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76385  276393  276399  276403  276409  276411  276415  276421  276423  276429  276435  276439  276441  276445  276451  276453  276459  276463  276465  276469  276471  276475  276477  276479  276480  276481  276483  276484  276485  276487  276489  276493  276495  276499  276501  276505  276511  276513  276519  276523  276525  276529  276535  276541  276543  276549  276553  276555  276561  276565  276571  276579  447090 

 

 据此探究二氧化碳制取的装置。首先得有容器,由于该反应不需要加热,该反应的容器有很大的选择范围。为了在反应前固体与液体不接触,可以添加一个加液体的装置(比如长颈漏斗、注射器等),反应不需要加热,故不需要酒精灯等加热的设备。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不宜用排水集气法收集;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可用排上排空气集气法收集。

试题详情

6.创新思维:

用直玻璃管做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实验,由于二氧化碳密度大,不易排出,影响了一氧化碳与氧化铜的接触,导致反应时间较长,速度较慢。为避免上述缺点,用图18-5所示装置还原氧化铜。

该实验装置有利于二氧化碳排出,反应所需时间仅原实验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现象也很明显。

试题详情

5. 资源开发:

⑴ 一氧化碳的制取也可用草酸与浓硫酸混合加热。

但由于反应过程中有二氧化碳生成,因此必须将生成的气体通过氢氧化钠溶液,以除去二氧化碳。

⑵ 为加快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速度,用粗铜丝代替氧化铜。

用粗铜丝弯曲成螺旋状,在酒精灯上灼烧成黑色,使其表面生成一层氧化铜,再按图18-4所示装置实验。反应所需时间大大缩短,粗铜丝很快变光亮紫红色,石灰水变浑浊。

试题详情

4.探究评价:

由于一氧化碳有剧毒,做该实验时一定要注意安全,必须在通风橱内进行。用直玻璃管做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实验,由于二氧化碳不易排出,除低了一氧化碳与氧化铜的接触,反应需要稍高的温度和较长的时间。而一氧化碳毒性的实验,也只是间接证明其毒性。为此,可用两只活的昆虫放入小烧杯中,通入一氧化碳,一会后,昆虫死亡。此法更直观些。

试题详情

3.探究方案:

⑴ 先在烧瓶中加入5 mL浓硫酸,按图18-1将装置装备好,固定在铁架台上,用酒精灯微微加热一会儿。从分液漏斗中滴入1 mL左右甲酸,立即开始均匀产生一氧化碳气泡。待气泡明显减少时,再用小火微微加热反应溶液,直至反应混合液不再冒出气泡为止。

由于一氧化碳有剧毒,该实验需在通风橱内进行。

⑵ 经验纯后,在导管口点燃一氧化碳,产生蓝色火焰。

用醮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手明显感到发烫,证明一氧化碳燃烧时放热;一会儿后,烧杯壁变模糊,取下烧杯,反转,待石灰水流积到烧杯底部,可见明显浑浊。证明有二氧化碳生成。如图18-2。

⑶在硬质玻璃管内放入适量的氧化铜,按如图18-3所示装配好装置。在装置末端用排水法收集一试管一氧化碳检验其纯度。经验纯后先通入一氧化碳,排尽玻璃管内空气,以防止因一氧化碳与空气混合在高温情况下爆炸;待空气排尽点燃酒精灯加热,同时点燃装置末端酒粗灯,使剩余的一氧化碳燃烧掉,以免污染环境。一会儿后,氧化铜逐渐变光亮的紫红色,澄清石灰水逐渐变浑浊,证明有铜和二氧化碳生成。

反应结束后,先停止加热,继续通入一氧化碳,保证新生成的铜在一氧化碳保护的环境下冷却。

⑷ 从农贸市场取一定量的鸭血,加适量的抗凝剂,备用。在一支试管中,取新鲜的鸭血(或其他家禽家畜的血)3 mL,通入一氧化碳,一会儿可看到鸭血由鲜红色变暗红色。由此证明一氧化碳更易于血红蛋白结合。

试题详情

2.实验仪器:铁架台、酒精灯、导管、烧杯、试管等。

实验药品:甲酸、浓硫酸、澄清石灰水、氧化铜等。

试题详情

1.化学反应原理:

⑴ 甲酸在浓硫酸存在的情况下,可脱水生成一氧化碳。

一氧化碳的密度与空气接近,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一氧化碳难溶于水,可以用排水法收集。

⑵ 一氧化碳显+2价,可以被氧化+4价态,故可以燃烧,有还原性。

⑶ 与血红蛋白结合时,一氧化碳具有比氧气更强的结合性。人吸入一定量的一氧化碳后,与血红蛋白结合,使其失去继续输送氧的功能,造成人体缺氧。严重时会危及生命。氧气与血红蛋白结合后,血液显鲜红色;而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后,使血液显暗红色。可用此来间接验证一氧化碳的毒性。

试题详情

19.(28分)材料一:近年来,二氧化碳大量排放造成越来越严重的气候问题,危害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健康安全。以低能耗、低消耗、低开支为核心,从而减低二氧化碳排放的低碳生活方式逐渐被人们所接受。现在低碳生活方式已经成为一种时尚,这必将影响和改善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态环境。

(1)请运用实践与认识的辨证关系原理,说明低碳生活成为新生活方式的必然性。(8分)

材料二:60年,光辉岁月弹指一挥间,60年,中华大地沧桑巨变。60年来位于中国西部的新疆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与时俱进,把中央的精神与新疆的区情结合起来,把外地的经验与新疆的具体实践结合,制定了一系列适合新疆实际情况的政策措施。同时,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条件,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实现了新疆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

(2)结合材料,运用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相关知识,简述新疆是如何实现跨越式发展的。(8分)

材料三:W省H市政府在国际国内奶价高涨的情况下,以“规范奶源市场,防止奶价波动伤农”的名义,在公路上设卡查扣奶车,强行阻止奶源外运。奶农和中间商认为,政府部门不按市场规律办事,让奶农卖不上高价奶,伤了他们的心,部分奶农甚至一怒之下把自己准备外运的数吨鲜奶倒进壕沟。有关专家指出,该市政府的做法是地方保护主义的错误行为。

(3)从价值观的角度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该市政府应当怎样克服错误行为?并简述其理由。(12分)

试题详情

18.2010年4月14日,一场强烈的大地震降临在玉树,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面对大灾大难,党和政府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应对,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投身于抗震救灾之中,把灾害带来的损失减少到最低。从哲学上看,玉树抗震救灾之所以能够取得良好效果,是因为

A.全靠党和政府指挥得当,领导有力    B.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C.发挥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     D.人生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6分)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