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1)猥不敢相烦,辄便往山中(2)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
B.(1)当待春中,草木蔓发 (2)是故草木之发,如蒸气
C.(1)步仄径,临清流也 (2)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D.(1)因驮黄檗人往 (2)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解析:A两个“相”均为偏指一方的指代性副词,可译为“你”。B两个“发”均为“生长”义。C第一个“临”,走到;第二个“临”,面对。D两个“因”均为介词,凭借。
答案:C [教材实例解析]思路点拨 1.写景状物最忌单调平板,故作者常以“动”、“静”对比笔法,使文字更具情致,下列句子哪个属于这种类型 ()
A.此时独坐,僮仆静默
B.轻鲦出水,白鸥矫翼
C.北涉玄灞,清月映郭
D.深巷寒犬,吠声如豹。
解析:AC均写的是静景,B写的是动景,D既有静景(深巷)又有动景(狗吠),动静结合。
答案:D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故山殊可过。 过:越过
B.足下方温经。 方:正在
C.村墟夜舂,复与疏相间。间:疏远
D.轻鲦出水,白鸥矫翼。矫:矫健
解析:A“过”,过访,游览;C“间”,夹杂,交错;D“矫”,举起。
答案:B
1.对,对于。例:①贫者语于富者曰。②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③其于人也,乃曰:“能有是,是亦足矣。”
2在。例:①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②乃设九宾礼于庭。③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莫知计所出。
3与,跟,同。例:①幻者而同于真邪?真者而同于幻邪?②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③燕王欲结于君。④莫若遣腹心自结于东,以共济世业。
4到。例:①指通豫南,达于汉阴。②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5从,自。例:①子墨子闻之,起于鲁。②至废孟子而不立,非导源于小儒乎?③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6在......方面。例:①荆国有余地而不足于民。②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悔。
字词巩固
11.(1)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加波浪的部分断句。(3分)
子厚前时少年,勇于为人,不自贵重顾藉,谓功业可立就故坐废退既退又无相知有气力得位者推挽故卒死于穷裔材不为世用道不行于时也。(取材于韩愈《柳子厚墓志铭》)
4.[答案]:A(此题要结合前后文的语意应该相衔接,并注意横线中的几个句号分清几层意思是解题的关键。可以用排除法。第一处选填④与②句都不能与前面的语意很好地衔接,因为第③句是对“成熟的向日葵”的赞美,故排除BC两项。比较AD两项,第②句交代对象“我家的这几株初出茅庐的向日葵”,随后⑥⑤①④几句是对其具体评述,而D项把第②句放入①⑤与⑥④之间显得语意混乱,所以选A更好)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印象中,成熟的向日葵,花盘都是低垂的, 。 , ,
。 , 。
①一阵晨风拂过
②可我家的这几株向日葵初出茅庐
③所以有诗人赞叹,愈是成熟,愈是谦虚
④在绿叶一片低沉而嘈杂的合唱中,传出她们清亮而高亢的欢叫
⑤依然高昂着头,开心而单纯地笑着,就像稚气未脱的乡野小妹子
⑥尚不懂得伟大的谦虚,也不懂得虚伪的世故
A.③②⑥⑤①④ B.④②①⑤⑥③ C.②⑥⑤①④③ D.③①⑤②⑥④
3.[答案]:A(后面几句是四个连续的问句,所以“都有什么样的鸟”和“有多少鸟会住进去”之后都应加问号)
3.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符合规范的一项是
A.对于袁野小朋友来说,人工鸟巢本身就像巨大的问号在吸引着她:小鸟会住进去吗?都有什么样的鸟,有多少鸟会住进去,住起来舒服吗?
B.趁着在家无聊,我这个捣蛋鬼又有新点子咯!别以为我又要恶作剧,这次啊,我准备亲自下厨露一手──做一道家常小菜──炒土豆丝。
C.室外环境污染,包括建筑物外墙(最典型的是玻璃幕墙)的反射光、夜间过亮的城市灯光(如广告牌、霓虹灯、景观灯的光)产生的光污染。
D.“小美人鱼”是上海世博会丹麦馆的核心展品。“她很小,”哥本哈根旅游中心的彼得一勒默尔•汉森说,“但她想去看看外面世界的渴望却令人惊叹。”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