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76917  276925  276931  276935  276941  276943  276947  276953  276955  276961  276967  276971  276973  276977  276983  276985  276991  276995  276997  277001  277003  277007  277009  277011  277012  277013  277015  277016  277017  277019  277021  277025  277027  277031  277033  277037  277043  277045  277051  277055  277057  277061  277067  277073  277075  277081  277085  277087  277093  277097  277103  277111  447090 

11.(2009·苏州模拟)关于第ⅥA族和第ⅦA族元素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同一周期,第ⅥA族元素氢化物的稳定性比第ⅦA族的强

B.浓度都是0.01 mol/L时,硫酸溶液的pH比高氯酸溶液的小

C.第ⅦA族单质的氧化性均比第ⅥA族单质的氧化性强

D.加热时,硫酸钠比氯酸钠易分解

解析 A项,同周期元素,第ⅦA族形成的氢化物最稳定,因为同周期元素的非金属性 第ⅦA族最强,A项错误;B项,H2SO4为二元酸,HClO4为一元酸,所以同浓度溶液   H2SO4c(H+)大,pH小,B项正确;C项,如I2的氧化性比O2弱,C项错误;D项, Na2SO4比NaClO3稳定,D项错误。

答案 B

试题详情

10.(2010·济南调研)下列现象或事实可用同一原理解释的是                  ( )

A.浓硫酸和浓盐酸长期暴露在空气中浓度降低

B.氯水和活性炭使红墨水褪色

C.漂白粉和水玻璃长期暴露在空气中变质

D.乙炔和乙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解析 A中浓H2SO4是吸水而浓HCl易挥发,故原理不同;B项中氯水中HClO表现强  氧化性,而活性炭是吸附作用;C项中漂白粉变质是先与空气中CO2反应生成HClO,  HClO又分解才失效,而水玻璃(Na2SiO3)与空气中CO2反应后即失效,原理不同,   故错    误;D项中都是加成反应,原理相同。

答案 D

试题详情

9.(2010·南京模拟)短周期元素E的氯化物ECln的熔点为-78℃,沸点为59℃;若0.2 mol    ECln与足量的AgNO3溶液完全反应后可以得到57.4 g的AgCl沉淀。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

A.E是一种非金属元素

B.在ECln中E与Cl之间形成共价键

C.E的一种氧化物为EO2

D.E位于元素周期表的ⅡA族

解析 0.2 mol ECln与足量AgNO3溶液完全反应生成57.4 g AgCl沉淀,因此根据Ag+的 物质的量与Cl相等列式:0.2 mol·n

解得:n=2,则E的氯化物质为ECl2,再结合ECl2的熔、沸点较低,可知ECl2为分子  晶体,则E为非金属元素,不可能在ⅡA族,因此A、B、C正确,只有D错误。

答案 D

试题详情

8.(2009·江苏盐城中学模拟)对某酸性溶液(可能含有Br,SO,H2SO3,NH)分别进  行如下实验:

①加热时放出的气体可以使品红溶液褪色;

②加碱调至碱性后,加热时放出的气体可以使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③加入氯水时,溶液略显黄色,再加入BaCl2溶液,产生的白色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对于下列物质不能确认其在原溶液中是否存在的是             ( )

A.Br  B.SO  C.H2SO3  D.NH

解析 ①加热时放出的气体可以使品红溶液褪色,则溶液中一定含有H2SO3,因H2SO3  不稳定,分解产生的SO2可使品红溶液褪色。②加碱加热后,产生使润湿的红色石蕊试   纸变蓝的气体即有NH3产生,说明溶液中一定含有NH。③加入氯水时溶液显黄色,说   明原溶液中含有Br,再加BaCl2有白色不溶于HNO3的沉淀生成,说明此时溶液中含  SO,但可能是原溶液含有的,也可能是氯水氧化H2SO3产生的,故不能确定的为SO。

答案 B

试题详情

7.(2010·崇文区模拟)在如图的实验装置中,实验开始一段时间后,对看到的现象叙述不   正确的是                                                      ( )

A.苹果块会干瘪             B.胆矾晶体表面有“白斑”

C.小试管内有晶体析出        D.pH试纸变红

解析 浓H2SO4具有吸水性和脱水性,前三个实验中显示浓H2SO4的吸水性,现象均正    确;最后一个实验主要体现浓H2SO4的酸性和脱水性,pH试纸应先变红后变黑。

答案 D

试题详情

6.(2009·广州模拟)2007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提出“要大力抓 好节能降耗、保护环境”,下列举措与这一主题不吻合的是             ( )

A.用“绿色化学”工艺,使原料完全转化为产物

B.推广燃煤脱硫技术,防治SO2污染

C.推广垃圾的分类存放、回收、处理

D.大量使用农药化肥提高粮食产量

答案 D

试题详情

5.(2010·金华一中期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二氧化硫能漂白某些物质,说明它具有氧化性

B.二氧化硫的水溶液中滴加氯化钡无现象,再加入0.5 mL 3%的过氧化氢后产生沉淀

C.将足量二氧化硫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溶液褪色,说明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

D.二氧化硫漂白过的草帽过一段时间后变黄

解析 SO2的漂白原理是:SO2与有色物质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而具有漂白性,故A  说法错误。

答案 A

试题详情

4.(2008·上海理科综合,15)1995年三位美国科学家因在氟利昂和臭氧层方面的工作获 得诺贝尔化学奖,他们的研究揭示了大气中臭氧层被破坏的机理,由图可知( )

A.日光在反应中作催化剂

B.过氧化氯是一种很稳定的物质

C.过氧化氯的结构式为O-Cl-Cl-O

D.臭氧分子最终转变成氧气分子

解析 由图中反应的转化关系可知过氧化氯在日光下分解,因此并不是很稳定物质,过    氧化氯的结构式应为Cl-O-O-Cl,因此A、B、C选项都不正确,只有D正确。

答案 D

试题详情

3.(2009·山东理综,13)下列推断合理的是                            ( )

A.明矾[KAl(SO4)2·12H2O]在水中能形成Al(OH)3胶体,可用作净水剂

B.金刚石是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物质,不可能与氧气发生反应

C.浓H2SO4有强氧化性,不能与Cu发生剧烈反应

D.将SO2通入品红溶液,溶液褪色后加热恢复原色;将SO2通入溴水,溴水褪色后加 热也能恢复原色

解析 KAl(SO4)2·12H2O电离出的Al3+能水解,生成Al(OH)3胶体,可用作净水剂,A   正确;金刚石能够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B错误;浓H2SO4有强氧化性,在   加热条件下与Cu可剧烈反应,C错误;SO2使品红溶液褪色,加热颜色能复原;SO2和   溴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加热不能恢复原来颜色,D错误。

答案 A

试题详情

2.(2009·北京理综,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将CO2通入BaCl2溶液中至饱和,无沉淀产生;再通入SO2,产生沉淀

B.在稀硫酸中加入铜粉,铜粉不溶解;再加入Cu(NO3)2固体,铜粉仍不溶解

C.向AlCl3溶液中滴加氨水,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过量NaHSO4溶液,沉淀消失

D.纯锌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速率较慢;再加入少量CuSO4固体,速率不改变

解析 CO2和SO2通入BaCl2溶液中均不会产生沉淀,A错误;在酸性条件下,NO可  将Cu氧化生成Cu2+,使铜粉溶解,B错误;NH3·H2O是Al3+的良好沉淀剂,而NaHSO4       显强酸性,可使Al(OH)3溶解,C正确;在Zn和稀H2SO4的反应体系中加CuSO4,会    形成Cu-Zn原电池而加快H2的产生速率。

答案 C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