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78107  278115  278121  278125  278131  278133  278137  278143  278145  278151  278157  278161  278163  278167  278173  278175  278181  278185  278187  278191  278193  278197  278199  278201  278202  278203  278205  278206  278207  278209  278211  278215  278217  278221  278223  278227  278233  278235  278241  278245  278247  278251  278257  278263  278265  278271  278275  278277  278283  278287  278293  278301  447090 

2.在下面的空格处填上合适的内容。(5分)

     ①元杂剧中的女主角称___   _。“红娘”是王实甫《__  __》中的角色。

     ②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是《哈姆雷特》《麦克白》《__  __》和《_  ___》。

    ③窦娥发的三桩誓愿是:血溅白练、    、亢旱三年。

试题详情

1.根据注音写出正确的汉字。(4分)

     ①珠(jī)一                      ②(suō)____衣

     ③寒(xuān)____                  ④前合后(yǎn)____

     ⑤(zhì)____手可热               ⑥(wěn)____颈之交

     ⑦舞(xiè) ____歌台               ⑧汗(cén cén)____   

试题详情

20.仿照所给的句子,续写两句话,使前后连贯,构成一组排比句。(6分)

皎洁的月亮是寂寞的,但她洒向大地的依然是清辉一片;   ①    ;墙角的梅花是寂寞的,但她散发出来的依然是馥郁的芳香;        ②        

试题详情

阅渎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一颗露珠里的草原

敕勒川

一望无际,嫩灵灵地绿铺展开去。铺到天边,那绿就回过头,融到了天空的蓝里。于是,天空的蔚蓝就又多了几分醉人的嫩绿。又仿佛一个穿蓝衣服的人挽着一个穿绿衣服的人,并排坐着。风吹过来,又吹过去,像是他们有一搭没一搭说出的话。草们一浪一浪的,那是风走过后留下的脚印。就这样,风像一个长不大的孩子,在草原上奔跑、散步、玩耍,有时候静静地躺着,有时候又顽皮地翻着跟头。而在汹涌的绿色浪涛里,我认出了远去的那一颗草。那棵草是我很久以前栽下的,为的是不让另一棵草太过孤单。如今,它们在阳光下快乐地舞蹈,然后双双远走高飞。

若稍稍注意一下,就可以看到,在海一样的绿中,点缀着红色、黄色、蓝色、白色的花朵。若那些花朵连成或小或大的一片,就是一条或小或大的船了,在绿色的海上荡漾着。而太阳,就成了它们的帆,鼓满霞光,一点点升起,又一点点落下。

一条河仿佛哈达,被众草捧着。河水清澈得像是由露珠们组成,一个孩子在河里嬉戏。噢,他溅起了无数颗太阳。

一群羊远远地走过来,先是一点点白,后来就慢慢地大了起来,再后来就纷纷扬扬的了,使人疑心在这盛夏里,怎么就无端地落了一片雪。而那牧人,骑着马,抱着套马杆,神情豪迈、肃穆,倒真像是传说中的雨雪之神。

傍晚时分,蒙古包上炊烟袅袅,仿佛一个人在蓝色的宣纸上唰的一下,写了一笔,随后那墨慢慢地洇了开去。母亲的身影,牛粪火一样欢快的闪动着。蒙古包里飘出奶茶的醇香、原汁原味的肉香、烈酒的浓香以及孩子们没有遮拦的嬉闹声。在这些纯天然的味道和天籁般的声音里,人、狗、牛、羊、马匹和夕阳都深深的沉浸在辉煌的幸福里。

夕光还没有散尽,篝火就点起来了。牛羊在圈里默默地咀嚼着什么,像一群老人在有滋有味的回忆着美好的时光。远处的马打着响鼻,火光在它们的眼里跳荡着。火光在所有人的眼里跳荡着。“依--呀--嗨……”就有马头琴奇迹般响起,就有长调在琴声里把草原唱得彻底安静下来。

是的,一切都安静下来了。除了一个人的心跳。

当一切都安静下来,青草的芬芳这才怯怯地漫过来,像一个探头探脑的孩子。不知什么时候,月亮已挂在了天空。青草的芬芳仿佛借了月光的胆子,竟浓浓的汹涌起来。一个人的梦在草香里也辽阔起来、纯净起来。

不知不觉,月光在草叶上凝成晶莹的一粒。哦,真想在这世界上最洁净的房子里安居下来。不知不觉,月光在草叶上凝成晶莹的无数粒,仿佛天上的星星,一下子落到了草原上。哦,月亮,月亮是一粒最大的露珠。

肯定有一些我们不知道的东西在这露珠闪烁的草原降临。

熹微中,我从梦中醒来。我蹲在一颗露珠面前,我久久地凝视着它。透过这颗露珠,“我看见一匹马,一匹/枣红色的马。它先是/亲了亲大地,然后和一条小河/亲亲热热说了一会儿话,它甚至/吻了吻太阳的红脸膛,马鬃/阳光一样垂向大地……//随后它奔跑起来,时间一样/奔跑起来……//--那是一匹闪电,缓缓地/牵出了一座草原……”

我久久地凝视着这颗露珠,我们心照不宣。只有这颗露珠知道,我也是一颗露珠啊。

一颗露珠里的草原,又展开了鲜嫩的一天……

(选自《西部散文百家》2008年第一期)

14. 作者描写傍晚的草原,突出了草原生活的哪些特点?请结合文句简要分析作者是怎样表现这些特点的。(6分)

答:                                    

                                      

                                        

                                      

15.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4分)

(1)一个人的梦在草香里也辽阔起来、纯净起来。

答:                                      

                                         

                                       

(2)肯定有一些我们不知道的东西在这露珠闪烁的草原降临。

答:                                     

                                        

                                         

16.文章在行文思路的安排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6分)

答:                                      

                                        

                                       

17.结合文中对草原的描述,谈谈你对“一颗露珠里的草原”的理解。(6分)

答:                                    

试题详情

13.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5分)

(1)屈平,         ,以事其君,     ,可谓穷矣。         ,能无怨乎?                         (司马迁《屈原列传》)

 (2)子曰:“见贤思齐焉,          。”(《论语·里仁》)

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杜甫《兵车行》)

满地黄花堆积,                    。(李清照《声声慢》)

试题详情

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李信圭,字君信,泰和人。洪熙时,举贤良,授清河知县。县瘠而冲,官艘日相衔,役夫动以千计。前令请得沭阳五百人为助,然去家远,艰于衣食。信圭请免其助役,代输清河浮征三之二,两邑便之。俗好发冢纵火,信圭设教戒十三条,令里民书于牌,月朔望儆戒之。且令书其民勤惰善恶以闻,俗为之变。

宣德三年上疏言:“本邑地广人稀,地当冲要,使节络绎,日发民挽舟。丁壮既尽,役及老稚,妨废农桑。前年兵部有令,公事亟者舟予五人,缓者则否。今此令不行,役夫无限,有一舟至四五十人者。凶威所加,谁敢诘问。或遇快风,步追不及,则官舫人役没其所赍衣粮,俾受寒馁。乞申明前令,哀此惮人。”从之。八年春,又言:“自江、淮达京师,沿河郡县悉令军民挽舟,若无卫军则民夫尽出有司,州县岁发二三千人,昼夜以俟。而上官又不分别杂泛差役,一体派及。致土田荒芜,民无蓄积。稍遇歉岁,辄老稚相携,缘道乞食,实可悯伤。请自仪真抵通州,尽免其杂徭,俾得尽力农田,兼供夫役。”帝亦从之。自是,他郡亦蒙其泽。请自仪真抵通州,尽免其杂徭,俾得尽力农田,兼供夫役。”帝亦从之。自是,他郡亦蒙其泽。

正统元年,用侍郎章敞荐,擢知蕲州。清河民诣阙乞留,命以知州理县事。民有湖田数百顷,为淮安卫卒所夺,民代输租者六十年。信圭奏之,诏还民。饥民攘食人一牛,御史论死八人。信圭奏之,免六人。天久雨,淮水大溢,没庐舍畜产甚众。信圭奏请振贷,并停岁辨物件及军匠厨役、浚河人夫,报可。南北往来道死不葬者,信圭为三大冢瘗之。十一年冬,尚书金濂荐擢处州知府,其在清河已二十二年矣。处州方苦旱,信圭至则雨。未几,卒于官。清河民为立祠祀之。

                    (选自《明史·列传一百六十九 循吏》)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然家远,艰于衣食           去:距离。

B.代清河浮征三之二          输:运送。

C.州县岁发二三千人,昼夜以      俟:等待。

D.饥民食人一牛            攘:偷窃。

9.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李信圭体恤百姓疾苦的一组是

①请得沭阳五百人为助     ②信圭请免其助役,代输清河浮征三之二

③信圭设教戒十三条,令里民书于牌   ④乞申明前令,哀此惮人

⑤请自仪真抵通州,尽免其杂徭  ⑥南北往来道死不葬者,信圭为三大冢瘗之

A.①③⑥     B.②④⑤     C.①④⑤      D.②③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洪熙年间,李信圭因贤良被举拔担任清河知县。当地百姓好盗墓、纵火。李信圭设立教戒十三条,命令村民书写在牌上,每月的初一、十五加以告诫;并且将百姓的勤劳、善良或怠惰、恶行公之于众,清河风俗因此得以改变。

B.李信圭关注民生,宣德三年曾上书朝廷,言及清河县由于每天征调百姓拖挽船只,以致丁壮尽无,连老人和小孩都被征调为役夫,妨碍了农业发展。请求朝廷重申先前兵部的命令,限制役夫的征用。

C.李信圭勤政为民,在担任蕲州知州时,上奏朝廷把被淮安卫卒侵夺的数百顷湖田归还百姓。在淮河水泛滥、百姓财物受损严重的情况下,李信圭请求朝廷赈灾,并停止岁办物件以及征用军匠厨役、疏浚河道的役夫。

D.李信圭在清河县为官二十二年,深受当地百姓爱戴。当他被提拔担任蕲州知州时,清河县百姓进京请求让他留任,朝廷于是命令他以知州身份管理清河县事;后来李信圭死在清河县任上,清河县百姓为他立祠庙祭祀。

第Ⅱ卷

(共11小题,共120分)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