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78124  278132  278138  278142  278148  278150  278154  278160  278162  278168  278174  278178  278180  278184  278190  278192  278198  278202  278204  278208  278210  278214  278216  278218  278219  278220  278222  278223  278224  278226  278228  278232  278234  278238  278240  278244  278250  278252  278258  278262  278264  278268  278274  278280  278282  278288  278292  278294  278300  278304  278310  278318  447090 

2、今有铁的溴化物5.12克,其溶液与足量的AgNO3溶液完全反应,生成9.4 克AgBr沉淀,则原混合物中FeBr2与FeBr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2∶1   B.1∶3   C.1∶1   D.无法确定

试题详情

1、4个同学同时分析一个由KCl和KBr组成的混合物,他们各取2.00克样品配成水溶液,加入足够HNO3后再加入适量AgNO3溶液,待沉淀完全后过滤得到干燥的卤化银沉淀的质量如下列四个选项所示,其中数据合理的是 (    )

 A.3.06g     B.3.36g     C.3.66g     D.3.96 

试题详情

4.8g    a mol      2.7g   b mol    0.02L×5mol/L  c mol

24:4.8 = 2:a       27:2.7 = 3:b      1:0.1 = 1:c

   所以 a = 0.4 mol       b = 0.3 mol        c = 0.1 mol

      c(HCl) = (a + b + c)/0.1 = 8 mol/L

[2010高考预测]化学计算是借助于用数学计算工具,从量的方面来对化学的概念或原理加深理解或通过计算进一步掌握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也是依据化学物质的性质与化学规律为载体进行的一种运算能力的训练。另外,通过计算还能培养分析、推理、归纳等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计算的关键是对概念的正确理解,在教学中要加强概念间的联系,认识概念间量的关系,把概念定律联系起来,在讲解化学概念的化学涵义的同时要讲解清楚它的数学涵义,以及建立知识点、线与面之间的关系(建构知识的体系结构)。从认知心理学角度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来看:可以分为两种计算形式具体计算与形式计算。

            测试题

试题详情

19.4-11.6)=7.8g Al(OH)3的质量。V(NaOH)

由0~20ml是中和HCl(因无沉淀) 所以,设合金

中有镁x g ,有铝y g :

       Mg  ~  Mg(OH)2             Al  ~  Al(OH)3

      24    58               27     78

      x    11.6               y     7.8

     24:x  = 58:11.6              27:y = 78:7.8

       x = 4.8g                   y = 2.7g

2)设与镁反应的盐酸为a mol ,与铝反应的盐酸为b mol ,与NaOH反应的盐酸为c mol

   Mg  ~  2HCl       Al  ~  3HCl       NaOH  ~    HCl

24g    2mol       27g   3mol     1mol      1mol

试题详情

8、图象法:

应用图象分析法解题的一般步骤是:分析图象时做到“五看”:

看坐标,看比例,看起点,看终点,看特征。

找出图与化学反应的量的关系,列出方程式或列出变量与函数的关系式。解方程式或函数式。

例8、将一定质量的镁、铝合金投入100ml一定

物质的量浓度HCl中,合金全部溶解,向所得溶液

中滴加5mol/L NaOH溶液到过量,生成沉淀的质量

与加入的NaOH体积关系如右图:

求:1)原合金中镁、铝质量各多少?   

2)HCl的浓度为多少?

解析:由图可知11.6g是Mg(OH)2的质量,

试题详情

7、估算法

此法主要用于选择题的解答。有些计算选择题表面上看起来似乎需要计算,但只要注意

审题,稍加分析,便可以目测心算,得到准确答案。

   例7、将两种金属单质混合物13g,加到足量稀硫酸中,共放出标准状况下气体11.2L,这两种金属可能是

   A、Zn和Fe    B、Al和Zn    C 、Al和Mg     D、Mg和Cu

答案:BD

试题详情

6、极值法:

极值法就是先将思路引向极端状况,使问题简化顺利得出结论,然后再回过头来认识现实问题的方法,常用来判断混合物的组成。

   例6、0.03mol Cu完全溶于硝酸,产生氮的氧化物(NO、NO2、N2O4)混合气体共0.05mol 。该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是( )

A、30     B、46     C、50     D、66

解析:设NO、NO2、N2O4三者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y、z,根据题意得:x + y + z = 0.05①式,再由电子守恒可得:3x+y+2z=0.06 ②式。②式减去①式得:2x + z = 0.01 ③式。现讨论③、①式:

(1)假设x=0时,则z=0.01 mol,即N2O4物质的量的为极值0.01 mol、NO2为0.04 mol,可得此时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92×0.01+46×0.04)/0.05 = 55.2 。

(2)假设z=0时,则x=0.005 mol,即NO物质的量的极值为0.005 mol、NO2为0.045 mol可得此时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30×0.005+46×0.045)/0.05 =44.4 。

故原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介于44.4和55.2之间,故选B、C

答案:B C

试题详情

5、守恒法

所谓“守恒”就是以化学反应过程中存在的某些守恒关系如质量守恒、元素守恒、得失电子守恒等作为依据,寻找化学式中正负化合价总数绝对值相等;复分解反应中阴阳离子所带正负电荷总量相等;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得失电子总数相等;几个连续或平行反应前后某种微粒的物质的量相等作为解题的基本思路。运用守恒法解题既可避免书写繁琐的化学方程式,提高解题的速度,又可避免在纷纭复杂的解题背景中寻找关系式,提高解题的准确度。

例5、羟胺(H2NOH)是一种还原剂,能将某些氧化剂还原。现用25ml 0.049mol/L的羟胺酸性溶液跟足量的Fe2(SO4)3溶液煮沸条件反应,生成的Fe2+恰好与24.50mL,0.02mol/L的酸性KMnO4作用。FeSO4+KMnO4+H2SO4===Fe2(SO4)3+K2SO4+MnSO4+H2O则在上述反应中,羟胺的氧化产物是

A  N2       B  N2O       C  NO       D  NO2

解析:Fe2(SO4)3被羟胺还原为FeSO4 又被酸性KMnO4氧化为Fe2(SO4)3 ,相当于未参加氧化还原反应。还原剂是羟胺,氧化剂是酸性KMnO4。羟胺中氮元素反应前-1价,设反应后化合价为n ,有25×0.049×(n+1) = 24.50×0.02×(7-2),解得 n = 1 .

答案:B

试题详情

4、十字交叉法

十字交叉法作为一种简化的解题方法,应用于某些基于二元混合体系所产生的具有平均意义的数值的计算问题,表现出简化思路、简便运算等显著优点。

若a 、b分别表示某二元混合物中的两种组分A、B的量,c为a、b的相对平均值,nA / nB为二元混合体系中A和B的组成比,根据平均值的计算原理:

积比。④a、b、c为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时,  为原子或分子个数之比。

例4、 150℃时,将1 L混合烃与9 L氧气混合,在密闭容器内充分燃烧,当恢复至150℃,体积恒定时,

容器内压强增大8%,则该混合烃的组成是

A  甲烷与乙烷体积比是1∶4       B  丙炔与乙炔体积比是1∶4

C  乙烯与丁烷体积比是1∶4       D  乙烯与丁烯体积比是1∶4

解析:反应前后压强有所改变可运用差量法解析。应注意:

①  150℃时水呈气态;    ②容器内压强增大8%即为气体物质的量增大8%。

 

试题详情

3、差量法:

差量法是根据化学变化前后物质的量发生的变化,找出所谓的“理论差量”。其中的差量主要包括:质量差、物质的量之差、气体体积差、压强差、反应过程中的热量差等。这种差量跟化学方程式中的物质的相应的量成比例关系,差量法就是借助于这种比例关系,解决一定量变的计算题。解此类题的关键根据题意确定“理论差量”,再根据题目提供的“实际差量”,列出比例式,然后求解。解题关键是能从反应方程式中正确找出对应于题目中“实际差量”的“理论差量”。

例3、加热碳酸镁和氧化镁的混合物mg,使之完全反应,得剩余物n g ,则原混合物中氧镁的质量分数为:

 

 

解析:反应前后质量改变原因为MgCO3变为MgO ,理论差值由此计算。

MgCO3 MgO + CO2↑  △m

84         84-40=44

x          m- n          x = 21(m - n)/11

原氧化镁质量 = m- 21(m – n)/11 = (21n-10m)/11

原氧化镁质量分数 = (21n – 10m)/11m×100%  

答案:A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