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78006  278014  278020  278024  278030  278032  278036  278042  278044  278050  278056  278060  278062  278066  278072  278074  278080  278084  278086  278090  278092  278096  278098  278100  278101  278102  278104  278105  278106  278108  278110  278114  278116  278120  278122  278126  278132  278134  278140  278144  278146  278150  278156  278162  278164  278170  278174  278176  278182  278186  278192  278200  447090 

106.(安徽安庆示范高中2010届校际合作模拟联考)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经历了许多仁人志士的流血与奋斗。观察下面四幅图,请回答:

 

图1圣西门  图2《共产党宣言》 图3巴黎公社    图4攻占冬宫

(1)某学习小组拟对上述图片进行研究性学习,请你为其拟定一个研究课题。(1分)

(2)2006年4月6日,俄罗斯科学院下属的俄罗斯历史研究所发表了一份声明,指出“列宁的活动使国家在社会经济和思想方面走入死胡同,阻碍了国家发展,使国家孤立于文明世界之外”。结合所学知识对这一观点作出评价。(9分)

(3)俄罗斯历史研究所还建议拆除列宁墓,将列宁遗体入土葬,该声明令俄这会就列宁墓问题的争论再掀波澜。假如你是一位俄罗斯国民,请谈谈你对此的观点。(3分)

答案:

(1)社会主义的产生、发展和实践。(1分)

(2)这一观点不正确。(1分)①十月革命是俄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20世纪初,俄国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社会矛盾尖锐、第一次世界大战激化国内社会矛盾等历史因素,说明了社会主义革命发生在落后的俄国具有客观条件。(3分)②十月革命使俄国进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俄国摆脱了封建残余的束缚,推动了俄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20世纪30年代苏联经济得到迅速发展,踽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3分)这种观点的意图在于否定十月革命的必然性和历史意义,是错误的。(2分)

(3)反对拆除列宁墓。它不利于推动社会和谐和民族团结,拆迁容易导致社会分裂、国家动荡。(3分)

高频考点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试题详情

105.(安徽安庆示范高中2010届四校元旦联考)200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某校历史小组举办了“共和国六十年发展历程”学习纪念活动,并向全校同学提出了问题,征集优秀答案。

(1)上海中共一大会址解说词引用了毛泽东的名言“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结合史实说明你对这句名言的理解。(4分)

图一  上海中共一大会址

(2)来到当年井冈山会师的地址,当地导游说:“如果说上海把马克思主义接到中国,那么我们井冈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源地”。你是否赞同这种说法,写出你的理由。(6分)

图二  井冈山会师地址

(3)请对右面老照片上的“解说词”作解说。(5分)

图三  “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

(4)在报刊中,经常会看到右边的栏目设计。请结合所学知识为该栏目撰写内容介绍(至少3条)。(4分)

图四  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答案:

(1)受十月革命影响,李大钊、陈独秀等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开始介绍宣传马克思主义。(2分)1921年,中国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建立了中国共产党。(2分)

(2)赞同。(1分)上海是中国共产党诞生地;(1分)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第一个农村根据地。(1分)毛泽东开辟了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2分)这是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实践结合的伟大创举。(1分)

(3)1949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统治(或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完成了民主革命,建立了新中国;(3分)自此中国一扫百年屈辱,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2分)

(4)邓小平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创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提出“一国两制”理论;推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4分)(答出其中3点即可给满分)

高频考点六: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含俄国十月革命)

试题详情

103.(安徽巢湖四校2010届上学期期中考试)国庆60周年盛典让我们再次把目光投向了天安门广场,投向了人民英雄纪念碑。

1949年9月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议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纪念碑碑文是:“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三年以来”的革命时期内,毛泽东曾指出: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个“转折点”指的是什么?(2分)而标志国民党政权遭到毁灭性打击事件又是什么呢?(2分)

(2)“三十年以来”的革命历程的起点事件是什么?(1分)这一革命运动的爆发对中国革命的意义是什么?(1分)从此后的国民大革命失败中,中国共产党人认识到了什么经验教训?(2分)

(3)“一千八百四十年”以来的民主革命中,中国各阶级前赴后继,英勇斗争。请列举农民阶级、资产阶级所进行的重大革命斗争?(2分)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中国共产党探索出的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是什么?(2分)

答案:

(1)刘邓挺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序幕。(2分)渡江战役,解放南京。(2分)

(2)五四运动;(1分)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1分)经验教训:掌握军队(武装力量)的重要性;掌握对革命的领导权。(2分)

(3)太平天国运动(或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2分)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2分)

试题详情

100.(江苏南通2010届第一次模拟考试)甲、乙两位同学分别收集到一则史料,就辛亥革命对人们的思想观念产生影响的看法产生了分歧。

材料一(甲) 民国初年,全国报纸总数高达500余家,不少报纸以“民主”“民权”“民国”“国民”命名;全国报纸发行总数达4200万份,“读报者虽限于少数人,但报纸发表之意见,有公众的或私人议论,几乎下等之苦力,亦受其宣传”。

材料二(乙) 民国三年,某君遇见一个老农,该君身着外国服装,老农遂问其国籍。该君“予中华民国人也”。老农“忽作惊状,似绝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该君告诉老农“你也是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茫然、惶然,连声说:“我非革命党,我非中华民国人。”

请回答:

(1)甲、乙两位同学依据各自所得的材料,分别得出了怎样的结论?(4分)

(2)综合上述两则材料,对辛亥革命的评价,你能得出什么新的结论?(4分)

(3)你认为在运用史实解释历史时应该注意什么?(4分)

答案:

(1)辛亥干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辛亥革命大大提高了国民参政意识等。(2分)辛亥革命传播民主思想的范围十分有限,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现状,等等。(2分)

(2)辛亥革命对城市和乡村的影响是不平衡的。(2分)答出“材料一中的报纸主要是在城市发行,材料二中的老农生活在农村”同样给分。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有一个过程,辛亥革命只是一个开端。(2分)

(3)注意:证据要全面,不要武断下结论;(2分)孤证不立。(2分)或只答出“收集证据要全面,运用分析史料要辩证”给2分。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