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79753  279761  279767  279771  279777  279779  279783  279789  279791  279797  279803  279807  279809  279813  279819  279821  279827  279831  279833  279837  279839  279843  279845  279847  279848  279849  279851  279852  279853  279855  279857  279861  279863  279867  279869  279873  279879  279881  279887  279891  279893  279897  279903  279909  279911  279917  279921  279923  279929  279933  279939  279947  447090 

1.细胞膜具有屏障作用,它可以保护细胞不受外来物质的干扰和有害物质的侵袭。

试题详情

10.

图3-1-16

用水平力拉动物体在水平面上做加速直线运动.当改变拉力的大小时,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也随之变化,aF的关系如图3-1-16所示.g取10 m/s2.

(1)根据图线所给的信息,求物体的质量及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2)若改用质量是原来2倍的同种材料的物体,请在图3-1-16的坐标系上画出这种情况下的aF图线.(要求写出作图的根据)

解析:(1)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μmgma,所以aFμg

可见aF图象为一条直线,直线的斜率k==2.0 kg-1,纵轴截距为-μg=-2.0 m/s2

解得:物体的质量m=0.50 kg,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0.(也可以用横轴截距求动摩擦因数:当F=1.0 N时,物体的加速度为零,物体所受阻力FfF=1.0 N,由Ffμmg解得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0.用其他方法结果正确也可)

(2)当物体质量加倍时,物体的加速度aFμg

直线斜率k′==1.0 kg-1,纵轴的截距不变,作出如图所示的图线.

答案:(1)0.50 kg 0.20

(2)图见解析

试题详情

9.

图3-1-15

(2009·安徽,22)在2008年北京残奥会开幕式上运动员手拉绳索向上攀登,最终点燃了主火炬,体现了残疾运动员坚韧不拔的意志和自强不息的精神.为了探求上升过程中运动员与绳索和吊椅间的作用,可将过程简化.一根不可伸缩的轻绳跨过轻质的定滑轮,一端挂一吊椅,另一端被坐在吊椅上的运动员拉住,如图3-1-15所示.设运动员的质量为65 kg,吊椅的质量为15 kg,不计定滑轮与绳子间的摩擦,重力加速度取g=10 m/s2.当运动员与吊椅一起正以加速度a=1 m/s2上升时,试求:

(1)运动员竖直向下拉绳的力;

(2)运动员对吊椅的压力.

解析:解法一:设运动员和吊椅的质量分别为Mm,绳拉运动员的力为F.以运动员和吊椅整体为研究对象,受到重力的大小为(M+m)g,向上的拉力为2F,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2F-(M+m)g=(M+m)aF=440 N,根据牛顿第三定律,运动员拉绳的力大小为440 N,方向竖直向下.

(2)以运动员为研究对象,运动员受到三个力的作用,重力大小Mg,绳的拉力F,吊椅对运动员的支持力FN.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FNMgMaFN=275 N,根据牛顿第三定律,运动员对吊椅的压力大小为275 N,方向竖直向下.

解法二:设运动员和吊椅的质量分别为Mm;运动员竖直向下对绳的拉力大小为F,对吊椅的竖直向下压力大小为FN.根据牛顿第三定律,绳对运动员的拉力大小为F,吊椅对运动员的支持力大小为FN.分别以运动员和吊椅为研究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F+FNMgMa

FFNmgma

由①②解得F=440 N,FN=275 N

答案:(1)440 N,竖直向下 (2)275 N,竖直向下

试题详情

8.

图3-1-14

如图3-1-14所示,在倾角为θ的光滑物块P的斜面上有两个用轻弹簧相连接的物体ABC为一垂直固定斜面的挡板,AB质量均为m,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系统静止在水平面上.现对物体A施加一平行于斜面向下的力F压缩弹簧后,突然撤去外力F,则在物体B刚要离开C时(此过程中A始终没有离开斜面)( )

A.物体B加速度大小为gsin θ      B.弹簧的形变量为mgsin θ/k

C.弹簧对B的弹力大小为mgsin θ    D.物体A的加速度大小为gsin θ

解析:当物体B刚要离开挡板C时,对物体B受力分析可得:kxmgsin θ=0,则选项A错误,BC正确;对物体A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kx+mgsin θmaA,解得aA=2gsin θ,选项D错误.

答案:BC

试题详情

7.

图3-1-13

如图3-1-13所示,物体A与斜面B保持相对静止并一起沿水平面向右做匀加速运动,当加速度a增大时,下列说法可能正确的是( )

A.BA的弹力不变,BA的摩擦力可能减小

B.BA的弹力增大,BA的摩擦力大小可能不变

C.BA的弹力增大,BA的摩擦力一定增大

D.BA的弹力增大,BA的摩擦力可能减小

解析:本题考查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物体和斜面保持相对静止,沿水平方向加速运动,则合力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的合力为零,设斜面的倾角为θ,若开始静摩擦力的方向沿斜面向下,则FNsin θ+Ffcos θmaFNcos θFfsin θ+mg.若N增大,则Ff增大,因此此时,a增大,FNFf都在增大.同理,若开始时静摩擦力方向沿斜面向上,则FNsin θFfcos θmaFNcos θ+Ffsin θmg,若FN逐渐增大,则Ff沿斜面向上先逐渐减小到零,再沿斜面向下逐渐增大,此时BA的弹力增大,BA的摩擦力大小可能减小,可能为零,可能不变,可能增大,因此B、D项正确.

答案:BD

试题详情

6.

图3-1-12

如图3-1-12所示,质量为m的木块在质量为M的长木板上向右滑行,木块受到向右的拉力F的作用,长木板处于静止状态,已知木块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长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则( )

A.长木板受到地面的摩擦力的大小一定是μ1mg

B.长木板受到地面的摩擦力的大小一定是μ2(m+M)g

C.当F>μ2(m+M)g时,长木板便会开始运动

D.无论怎样改变F的大小,长木板都不可能运动

解析: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μ1mg,由牛顿第三定律,长木板受到m对它的摩擦力大小也是μ1mg,对长木板使用平衡条件得地面对长木板的静摩擦力为μ2mg,A正确.改变F的大小,木块m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不会发生变化,长木板受力不变,D正确.

答案:AD

试题详情

5.

图3-1-11

(2010·广州三校联考)如图3-1-11所示,一条轻质弹簧左端固定,右端系一小物块,物块与水平面各处动摩擦因数相同,弹簧无形变时,物块位于O点.今先后分别把物块拉到P1P2点由静止释放,物块都能运动到O点左方,设两次运动过程中物块速度最大的位置分别为Q1Q2点,则Q1Q2点( )

A.都在O点             B.都在O点右方,且Q1O点近

C.都在O点右方,且Q2O点近   D.都在O点右方,且Q1Q2在同一位置

解析:物块在水平方向受弹力和滑动摩擦力,弹力是变力,故物块做变加速运动,当加速度a=0时,速度最大.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当弹力和摩擦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时,加速度a=0,故速度最大位置应在O点右方同一位置,故D正确.

答案:D

试题详情

4.

图3-1-10

建筑工人用图3-1-10所示的定滑轮装置运送建筑材料.质量为70.0 kg的工人站在地面上,通过定滑轮将20.0 kg的建筑材料以0.500 m/s2的加速度拉升,忽略绳子和定滑轮的质量及定滑轮的摩擦,则工人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g取10 m/s2)( )

A.490 N    B.510 N    C.890 N    D.910 N

解析:绳子的拉力Tmg+ma=20(10+0.500) N=210 N.地面对人的支持力也就等于工人对地面的压力大小FNMgT=700 N-210 N=490 N.

答案:A

试题详情

3.关于速度、加速度、合外力间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的速度越大,则加速度越大,所受的合外力也越大

B.物体的速度为零,则加速度为零,所受的合外力也为零

C.物体的速度为零,但加速度可能很大,所受的合外力也可能很大

D.物体的速度很大,但加速度可能为零,所受的合外力也可能为零

解析:加速度由力决定,加速度与速度无必然联系;物体的速度为零时,加速度可以为零,也可以不为零或很大,所以A、B错,C、D对.

答案:CD

试题详情

2.16世纪末,伽利略用实验和推理,推翻了已在欧洲流行了近两千年的亚里士多德关于力和运动的理论,开启了物理学发展的新纪元.在以下说法中,与亚里士多德观点相反的是( )

A.四匹马拉的车比两匹马拉的车跑得快;这说明,物体受的力越大,速度就越大

B.一个运动的物体,如果不再受力了,它总会逐渐停下来;这说明,静止状态才是物

体长时间不受力时的“自然状态”

C.两物体从同一高度自由下落,较重的物体下落较快

D.一个物体维持匀速直线运动,不需要受力

解析: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受的力越大,速度就越大;力是物体运动的原因,静止是不受力的自然状态;从同一高度较重的物体下落得较快.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不需要受力与亚里士多德的观点相反,所以本题选D.

答案:D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