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76982  276990  276996  277000  277006  277008  277012  277018  277020  277026  277032  277036  277038  277042  277048  277050  277056  277060  277062  277066  277068  277072  277074  277076  277077  277078  277080  277081  277082  277084  277086  277090  277092  277096  277098  277102  277108  277110  277116  277120  277122  277126  277132  277138  277140  277146  277150  277152  277158  277162  277168  277176  447090 

24.(2010福建卷)上海是近代中国茶叶的一个外销中心。1884年,檑建茶叶市场出现了茶叶收购价格与上海出口价格同步变动的现象。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近代事业是

A.电报业             B.大众报业  

C.铁路交通业            D.轮船航运业

[解析]材料主要反映了信息交流的快捷,故选A。

试题详情

23.(2010福建卷)《华盛顿邮报》在某一时期陆续刊登了几篇新闻评论,其标题分别是:“莫斯科:是巨大的机会吗?”、“西方的援助应当使苏联实行改造而非改革”、“大学对俄国如何走向资本主义观点不一”。由此推断,该时期是  K^S*5U.C

A.赫鲁晓夫执政时期         B.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

C.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       D.普京执政时期

[解析]此题是情景再现题,干扰项主要在于D,根据评论可知该时期苏联与西方关系改善,思想活跃,反映了戈尔巴乔夫新思维外交和民主社会主义代替科学社会主义的执政理念和影响。根据使苏联实行改造和俄国如何走向资本主义等信息说明是发生在巨变前。

 中国茶和茶文化历史悠久,享誉全球。“一个地球,一个联合国,一杯中国茶”成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彰显中国茶文化魅力的流行语。回答24-25题

试题详情

22.(2010福建卷)1961年,为寻求稳定和平的发展道路,不结盟运动兴起。这一运动  

    A.标志着区域合作进入新阶段    B.推动国际政治力量向多极化方向转化

    C.动摇了美苏的霸权地位      D.促进了世界政治、经济一体化

[解析]此题考查不结盟运动兴起的影响,相对比较容易选出B。

试题详情

21.(2010福建卷)《法国政治制度史》写道:“l871年的巴黎公社是劳动群众通过其政治代表当家作主的新政治制度的萌芽”。对此解读准确的应包括  K^S*5U.C

①“巴黎公社”是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激化的产物

    ②“劳动群众”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社会主义政权

    ③“政治代表”是指公社委员

    ④“新改治制度”是指无产阶级专政的制度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③④

[解析]此题考查对巴黎公社概念的全面把握。从背景看①解读正确,从过程和性质看③④解读正确,建立世界上最早的社会主义政权一般认为是俄国十月革命,巴黎公社只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一次尝试,从材料中萌芽一词也反映了这点,故选D。

试题详情

20.(2010福建卷)图9是一张历史研究性学习活动宣传海报的配图。据此判断.下列标题中最适合于这份海报的是

A.“超越时空的梦想”

B.“探索与发现:海王星”

C.“普朗克的假说与验证”

D.“比萨斜塔--亚里士多德力学学说的终结”

[答案]B。

[解析]此题融历史、地理、物理学知识与研究性学习于一体。对图片信息的解读要求较高,第一层信息月亮受地球引力影响绕着地球转,第二层信息月亮运行同时还受其它星体引力的影响,科学家们正是根据万有引力定律预测和计算才发现了海王星的,故选B。此题用排除法也比较容易选出B。

试题详情

19.(2010福建卷)从适用范围看,《十二铜表法》是罗马国家制定的

   A.适用于所有罗马人的法律        B.调整国内民族关系的法律

   C.调整公民内部关系的法律        D.调整罗马人与外来人关系的法律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对《十二铜表法》准确把握,《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协调的是罗马贵族和平民之间的矛盾,贵族和平民属于公民内部之间的关系,故选C。

试题详情

18.(2010福建卷)照片是“看得见”的历史。图7和图8记录了新中国两次重大的外交活动,它们所体现的共同原则是

A.睦邻友好        B.战略结盟  C.另起炉灶     D.求同存异

[答案]D。

[解析]此题图片信息易读,主要还是考查两历史事件的比较,常规解法是逐一审核,尼克松访华不属于睦邻友好,两者都不是结盟,也不是另起炉灶,故选D。

[启示]再次说明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掌握的重要性。

试题详情

17.(2010福建卷)李大钊在《史学要论》中指出:“一时代有一时代比较进步的历史观,一时代有一时代比较进步的知识;史观与知识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历史事实的解喻自然要不断的变动。”他在这里强调历史研究要K^S*5U.C#O

A.与时代同行 B.有历史观引导     C.为现实服务    D.充分掌握史实

[答案]A。

[解析]此题是观点理解型,解题要决是把握观点内在本质联系,李大钊的这句话涉及到三个事物(概念)历史观、知识和历史事实的解喻,其关系是后者受前两者影响,但都具有时代性,故选A。

试题详情

16.(2010福建卷)图6为某名人陵墓护栏上镌刻的文字,其涵义反映了该名人的社会发展观。据此判断他是

A.顾炎武   B.林则徐       C.洪秀全   D.严复

[答案]D。

[解析]“惟适之安”字面理解是怎么舒适就怎么做,体现了追求自由倾向和维新变革的思想,反映了严复受进化论适者生存思想的影响。本题大大超出了高中历史教学要求,非课标和考试说明所要求之能力所能及也。命题不在于显示命题者自己学识有多渊博,而在于体现命题使命的公正。

试题详情

15.(2010福建卷)明代《闽部疏》载:“凡福之紬(绸)丝……福漳之桔,福兴之荔枝,泉漳之糖,顺昌之纸,无日不走分水岭及浦城之小关,下吴越如流水。其航大海而去者尤不可计,皆衣被天下。”材料反映明代福建

A.海陆交通十分发达   B.商品经济活跃   C.成为全国经贸中心   D.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论从史出,材料中“无日不走分水岭及浦城之小关,下吴越如流水。其航大海而去者尤不可计”有涉及到水路交通,但未能反映发达,其意图还是反映商品在流通而矣,故排除A;要反映成为全国经贸中心必须要有全国范围内的横向比较,材料显然没有,故排除C;要体现资本主义萌芽就要有雇佣关系,材料显然没有体现,故排除D。材料主要反映的就是福建商品经济活跃。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