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78548  278556  278562  278566  278572  278574  278578  278584  278586  278592  278598  278602  278604  278608  278614  278616  278622  278626  278628  278632  278634  278638  278640  278642  278643  278644  278646  278647  278648  278650  278652  278656  278658  278662  278664  278668  278674  278676  278682  278686  278688  278692  278698  278704  278706  278712  278716  278718  278724  278728  278734  278742  447090 

35.我国从“和平、开放、合作、和谐、共赢”的理念出发,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推动联合国改革,反对恐怖主义、参与地区维和行动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建设性作用,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尊重和认同。我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

①是为了更好的实现我国对外政策的目标  ②体现了我国外交原则的重大变化

③符合我国和世界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④可以在国际社会获得更多的战略盟友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答案]35.C

[解析]我国一贯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独立自主这一原则和基本立场始终不可动摇,我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不是外交原则的重大变化,而是为了更好地实现我国外交政策的目标,④与我国外交政策不符合,我国奉行不结盟的外交战略。故本题应选C。

(2010江苏卷)

试题详情

下图是某区域地质地貌剖面图。读图,回答8~10题。

8.图中高速公路隧道穿过

A.向斜谷  B.背斜谷  C.向斜山  D背斜山。

[答案]8.D

解析:

8.从图中高速公路隧道穿过岩石弯曲状况可以看出,岩石向上隆起,为背斜山,所以选D。

2.综合题

(10年全国卷I第40题)

材料二: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历来重视粮食生产。新中国建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力发展农业,形成了水稻、小麦、玉米、大豆的专业化集中生产格局。近年来,我国粮食生产能力不断提高,突破了5亿吨。我国粮食保障能力不断增强,以世界7%的耕地,保证了世界20%以上人口的粮食需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决定隋唐定都长安的主要因素。(6分)

(2)读图6,指出从扬州通过水路运输粮食到长安依次经过_______河、黄河、_______河。(4分)

(3)运粮经过的黄河以孟津为界分东西两段,试分析这两河段的水运条件对粮食运输的影响。(16分)

[答案]

(1)隋唐政治上与北周一脉相承,关中为政治中心区域;关中地理优越,战略地位重要。

(2)隋(大)运  渭

(3)孟津以东河段属黄河下游,河道开阔,水流平稳,运粮船航行顺畅。但洪水期水流湍急,大旱时河道浅窄,大船难行,甚至停运。

孟津以西至潼关河段属黄河中游,落差大,水流湍急,河道狭窄,多险滩,运粮船航行困难。

[解析]

(1)结合所学知识及地理位置可得出结论。“关中之地,于天下三分之一,而人众不过什三。然量其富,什居其六”成为定都咸阳、长安的主要因素。

(2)读图,根据图中图例的提示可推断是隋运河和渭河。

(3)此题关键是考察河流的水文特征主要是航运方面。主要抓住河水流速大小,由地形决定,落差大流速大;地形平坦,水流缓慢。再加上水量的变化,说明既可。

试题详情

图4是某地地形图,MN、PQ是地形剖面线。①、②是水库,若从中选择一个作为自来水厂的水源地,其条件是自流引水且工程建设费用最小。完成7~8题。

7.M→N、P→Q对应的地形剖面图和应选择的水库分别是

A.甲、乙;①             B.乙、甲;②

C.甲、乙;②             D.乙、甲;①

解析:  主要对地形剖面与等高线地形图判读的考查。读剖面图分析高低起伏,读懂等高线地形图,判清河流在等高线地形图中的特征。水库建设在“口小肚大”的区域,同时适当考虑河流等因素。

8.Z村拟建一座玻璃温室大棚和一家污水处理厂,应依次布局在

A.③④     B.④⑤     C.⑤⑥     D.③⑥

解析:  本小题涉及丘陵山区特色农业、新农村建设、环境保护等知识;温室大棚主要是针对当地的地理环境特点与农民增收角度来命题的,大棚要建在地形相对平坦开阔的地方,且气候条件不是特别好的山地上,种植反季节蔬菜,满足市场需求。污水处理厂建在聚落河流的下游。

(10年天津卷文综第4题)

4.在学生绘制的该地区由陆到海的地形剖面图中,地形起伏不明显。为了突出图中的地形起伏,绘图时应采用的做法是  A.比例尺不变,适当扩大图幅  B.水平比例尺不变,适当扩大垂直比例尺  C.比例尺不变,适当缩小图幅  D.垂直比例尺不变,适当扩大水平比例尺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地形剖面图的画法和作用以及比例尺的含义。地形剖面图作用是反映某条剖面沿线的地势起伏状况。一般画地形剖面图时,水平比例尺与原地形图相同,垂直比例尺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以能够表示出剖面线上的最高和最低值为根据。垂直比例尺越大,纵坐标越长,反映的起伏状况越明显。

试题详情

(10年浙江文综第7-8题)

试题详情

图2示意长江上游地区雪线高度的经向和纬向变化趋势。完成3-4题。

3.该地区雪线高度变化的趋势

A.自北向南增高          B.自西向东增高  

C.自东北向西南增高        D.自东南向西北增高

[答案]

3.D

3.本题重在读图分析,左图显示的经度变化,根据 变化趋势可以推测从东西方向来讲是从东向西逐渐增高的;同样读右图分析,右图展示的是纬度上的变化,也就是南北变化,根据变化趋势可以推测由南向北逐渐增高。由此得出结论雪线高度变化趋势是由东南向西北增高。

试题详情

假设从空中R点看到地表的纬线m和晨昏线n如图所示。R点在地表的垂直投影为S.据此完成9-11题。

9.S地的纬度

A.与M地相同  B. 介于M、N两地之间  C.高于N地  D. 低于M地

[答案]

9.D

[解析]

9.本题主要考查读图判断分析问题的能力。由题图及下左图所示,纬线是直线,说明视线与地轴垂直;纬线m是一条直线,那应该从纬线m所以的纬线圈所在的平面上看下去,故S地的纬度应该低于M地和N地(见下右图)。

(10年福建卷文综第3题)

试题详情

自某城市市中心向南、向北分别设若干站点,监测城市气温的时空分布。监测时间为8日(多云)9时到9日9(晴)18时。监测结果如图所示。据此完成6-8题。

6.图示的最大温差可能是

A.4℃  B.12  C. 16℃  D. 18℃

7.监测时段被监测区域气温

A.最高值多云天高于晴天  B.白天变化晴天比多云天强烈

C.从正午到午夜逐渐降低  D.白天变化比夜间变化平缓

8.下午时间中热岛效应最强的是

A.8日15时左右  B.8日22时左右  C. 9日15时左右  D.9日18时左右

[答案]

6.C

7.B

8.C

[解析]

6.本题主要考查读图判断分析问题的能力。由题图,图示地区中的两条相邻的等温线的温度差为2°C;通过仔细观察图示区域,9日6点左右市中心北部6千米附近温度最低5-7℃,9日15点左右市中心附近温度最高21-23℃,所以最大温差取值为14-18℃,C选项16℃正确。

7.本题主要考查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由题图,白天时,因是晴天,气温高;而夜晚时,大气逆辐射作用弱,保温作用差,温度低,故白天晴天时,昼夜温差大。而白天是多云天气的,因云层对太阳辐射具有一定的反射削弱作用,温度低,而夜晚多云时,大气逆辐射作用强,温度相应较高,昼夜温差小,故选项B正确。

8.本题主要考查城市一天中最高温度的形成原因,也就是热岛效应的形成原因,以及读图判断分析问题的能力。由题图。9日是晴天,一天中的太阳辐射最大值出现在正午12时,而太阳辐射能量传递给地面,需要一个过程,故地面辐射最大值是13时,而地面辐射在把它所获得的热量逐层传递给近地面的大气及高层大气,也需要一个过程。因此,通过读图,很容易发现,该城市热岛效应最强的时间段在图示区域右侧的15时左右,选C。

(10年全国卷I第9题)

试题详情

图3为四位同学分别绘制的某局部海域8月表面水温图(单位:℃)。读图3,回答5--7题。

5.四位同学绘制的图中,正确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

5.A

[解析]

5.考查读图判断分析能力和区域自然地理特征,根据图示经纬度可以判断该地位于美国西海岸,沿岸有加利福尼亚寒流经过,所以水温线应该向南弯曲,A选项正确。

(10年全国卷I文综第6-8题)

试题详情

《安徽省应对气候变化方案》提出,安徽省应对气候变化面临巨大挑战,必须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下图表示1962年~2007年安徽省年平均气温变化。完成23--24题。

23.1962-2007年,安徽省年平均气温变化的总体趋势是

A.降幅超过升幅  B.逐年上升  C.升高约2.1℃  D.波动上升

[答案]D

解析:

23.考查读图判读分析能力。从图中可以看出,1962~2007年,安徽省年均平均气温变化的总体趋势是波动上升的。升高了1°C多。

(10年重庆卷文综第5题)

试题详情

图1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大城市郊区土地利用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影响当地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A、气候  B、水源  C、地形  D、土壤

[答案]C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的主导因素,以及读图判断能力。难度低。

[解题思路]由题图,该地地势西高东低,山麓脚下是鱼塘,往上依次是地形平坦地带是稻田、坡地是菜地花圃、山坡平坦地带是居住用地、再往上坡度较陡地带为果园,这样做的目的,一可以获取经济效益,二可以绿化,同时对保持水土具有积极意义。再往上,坡度更陡、土层较薄的地方植树造林,保持水土,所以,本题很直观地就可以判断出影响当地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的主导因素是地形。

[题眼]据图示的山地地形陡缓及布局情况判读。

(10年北京卷文综第1题)

图1是八达岭长城照片,该段长城主要坐落在花岗岩侵入体上。读图,回答第1、2题。

图1

1.图中指示山脊和山谷的分别是

A.①和②       B.②和③       C.③和④       D.④和⑤

[答案]D

解析: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基本地形的认识与判读。难度中等。

[解题思路]山脊和山谷:如图所示,山谷和山脊几乎具有同样的等高线形态,因而要从等高线的高程来区分,表示山脊的等高线是凸向山脊的低处,如图中A处.表示山谷的等高线则凸向谷底的高处,如图中B处。 因此,由题图,可以判断出①是鞍部、②是山坡、③是山脊、④是山脊、⑤是山谷,选项D正确。

(10年安徽卷文综第23题)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