程中不同物理量的变化进行分别处理。采用隔离物体法能排除与研究对象无关的因素,使事物的特征明显地显示出来,从而进行有效的处理。

运用隔离法解题的基本步骤:

(1)明确研究对象或过程、状态,选择隔离对象.选择原则是:一要包含待求量,二是所选隔离对象和所列方程数尽可能少。

(2)将研究对象从系统中隔离出来;或将研究的某状态、某过程从运动的全过程中隔离出来。

(3)对隔离出的研究对象、过程、状态分析研究,画出某状态下的受力图或某阶段的运动过程示意图。

(4)寻找未知量与已知量之间的关系,选择适当的物理规律列方程求解。

试题详情

1.整体法:在研究物理问题时,把所研究的对象作为一个整体来处理的方法称为整体法。采用整体法时不仅可以把几个物体作为整体,也可以把几个物理过程作为一个整体,采用整体法可以避免对整体内部进行繁锁的分析,常常使问题解答更简便、明了。

运用整体法解题的基本步骤:

(1)明确研究的系统或运动的全过程.

(2)画出系统的受力图和运动全过程的示意图.

(3)寻找未知量与已知量之间的关系,选择适当的物理规律列方程求解

试题详情

3.应用例析

[例1]一斜面AB长为10m,倾角为30°,一质量为2kg的小物体(大小不计)从斜面顶端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如图所示(g取10 m/s2)

(1)若斜面与物体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求小物体下滑到斜面底端B点时的速度及所用时间.

(2)若给小物体一个沿斜面向下的初速度,恰能沿斜面匀速下滑,则小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是多少?

  

解析:题中第(1)问是知道物体受力情况求运动情况;第(2)问是知道物体运动情况求受力情况。

(1)以小物块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如图所示。物块受重力mg、斜面支持力N、摩擦力f

垂直斜面方向上受力平衡,由平衡条件得:mgcos30°-N=0

沿斜面方向上,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sin30°-f=ma

f=μN

由以上三式解得a=0.67m/s2

小物体下滑到斜面底端B点时的速度:3.65m/s

运动时间:s

(2)小物体沿斜面匀速下滑,受力平衡,加速度a=0,有

垂直斜面方向:mgcos30°-N=0

沿斜面方向:mgsin30°-f=0

f=μN

解得:μ=0.58

[例2]如图所示,一高度为h=0.8m粗糙的水平面在B点处与一倾角为θ=30°光滑的斜面BC连接,一小滑块从水平面上的A点以v0=3m/s的速度在粗糙的水平面上向右运动。运动到B点时小滑块恰能沿光滑斜面下滑。已知AB间的距离s=5m,求:

(1)小滑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2)小滑块从A点运动到地面所需的时间;

解析:(1)依题意得vB1=0,设小滑块在水平面上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a,则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f=μmg=ma,所以a=μg,由运动学公式可得t1=3.3s

(2)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t2=t=t1+t2=4.1s

[例3]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的质量为2 kg,在水平恒力F推动下开始运动,4 s末它的速度达到4m/s,此时将F撤去,又经6 s物体停下来,如果物体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不变,求F的大小。

解析:物体的整个运动过程分为两段,前4 s物体做匀加速运动,后6 s物体做匀减速运动。

前4 s内物体的加速度为

          ①

设摩擦力为,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②

后6 s内物体的加速度为

        ③

物体所受的摩擦力大小不变,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④

由②④可求得水平恒力F的大小为

点评:解决动力学问题时,受力分析是关键,对物体运动情况的分析同样重要,特别是像这类运动过程较复杂的问题,更应注意对运动过程的分析。

在分析物体的运动过程时,一定弄清整个运动过程中物体的加速度是否相同,若不同,必须分段处理,加速度改变时的瞬时速度即是前后过程的联系量。分析受力时要注意前后过程中哪些力发生了变化,哪些力没发生变化。四、连接体(质点组)

在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题时,有时为了方便,可以取一组物体(一组质点)为研究对象。这一组物体一般具有相同的速度和加速度,但也可以有不同的速度和加速度。以质点组为研究对象的好处是可以不考虑组内各物体间的相互作用,这往往给解题带来很大方便。使解题过程简单明了。

试题详情

2.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题的一般步骤

(1)认真分析题意,明确已知条件和所求量,搞清所求问题的类型。

(2)选取研究对象.所选取的研究对象可以是一个物体,也可以是几个物体组成的整体.同一题目,根据题意和解题需要也可以先后选取不同的研究对象。

(3)分析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

(4)当研究对象所受的外力不在一条直线上时:如果物体只受两个力,可以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其合力;如果物体受力较多,一般把它们正交分解到两个方向上去分别求合力;如果物体做直线运动,一般把各个力分解到沿运动方向和垂直运动的方向上。

(5)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列方程,物体所受外力、加速度、速度等都可根据规定的正方向按正、负值代入公式,按代数和进行运算。

(6)求解方程,检验结果,必要时对结果进行讨论。

试题详情

1.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的动力学问题常常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两类动力学基本问题):

(1)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要求物体的运动情况.如物体运动的位移、速度及时间等.

(2)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要求物体的受力情况(求力的大小和方向).

但不管哪种类型,一般总是先根据已知条件求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然后再由此得出问题的答案.

两类动力学基本问题的解题思路图解如下:

可见,不论求解那一类问题,求解加速度是解题的桥梁和纽带,是顺利求解的关键。

点评:我们遇到的问题中,物体受力情况一般不变,即受恒力作用,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故常用的运动学公式为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如

等.

试题详情

38.在渔船上安装“风光互补发电”装置,利用太阳能电池板和风力发电机发电,以节省燃油,在舟山渔区成为现实。舟山市将在1000艘渔船上安装“风光互补发电”装置。“风光互补发电”装置由风力发电机、太阳能电池板、充电器、蓄电池等组成,太阳能电池板、风力发电机的设计寿命为20年,蓄电池约4年更换一次,项目价格如下表:

项目
风力发电机
太阳能电池板
充电器
蓄电池
安装费
价格(约)
5000元
4000元
1000元
2000元
2000元

(1)“风光互补发电”装置中的风力发电机是根据  ▲  的原理来工作的;

(2)渔船通讯、导航及照明用电原来是通过燃烧柴油发电提供的,如果柴油中碳元素的质量占柴油质量的84%,且完全燃烧时全部碳元素均转化为二氧化碳,则完全燃烧1千克柴油将释放  ▲  千克二氧化碳;

  (3)“风光互补发电”装置的发电功率为500瓦,正常工作1小时可产生多少电能?如图是不同发电方式的

   CO2排放量,若在1000艘渔船上安装这套“风光互补发电”装置,则与燃油发电相比,一天(正常发电8小时)至少减少CO2排放多少千克?

  (4)某同学想在自己家的屋顶上安装这套“风光互补发电”装置,若该装置平均每天正常工作8小时,目前  电费价格约为0.54元/千瓦时,请你帮他通过计算决定是否安装这套装置。

试题详情

37.下表是国家对“饮酒驾车”和“醉酒驾车”的界定标准:

饮酒驾车
20毫克/100毫升≤血液中的酒精含量<80毫克/100毫升
醉酒驾车
血液中的酒精含量≥80毫克/100毫升

白酒、红酒和啤酒中均含有乙醇(俗称酒精,化学式为C2H5OH),饮酒后酒精可进入人体血液中。请回答下列问题:

(1)乙醇(C2H5OH)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是C﹕H﹕O=  ▲ 

(2)饮酒会使人的  ▲  系统过度兴奋或麻痹抑制,容易引发交通事故。某人饮酒后驾车,被交警发现,经测定其每100毫升血液中酒精含量为93毫克,属于  ▲  驾车;

(3)在治理酒后驾车中,酒精检测仪发挥了重要作用。如图甲是酒精检测仪,图乙是检测仪的简化电路图,R0为定值电阻,R为气敏电阻,该电阻阻值与酒精气体含量的关系如图丙,如果图乙中电流表示数越大,说明司机吹出的气体中酒精含量就  ▲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