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3分)请回答下列问题:
(1)加热固体时,试管口没有略向下倾斜,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
是 。
(2)右图是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
水的作用是 。
27.(5分)现有A、B、C、D、E五瓶无色溶液,分别是碳酸钠、硝酸镁、稀盐酸、氢氧化钡、氢氧化钠中的一种。分别进行以下实验(本实验条件下,微溶物以沉淀形式出现):
①A、B混合,有无色气体放出,A与其他溶液混合均看不到明显现象。
②B与C、B与E混合,均产生白色沉淀,B与D混合没有明显现象。
③C与D混合产生白色沉淀,D与E混合没有明显现象。
请回答:
(1)写出有关物质的化学式:A ;B ; C 。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A+B ;
B +E 。
26.(7分)氢氧化钠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具有广泛的应用。
(1)氢氧化钠在水中解离出的离子是 (填离子符号)。
(2)工业上用给饱和食盐水通电的方法可制得氢氧化钠、氯气和氢气,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航天员穿的舱外服内含有与氢氧化钠性质相似的氢氧化锂(LiOH),它不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
A.与二氧化碳反应 B.与盐酸反应
C.与氧化铁反应 D.与氯化铜溶液反应
(4)将一定量的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制成40g溶液,向此溶液中加入足量硫酸铜溶液,完全反应后,得到沉淀4.9g。请计算:参加反应的氢氧化钠与硫酸铜的质量比是 ;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
25.(5分)金属在生产、生活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钢的性能比纯铁好
B.铝合金比纯铝的硬度大
C.金属都是银白色的固体,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
(2)炼铁厂常以焦炭、赤铁矿(主要成分是氧化铁)、空气等为主要原料炼铁,反应过程如下:
焦炭 CO2 CO Fe
请写出②、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3)取3枚洁净无锈的铁钉,分别放入3支试管中,进
行如右图所示的实验,试管中铁钉锈蚀速度最快
的是 。
(4)将生锈的铁制品放入盛有稀盐酸的烧杯中,观察到
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4.(6分)硝酸钾和氯化钠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
温度(℃) |
0 |
10 |
20 |
30 |
40 |
50 |
60 |
70 |
80 |
90 |
100 |
NaCl溶解度/g |
35.7 |
35.8 |
36.0 |
36.3 |
36.6 |
37.0 |
37.3 |
37.8 |
38.4 |
39.0 |
39.8 |
KNO3溶解度/g |
13.3 |
20.9 |
31.6 |
45.8 |
63.9 |
85.5 |
110 |
138 |
169 |
202 |
246 |
请回答:
(1)硝酸钾溶液中的溶质为__ __。
(2)分析以上数据,可推出硝酸钾、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变化规律是:
① ;
② 。
(3)在70℃时,100g水中加入151g硝酸钾,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__g。
(4)将30℃时的硝酸钾饱和溶液转变为不饱和溶液的一种方法是__ __,从氯化钠溶液中结晶出氯化钠的方法是__ __。
23.(4分)现有下列物质:①氢氧化铁;②铝;③葡萄糖;④碳酸钠;⑤氧化镁;
⑥二氧化碳;⑦氢气;⑧氯化钾。
(1)属于单质的是(填序号,下同) 。
(2)属于氧化物的是 ;属于盐的是 。
(3)属于有机化合物的是 。
22.(6分) 用名称或化学用语表示:
(1)FeSO4的名称是 。
(2)磷元素 ;4个氧分子 ;2个锌原子 。
(3)碳酸 ;氯酸钾 。
21.(4分)现有下列物质:①小苏打;②甲烷;③氮气;④乙醇;⑤熟石灰;⑥二氧化碳,请按下列要求填空(填序号)。
(1)可治疗胃酸过多症的是 。
(2)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是 。
(3)与空气混合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的气体是 。
(4)可改良酸性土壤的是 。
20.下表列出了除去物质中所含少量杂质的方法,其中正确的是
选项 |
物质 |
所含杂质 |
除去杂质的方法 |
A |
CO2气体 |
CO |
通入石灰水 |
B |
NaOH溶液 |
Na2CO3 |
加入足量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 |
C |
炭粉 |
CuO粉末 |
加入过量稀硫酸,过滤 |
D |
FeSO4溶液 |
CuSO4 |
加入足量锌粒,充分反应,过滤 |
19.将下列pH不同的各组溶液混合,所得溶液的pH可能为7的是
A.pH=9、pH=4 B.pH=0、pH=5
C.pH=12、pH=7 D.pH=5、pH=6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