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78353  278361  278367  278371  278377  278379  278383  278389  278391  278397  278403  278407  278409  278413  278419  278421  278427  278431  278433  278437  278439  278443  278445  278447  278448  278449  278451  278452  278453  278455  278457  278461  278463  278467  278469  278473  278479  278481  278487  278491  278493  278497  278503  278509  278511  278517  278521  278523  278529  278533  278539  278547  447090 

26.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把“保增长”作为2009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要着力在保增长上下功夫。要把扩大内需作为保增长的根本途径。扩大内需,政府可以采取的措施有:①增加国债发行规模  ②降低存贷款利率  ③降低税率增加公共开支 ④提高存贷款利率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④

试题详情

25.联合国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峰会倡导“低碳生活”。过“低碳生活”其实并不难。少用1吨水可减少0.194千克碳排放,少坐一层电梯能减少0.218千克碳排放,少开空调1小时可减少0.621千克碳排放。过“低碳生活” 

A.有利于节约,但不利于扩大内需  B.有利于绿色消费、可持续消费

C.要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D.要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试题详情

24.经济活动应该自觉地遵循和利用价值规律。分析下图,下列属于生产者自觉遵循和运用价值规律的是                  

①跟着价格走,A处扩大生产规模,B处缩小生产规模 ②无论A处还是B处,均需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 ③在B处停止该商品的生产,转产其他产品 ④在B处更要降低成本,维持生存,以便在价格上升时占据主动地位。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试题详情

23.历史经验表明经济危机往往孕育着新的科技革命,1857年世界经济危机引发了电气革命,推动人类社会从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1929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引发了电子革命,推动人类社会从电气时代进入电子时代,由此证明

A.科技革命是摆脱社会危机的根本出路 

B.经济危机的爆发是科技发展的强大动力

C.科学技术是社会形态更替的根本标志 

D.科技创新能够推动社会经济跨越式发展

试题详情

22.美国总统威尔逊在一战爆发后的第四天发表讲话,申明美国中立是“显示出极为冷静的判断、高贵的自制和有效的公正的行动。”美国采取这一立场的目的是

A.希望英德两败俱伤,乘机扩大殖民地

B.国土远离欧洲战场,抵制列强插足美洲

C.借此与双方进行贸易,扩充美国的实力

D.保持经济高速增长,避免战争破坏

试题详情

21.关于下面经济结构图的叙述,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A.图这种结构是在英国工业革命后形成的 

B.图这种经济结构是第一、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物

   C.图这种经济结构当今世界正在形成   

D.经济结构演变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  

试题详情

20.“债权人可将无力偿还的债务人,交付法庭判决,直到将其戴上足枷、手铐、甚至杀死或卖之为奴。”--《十二铜表法》。从上述材料中能提取的正确历史信息是

A.《十二铜表法》是专门解决债务问题的法律条文

B.完全抛弃了原始、落后的古老习俗

C.蕴含着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思想

D.无限制地放纵了贵族的专横

试题详情

19.1975年,邓小平访问法国时指出:“中国是坚决支持西欧联合的。我们认为,西欧国家为维护独立和保证自己的安全.在联合的道路上不断取得进展,这有利于世界局势朝好的方向发展。”这反映了中国政府         

    A.争取法国支持,重返联合国   B.意在打破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

   C.支持世界多极化、维护世界和平  D.主动适应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

试题详情

18.不同的历史时期,形成不同的历史话语。在人类科技发展的历程中,先后出现了如下科技词语,按时间顺序排列为

①电子计算机    ②蒸汽机    ③人造地球卫星   ④杂交水稻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②①③④     D.④③②①       

试题详情

17.“上谕以永禁设或入与诸国(即列强)仇敌之会,违者皆斩”。该项规定出自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