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如下图是某种优良植物的几种繁殖技术,据图回答:
(1)该优良植物的繁殖运用了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等技术,这些技术都是运用生殖的原理,其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接种时,要在三角瓶的培养基里加入生长素等物质,培养基是供给植物细胞生长、发育所需的__________________,加人生长素等激素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植物细胞快速生长发育。
(3)该优良植物的繁殖,说明植物细胞具有______________性。
2.图7-3为细胞融合技术的一些过程:
图7-3 细胞融合
(1)从A和B细胞到C细胞的过程中,必须用____________处理。
(2)若A、B细胞为植物细胞,那么这样的细胞已经用酶降解脱掉了____________。这种酶可能是____________酶,由此生成的A和B细胞称为_____________。
(3)若A细胞为骨髓瘤细胞,B细胞为B淋巴细胞,那么D细胞称为_____________细胞,由D细胞连续分裂产生大量细胞的过程,称为_____________。这种细胞既能无限繁殖,又能产生_____________。
(4)若A为人细胞,B为鼠细胞,并分别用红、绿荧光染料标记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在C细胞时,细胞一半发红色荧光,一半发绿色荧光。到D细胞阶段,两种颜色的荧光均匀分布,请解释原因。
1.请填写有关细胞工程的内容:
(1)生物体的每一个细胞都包含有该物种所特有的___________,从理论上讲,生物体的每一个活细胞都应该具有___________。
(2)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应用范围是很广的,除了快速繁殖、培育无病毒植物、通过大规模的植物组织培养来生产药物、食品添加剂、香料、色素和杀虫剂等外,还可应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等(至少答出一项),植物组织培养与无土栽培两者培养液的区别除前者必需提供有机营养物质外,还需要提供________。
(3)在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先后两次用胰蛋白酶,配制成细胞悬浮液,其作用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细胞株与细胞系相比较,其主要区别在于后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植物体细胞杂交的重要意义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诱导植物原生质体融合方法相比,运动细胞融合还常用__________作为诱导剂。
18.(2006佛山一模)(多选)运用细胞工程技术获得单克隆抗体时,必要的操作是 ( )
A.对小动物注射特定抗原 B..融合并筛选杂交瘤细胞
C.原代培养效应B细胞 D.将胰蛋白酶注入小动物腹腔
17. (多选)在植物体细胞杂交实验中,如果期望获得性状优良的作物新品种,必须优先考虑以下哪些问题 ( )
A.亲本细胞的生殖隔离问题 B.选择具有期望的优良性状的亲本
C.亲本细胞融合技术 D.杂种细胞的愈伤组织诱导和再分化
16.(多选)下列选项中,需要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是 ( )
A.利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获得多倍体植株
B.利用花药离体培养得到单倍体植株
C.利用基因工程培养抗虫棉的棉花植株
D.利用细胞工程培养“番茄--马铃薯”杂种植株
15.用纯种的高杆(D)抗锈(T)小麦与矮杆(d)易染锈病(t)小麦培育矮杆抗锈病小麦新品种的方法如下:
高杆抗锈病×矮杆易锈病 Fl 雄配子 幼苗 选出符合要求的品种
下列有关此种育种方法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这种育种方法叫杂交育种 B.过程④必须使用生长素处理
C.这种方法的最大优点是缩短育种年限 D.③过程必须经过受精作用
14.英国科学家首次用羊的体细胞(乳腺细胞)成功地培育出一只小母羊,取名为“多利”,这一方法称之为克隆,以下四项中与此方法在本质上最相近的是 ( )
A.将兔的早期胚胎分割后,分别植入两只母兔的子宫内,并最终发育成两只一样的兔
B.将人的抗病毒基因嫁接到烟草的DNA分子上,培育出具有抗病毒能力的烟草新品种
C.将鼠骨髓瘤细胞与经过免疫的脾细胞融合成杂交瘤细胞
D.将人的精子与卵细胞在体外受精,等受精卵在试管内发育到囊胚期时,再植入女性子宫内发育成“试管婴儿”
13.在克隆羊培育过程中,将雄羊的体细胞核移入雌羊的卵细胞中。产生该克隆羊的方式及该克隆羊发育成熟后所分泌的性激素依次是 ( )
A.无性生殖.雄性激素 B.无性生殖.雌性激素
C.有性生殖.雄性激素 D.有性生殖.雌性激素
12.目前,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在哪方面的应用比较成熟和广泛 ( )
A.制备单克隆抗体 B.克服远源杂交的不亲和性
C.培育新物种 D.生产杂种细胞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