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78428  278436  278442  278446  278452  278454  278458  278464  278466  278472  278478  278482  278484  278488  278494  278496  278502  278506  278508  278512  278514  278518  278520  278522  278523  278524  278526  278527  278528  278530  278532  278536  278538  278542  278544  278548  278554  278556  278562  278566  278568  278572  278578  278584  278586  278592  278596  278598  278604  278608  278614  278622  447090 

2. (2010年高考天津文综历史部分10题) 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为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所发表的主要著作有

①《论十大关系》         ②《论人民民主专政》

③《新民主主义论》        ④《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 测量目标:历史知识/知道重要的历史事实、历史概念和历史评价。考试内容:20世纪50-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毛泽东的探索文章)。

试题详情

知识点: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1.(2010年高考江苏单科11题)右图反映了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某一经济状况,对图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抗战胜利后政府获得大量经济赔偿

B.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刺激了货币发行

C.货币大量增发给民族工业巨大压力

D.布雷顿森林体系推动中国货币需求

试题详情

15.(2010年高考四川文综16题)“重农抑商”的观念与政策对中国传统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下列理解错误的是

A.重农抑商政策并不禁止商人追求利润

B.重农抑商观念是中国农耕社会的产物

C.重农抑商政策提升了战国时秦国国力

D.重农抑商观念在明清时期已基本瓦解

解析:选D。本题考察的是重农抑商政策。所谓"重农抑商",就是通过采取贬低、压制商人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的政策及措施,限制从商人数。其目的是防止农民大量弃农从商,保护农业的优先发展地位。即使到了明清,重农抑商政策仍然不时推出。明清两代都还曾重申商人不得穿丝绸衣服及不得仕宦的旧规。

试题详情

14.(2010年高考浙江文综18题)明代沉船“南澳一号”发掘引起社会关注,学生以此为题进行研究性学习,搜集的一条史料是:“(明中后期,有大臣)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不得往日本……亦禁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奉旨允行,几三十载”。对该史料理解最恰当的是

A.明代没有民间的海外贸易       B.明政府曾奉行重商主义政策

C.明政府曾有条件地允许海外贸易     D.明政府从此废除“海禁”政策

[解析]C 通过题干中的“(明中后期,有大臣)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不得往日本”,说明明朝前期是有私贩到日本从事贸易,A项错。中国古代长期实行重农抑商政策,B项不符合史实。“海禁”政策从明朝开始一直到清朝仍继续实行,D项错误。中国“开市舶……不得……亦禁不得……。奉旨允行,几三十载”说明明政府曾有条件地允许海外贸易,正确答案为C项。

试题详情

13.(2010年高考江苏单科21题)(10分)

中国古代饮茶之风始于唐,盛于宋。到宋代,茶叶已成为中原及周边各族人民“一日不可以无”的日常消费品,对宋代的社会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

材料一  西戎茶马之市,自宋已然。盖土蕃潼酪腥膻,非茶不解其毒,……(中原)藉之可以得马。以草木之叶,易边场之用,利之最大者也。

--[明]谢肇制《五杂俎》

材料二  蜀中旧使交子(纸币),惟有茶山交易最为浩瀚。

--[宋]苏辙《论蜀茶五害状》

材料三  宋榷(专卖)茶之制,择要会之地,曰江陵、曰真州(江苏仪征)……初数户,后繁之。市中荼坊林立,徽人、晋人荟萃,五音杂语。……输之于边,数倍利之,骤富焉。

   --[宋]庄季裕《鸡肋编》

材料四  (东京)朱雀门外除东西两教坊,余皆居民或茶坊。……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物、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又北山子茶坊,……仕女往往夜游吃茶于彼。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宋政府茶叶专卖的主要原因。(3分)

(2)据材料二、三、四和所学知识,分析茶叶贸易对宋代商品经济的影响。(4分)

(3)茶坊、瓦肆等大量兴起,乃宋代开创之新气象。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在城市商业布局、思想、文学等方面的新变化。(3分)

答案要点:(10分)

(1)增加财政收入;促进贸易发展;增强军事力量。

(2)促进纸币流通;经济城镇兴起;城市商业繁荣(市井生活繁荣);地域商人出现。

(3)城市商业布局:打破市坊界限;

   思想:出现了一个以“理"或“天理”为核心的观念系统(理学);

   文学:出现一种更易抒发感情,表现市井生活的新体裁(宋词)。

知识点: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试题详情

12.(2010年高考全国Ⅰ卷文综14题) 表1  1885-1892年田赋、厘金、关税占清政府年收入百分比

年份
总额(千两)
田赋(%)
厘金(%)
关税(%)
1885
78276
38.6
17.9
18.8
1887
85787
36.4
19.6
24.3
1889
86187
35.5
17.4
25.7
1891
95394
33.4
17.1
25.1
1892
88816
35.2
17.2
26.0

表1反映了这一时期

A.政府强化了对关税的控制           B.连年战争使农村经济日趋凋敝

C.民族工商业发展陷入停滞          D.财政收入越来越倚重商品流通

[解析]D 本题考查通过数据变化分析问题的能力。根据表中的数据变化加以分析即可得出正确结论。关税在清政府年收入中所占百分比逐年增加,从侧面说明了当时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程度;而田赋、厘金所占比例的下降,更是说明了商品经济发展对政府财政收入增加的重要性。D项正确。

试题详情

11.(2010年高考湖南文综27题)表2  明代洪武至弘治年间(1368--1505)徽州祁门土地买卖契约情况表

时间
使用通货类别及契约张数
洪武年间至永乐年间
宝钞23、银1、布1
宣德年间至景泰年间
宝钞4、银27、布42、稻谷4
天顺年间至弘治年间
银52、稻谷1

表2反映了

A.宝钞在民间的信用降低           B.社会经济大幅度衰退

C.生活资料均可作为支付手段         D.白银始终是主要流通货币

[解析]测量目标:材料处理/提取图片、表格、文字等材料中提取的信息。考试内容: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明)。分析:此题宜用排除法。表格中白银流通量的增加说明商品经济的发展,故排除B;能作为支付手段的生活资料只是少数几种(谷、布),故C错误;D容易由表格数据排除。A亦不难理解(表格中宝钞由减少到消失)。

试题详情

10.(2010年高考福建文综15题)明代《闽部疏》载:“凡福之紬(绸)丝┅┅福漳之桔,福兴之荔枝,泉漳之糖,顺昌之纸,无日不走分水岭及浦城之小关,下吴越如流水。其航大海而去者尤不可计,皆衣被天下。”材料反映明代福建

A.海陆交通十分发达        B.商品经济活跃 

C.成为全国经贸中心        D.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解析]此题考查论从史出,材料中“无日不走分水岭及浦城之小关,下吴越如流水。其航大海而去者尤不可计”有涉及到水路交通,但未能反映发达,其意图还是反映商品在流通而矣,故排除A;;要反映成为全国经贸中心必须要有全国范围内的横向比较,材料显然没有,故排除C;要体现资本主义萌芽就要有雇佣关系,材料显然没有体现,故D。材料主要反映的就是福建商品经济活跃。

[启示]牢记论从史出原则,解体时堤防结论的偷换、夸大等陷阱。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