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76476  276484  276490  276494  276500  276502  276506  276512  276514  276520  276526  276530  276532  276536  276542  276544  276550  276554  276556  276560  276562  276566  276568  276570  276571  276572  276574  276575  276576  276578  276580  276584  276586  276590  276592  276596  276602  276604  276610  276614  276616  276620  276626  276632  276634  276640  276644  276646  276652  276656  276662  276670  447090 

8.

图1-3-21

如图1-3-21所示,t=0时,质量为0.5 kg物体从光滑斜面上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经过B点后进入水平面(设经过B点前后速度大小不变),最后停在C点.测得每隔2 s的三个时刻物体的瞬时速度记录在下表中,由此可知(重力加速度g=10 m/s2)( )

t/s
0
2
4
6
v/(m·s-1)
0
8
12
8

A.物体运动过程中的最大速度为12 m/s     B.t=3 s的时刻物体恰好经过B

C.t=10 s的时刻物体恰好停在C点    D.AB间的距离大于BC间的距离

解析:仔细观察数据可得, 0-2 s内物体加速运动,加速度a1=4 m/s2,2-4 s内也是加速运动,但按照0-2 s规律,4 s末应加至16 m/s,所以在4 s末物体应处于水平段,4-6 s内物体的运动为水平方向的匀减速运动,加速度a2=2 m/s2.因题目设计的数据较小且规律性明显,可作速度时间图象如图.由图知物体在3-4 s内达到最大速度,大于12 m/s,A、B均错;在t=10 s时到达C点静止,C对;AB间距离应小于BC间距离,D错.若采用公式法,虽可解出,但计算量大,解得t=10/3 s时到达B点,速度为40/3 m/s.

答案:C

试题详情

7.

图1-3-20

t=0时,甲、乙两汽车从相距70 km的两地开始相向行驶,它们的vt图象如图1-3-20所示.忽略汽车掉头所需时间.下列对汽车运动状况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在第1小时末,乙车改变运动方向

B.在第2小时末,甲、乙两车相距10 km

C.在前4小时内,乙车运动加速度的大小总比甲车的大

D.在第4小时末,甲、乙两车相遇

解析:速度图象在t轴下的均为反方向运动,故2 h末乙车改变运动方向,A错;2 h末从图象围成的面积可知乙车运动位移为30 km,甲车位移为30 km,相向运动,此时两车相距70 km-30 km-30 km=10 km,B对;从图象的斜率看,斜率大加速度大,故乙车加速度在4 h内一直比甲车加速度大,C对;4 h末,甲车运动位移120 km,乙车运动位移30 km,两车原来相距70 km,故此时两车还相距20 km,D错.

答案:BC

试题详情

6.

图1-3-19

甲、乙两物体由同一位置出发沿一直线运动,其速度-时间图象如图1-3-19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做匀速直线运动,乙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B.两物体两次相遇的时刻分别是在2 s末和6 s末

C.乙在头2 s内做匀加速直线运动,2 s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D.2 s后,甲、乙两物体的速度方向相反

解析:由图象知,v=2 m/s,故甲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乙物体在0-2 s内沿正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2-6 s内沿正向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乙物体做的不是同一个匀变速直线运动,A错C对.

在2 s末,甲物体的位移x=2×2 m=4 m,乙物体的位移x=×(2×4) m=4 m,故两物体在2 s末相遇.在6 s末,甲物体的位移x′=2×6 m=12 m,乙物体的位移x′=×(6×4) m=12 m,故两物体在6 s末相遇,B正确.在0-6 s内,甲、乙两物体始终沿规定的正方向运动,D错.

答案:BC

试题详情

5.

图1-3-18

如图1-3-18是一娱乐场的喷水滑梯.若忽略摩擦力,人从滑梯顶端滑下直到入水前,速度大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最接近下图中的( )

解析:对人进行受力分析可知,人受到重力和支持力.重力与支持力在垂直滑梯方向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重力在平行滑梯方向上的分力提供向下加速度.人的初始速度为零,可排除C.由图知滑梯中间一段坡度与上下段不同,则人在这段的加速度与上下段不同,A、D错,选B.

答案:B

试题详情

4.

图1-3-17

一辆汽车正在以v0=20 m/s的速度匀速行驶,突然,司机看见车的正前方x处有一只静止的小狗,司机立即采取制动措施.司机从看见小狗开始采取了一系列动作,整个过程中汽车的运动规律如图1-3-17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汽车先做匀速运动再做反向匀减速运动

B.汽车做匀变速运动的加速度为4.44 m/s2

C.从图中得到司机在其反应时间内前进的距离为10 m

D.x等于或大于10 m时,小狗是安全的

解析:汽车先做匀速运动,再做同方向的匀减速运动,A项错误;汽车做匀变速运动的加速度为a= m/s2=5 m/s2,B项错误;汽车在司机的反应时间内前进的距离为x1v0t1=10 m,C项正确;汽车从司机看见小狗至停止的时间内前进的距离为x2x1+v0t2/2=50 m,所以小狗相对汽车的安全距离为50 m,D项错误.

答案:C

试题详情

3.

图1-3-16

一物体由静止开始沿直线运动,其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1-3-16所示.取物体开始运动的方向为正方向,则下列关于物体运动的vt图象正确的是( )

解析:物体在0-1 s内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1-2 s内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到2 s时速度刚好减为0,一个周期结束,以此循环运动.

答案:C

试题详情

2.

图1-3-15

一遥控玩具小车在平直路上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如图1-3-15所示,则( )

A.15 s末汽车的位移为300 m

B.20 s末汽车的速度为-1 m/s

C.前10 s内汽车的加速度为3 m/s2

D.前25 s内汽车做单方向直线运动

解析:由位移-时间图象可知:前10 s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3 m/s,加速度为0,所以C错误;10 s-15 s汽车处于静止状态,汽车相对于出发点的位移为30 m,所以A错误;15 s-25 s汽车向反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1 m/s,所以D错误,B正确.

答案:B

试题详情

1.

图1-3-14

甲、乙两质点在一直线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如图1-3-14所示,在3 s末两质点在途中相遇,两质点出发点间的距离是( )

A.甲在乙之前2 m      B.乙在甲之前2 m

C.乙在甲之前4 m      D.甲在乙之前4 m

解析:甲、乙两质点在3 s末在途中相遇时,各自的位移为2 m和6 m,因此两质点出发点间的距离是甲在乙之前4 m.

答案:D

试题详情

5.(2010·南昌调研)在一次警车A追击劫匪车B时,两车同时由静止向同一方向加速行驶,经过30 s追上.两车各自的加速度为aA=15 m/s2aB=10 m/s2,各车最高时速分别为vA=45 m/s,vB=40 m/s,问追上时两车各行驶多少路程?原来相距多远?

解析:如图所示,以A车的初始位置为坐标原点,Ax为正方向,令L为警车追上劫匪车所走过的全程,l为劫匪车走过的全程.则两车原来的间距为ΔLLl

设两车加速运动用的时间分别为tA1tB1,以最大速度匀速运动的时间分别为tA2tB2

vAaAtA1,解得tA1=3 s则tA2=27 s,同理tB1=4 s,tB2=26 s

警车在0-3 s时间段内做匀加速运动,L1aAtA12

在3 s-30 s时间段内做匀速运动,则L2vAtA2

警车追上劫匪车的全部行程为LL1+L2aAtA12+vAtA2=1 282.5 m

同理劫匪车被追上时的全部行程为ll1+l2aBtB12+vBtB2=1 120 m,

两车原来相距ΔLLl=162.5 m

答案:1 282.5 m 1 120 m 162.5 m

 

试题详情

4.AB两列火车,在同轨道上同向行驶,A车在前,其速度vA=10 m/s,B车在后,其速度vB=30 m/s.因大雾能见度低,B车在距A车700 m时才发现前方有A车,这时B车立即刹车,但B车要经过1 800 m才能停止.问A车若按原速度前进,两车是否会相撞?说明理由.

解析:B车减速至vA=10 m/s时的时间t== s=80 s,此段时间内A车的位移为:

xAvAt=10×80 m=800 m,aB===0.25 m/s2.

B车的位移为:xBvBtaBt2= m=1 600 m

因为xB=1 600 m>xA+x=800 m+700 m=1 500 m,所以AB两车在速度相同之前已经相撞.

答案:相撞 理由见解析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