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区域可持续发展
●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诸如水土流失、荒漠化等发生的原因。
森林、湿地等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理解荒漠化及森林、湿地的概念;分析区域存在的水土流失、荒漠化等问题发生的原因;分析区域在森林、湿地等开发利用与保护中存在的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 运用正确的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阐释人与环境、人与资源之间的矛盾,并能根据实际提出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的建议或措施。
●以某流域为例,分析该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了解该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以及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理解与流域有关的概念;以某流域为例,分析该流域开发所依托的地理背景、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和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应用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根据实际提出对流域开发、综合治理的看法或建议。
●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和问题,了解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了解发展区域农业的一般步骤;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农业生产的地理条件、布局特点和商品粮基地建设;分析区域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原因,可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运用正确的可持续发展观,阐释人与环境、资源开发与保护之间的矛盾,并能根据实际提出区域农业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建议或措施。
●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理解能源和矿产资源概念;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评价该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开发条件;分析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基地建设、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等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与发展方向;联系实际提出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以某经济发达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了解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措施。
分析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阶段、主要问题与对策措施;运用正确的可持续发展观,阐释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动力和发展规律。
1.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了解区域的含义。
从概念和特征两方面说明区域的含义。
●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比较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比较两个区域在地理环境、区域发展的差异;分析不同区域地理环境差异对该区域发展的影响;运用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解释区域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以某区域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分析比较相同的自然条件在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不同的影响; 理解自然条件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是随生产力的发展而改变的。
●举例说明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理解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含义;分析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运用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了解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意义。
3.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了解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了解人地关系思想演变经历的阶段和各阶段主要特点。
●根据有关资料,归纳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了解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结合实例,分析全球性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联系“21世纪议程”,概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举例说明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和基本原则;联系“21世纪议程”,理解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领悟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人类的必然选择;认识在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个人应具备的态度和责任。
理解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结合实例,理解实施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结合生活实例,应用可持续发展观念,解释一些地理现象或解决有关地理问题。
地理3
2.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
●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分析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理解主要农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分析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形成条件。
●分析工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分析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理解工业区位选择及工业地域的形成;分析主要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及发展特点。
●结合实例说明农业或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结合实例说明农业或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有利和不利影响。
●举例说明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
了解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比较主要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会选择合理的交通运输方式。
●结合实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了解交通运输布局变化对聚落的影响;理解不同地形类型交通运输方式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结合实例,分析商业街、商业网点的区位因素。
1.人口与城市
●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了解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的含义;了解人口增长过程及其地区差异;掌握世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类型及其特点;运用人口资料,能用图表表达本地人口的发展模式和人口迁移的特点;分析资料,比较不同的人口发展模式的地区差异。
●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理解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分析某地区或某时期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说出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理解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的含义;比较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概念的区别。
●运用实例,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解释其形成原因。
了解城市外部形态特点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理解城市土地利用方式和城市功能分区;运用实例,理解城市的空间结构特点,并解释其形成原因;用变化、发展的观点,应用所收集的资料分析城市的发展。
●联系城市地域结构的有关理论,说明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能以某个区域内的城市(镇)为例,分析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并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理解城市化的概念、主要标志,了解推动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因素;结合实例或图表资料,分析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解释合理的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针对不合理的城市化带来的环境问题,提出如何降低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不利影响。
●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
理解不同地域文化的地区,人们对人口问题的看法也不同。
4.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举例说明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了解聚落分布及交通线路选线应考虑的自然因素;分析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理解自然条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根据有关资料,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了解全球气候变化的一般规律,了解全球气候变化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以某种自然资源为例,说明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了解某一自然资源的分类;了解某一自然资源的作用;运用资料分析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以某种自然灾害为例,简述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了解某种自然灾害(如台风、寒潮)的主要成因与危害。
地理2
3.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举例说明某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理解某一自然地理要素怎样影响地理环境的形成和演变。
●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含义;分析地理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的变化乃至整体地理环境的改变,应用普遍联系的观点来分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运用地图分析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理解地理环境从赤道到两极、从沿海向内陆及山地垂直的地域分异规律。
2.自然环境中的物质和能量交换
●运用示意图说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
了解岩石圈的三大类岩石;绘制简单示意图,说明地壳内部物质的循环过程。
●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了解内、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及其表现形式;结合实例说明内力和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
了解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的含义;能绘简图说明并设计实验说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及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理解并能绘简图说明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其季节移动的规律;结合实例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与移动对气候的影响。
●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应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常见的天气系统及其天气特点;了解影响我国的主要天气系统。
●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了解水循环的概念,发生的领域;运用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1.
2
●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了解洋流的概念及类型(寒流、暖流);理解洋流的形成动力;能绘制世界洋流分布模式简图,归纳洋流的分布规律;分析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普通高中地理(必修科目)学业基础会考考试的内容为地理课程标准规定的地理1、地理2和地理3三个模块的内容。其考试内容及要求如下:
地理1
1.宇宙中的地球
●描述地球所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绘制天体系统层次示意图,了解太阳系模式图,并能确定地球在其中的位置;分析太阳系八个行星的比较数据,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分析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理解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特殊的行星;用科学的宇宙观认识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阐述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了解太阳能量的来源,了解太阳辐射是地球的主要能量来源;了解太阳的外部结构及其主要活动类型,了解太阳活动对地球的主要影响。
●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理解地球自转与公转运动的一般特点及其产生的地理意义;了解黄赤交角的含义。
●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了解地球内部圈层的分界线,绘制、标识地球内部圈层与外部圈层结构示意图;概括地核、地幔、地壳、岩石圈、生物圈、水圈、大气圈的主要特点;正确认识人类所处的自然环境。
3.情感目标与要求
情感目标 |
具体测试要求 |
认同 |
学生完成由“知”到“信”的转化。在测试中表现为能够表达感受、态度,并进行价值判断等。 |
领悟 |
具有稳定态度、一致行为和个性化的观念等。在测试中表现为能结合实例运用正确的信念、价值观分析材料,得出结论,并且能做到举一反三地加以应用。 |
三维目标作为有机整体,主要通过知识为载体,综合地进行考查。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