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80050  280058  280064  280068  280074  280076  280080  280086  280088  280094  280100  280104  280106  280110  280116  280118  280124  280128  280130  280134  280136  280140  280142  280144  280145  280146  280148  280149  280150  280152  280154  280158  280160  280164  280166  280170  280176  280178  280184  280188  280190  280194  280200  280206  280208  280214  280218  280220  280226  280230  280236  280244  447090 

6.

闻邻船吹笛

杨 基

江空月寒露华白,何人船头夜吹笛。

参差楚调转吴音,定是江南远行客。

江南万里不归家,笛里分明说鬓华。

已分折残堤上柳,莫教吹落陇头花!

[注] 分:料,料想。

(1)下面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开头与结尾处的景物描写相呼应,寄寓了诗人深厚的情感,营造了优美的意境。

B.第三句写笛声由“楚调”转为“吴音”,其中暗含了吹笛人的内在情感。 

C.末尾两句情味深长,“折柳”含伤别之意,“陇头花”即“陇头梅”,含思念之情。

D.这首诗的体裁为七言古诗,语言质朴无华,意蕴丰富,感人至深。

(2)本诗以“闻邻船吹笛”为题,表现了诗人闻笛的多种感受,这些感受是什么?

答:                                               

(3)这首诗开头两句“江空月寒露华白,何人船头夜吹笛”与《琵琶行》中的诗句“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都有景物描写,两处写景,作用有何不同?

答:                                              

答案 (1)A(诗歌结尾两句不是写景,而是诗人的心理感受)

(2)诗人感受到吹笛人羁旅行役之苦( 或吹笛人作客他乡之久、飘泊别家之远、形色憔悴之状),吹笛人的思乡之情,引发了诗人浓郁的乡思(或引发了诗人共鸣)。(意思对即可)

(3)杨诗中 “江空月寒露华白”,描写了秋江月夜空寂、凄清的图景,为闻笛提供了背景,奠定了全诗悲凉、

凄楚的感情基调。白诗中“唯见江心秋月白”,用秋江月夜的寂静,烘托出琵琶声令人沉醉的动人效果。

试题详情

5.

秋夜曲

张仲素

丁丁漏水夜河长,漫漫轻云露月光。

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

(1)“秋逼暗虫通夕响”一句在整首诗中起到哪些作用?

答:                                             

(2)“漫漫轻云露月光”,一句在诗中起什么作用?诗中主人公是什么人?流露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作简要回答。

答:                                            

答案 (1)照应诗题;表现秋虫鸣叫时间之长;暗示思妇(主人公)彻夜不眠;衬托思妇(主人公)离情萦怀和难耐的寂寞。

(2)①承前启后。(承上句长夜不眠,故而引起望月,为思夫做铺垫。)

②主人公是位丈夫远行的思妇(或“……的妇女”,或“……的中年女子”)。

③诗歌表现她丈夫远行独守闺中的凄清孤寂和关怀(关心)丈夫的无限深情。

试题详情

4.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注] ①此诗为作者被贬为江州司马后所作。②杏园:唐时朝廷举办庆宴的场所。

                      中 秋 月   

苏 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1)两首诗都写到了中秋之月,但却有着不同的感慨,请简要说明两首诗各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

  答:                                             

(2)请就《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这首诗中运用的对比手法进行简要的分析。

  答:                                                

                                                 

答案 (1)白诗:抒发了被贬后面对与往昔相似的中秋明月而产生的愁闷(抑郁、惆怅、失落等)之情。

苏诗:面对不可永在的中秋美景,抒发了人生难料,前景未卜的感叹,表达了应珍惜眼前美好时光及时享受快乐的思想。

(2)昔年与今年的对比:去年中秋是在京城中的曲江池畔杏园边欢度的,今年中秋却是在被贬后的湓江边度过。

乐情与哀情的对比:昔之乐游,今之苦叹;昔之欢快,今之愁苦。

试题详情

3.

宿济州西门外旅馆

晁端友

          寒林残日欲栖乌,壁里青灯乍有天。

          小雨愔愔人假寐,卧听疲马啮残刍。

[注] ①乌:乌鸦;②愔愔:寂静无声。

(1)诗中的“乌”和“马”两个意象有何作用?请简要说明。

答: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的三、四两句,叶梦得《石林诗话》作“小雨愔愔人不寐,卧听羸马啮残蔬”。其中“不寐”与原诗“假寐”相比哪个更好?请简要说明理由。

答:                                                 

                                                  

答案 (1)诗中的“乌”和“马”既是实景,又倾注着诗人的感情:乌鸦暮投林,而诗人却无家可归,疲马尚且夜不眠,人更是如此,“乌”和“马”。一反一正衬托了诗人奔波劳顿、凄风苦雨的人生漂泊之情。

(2)“假寐”更好。“假寐”,即坐着打盹儿,表明诗人旅途劳顿,要睡又因心绪不宁,只得“假寐”,同时由本句的“坐”的“卧”,层次清楚。而“不寐”则与第四句“卧听”重复。(说“不寐”好,只要言之成理亦可。)

试题详情

2.

过杨村

杨万里

      石桥两畔好人烟,匹似诸村别一川。杨柳荫中新酒店,葡萄架下小渔船。

      红红白白花临水,碧碧黄黄麦际天。政尔清和还在道,为谁辛苦不归田?

[注] ‘‘政”通“正”,正当的意思;“清和”指农历四月。

  (1) 试从“绘色”的角度对这首诗的中间两联进行赏析。

答:                                        

(2) 结合你对尾联的理解,简析这首诗是怎样表现主旨的。

答:                                      

答案  (1) 绿色的杨柳和葡萄,红白相间的鲜花,金黄的麦田和碧蓝的天空,浓墨重彩,色调对比强烈。诗的中间两联勾画了一幅田园风光的美丽图画。

(2) 尾联是作者的感想,意思是说,在这农历的四月天,我还在赶往异地做官的路上,农村是这样的美,何不回家种田?出去辛辛苦苦做官,究竟是为了谁呢?这首诗的前三联描写农村的美好风光,目的就是这最后一句。在主旨上,作者是用自然美来表现对理想生活的追求,用田园乐趣来衬托辞官归隐的愿望。

试题详情

1.

清溪行

李 白

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

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

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

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

[注] 清溪,流经安徽贵池城,与秋浦河汇合,出池口入长江。

(1)诗的颔联、颈联分别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描写清溪水色?请简要分析。

 答:                                              

(2)诗的尾联描绘了什么情境?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                                             

答案 (1)颔联运用衬托的手法,以新安江水色之清衬托出清溪水更清。颈联运用比喻手法,以明镜比喻清溪,岸上景物倒映清溪之中,写出了水的清澈。(答“侧面描写,正面描写”,言之有理即可给分)

(2)诗的尾联描绘了凄凉清寂的情境,流露出诗人内心的一种寂寞抑郁的情绪。(意思对即可)

试题详情

18.

秋日   [明]高翥

庭草衔秋自短长,悲蛩传响答寒螀。

豆花似解通邻好,引蔓殷勤远过墙。

(1)古人说:“一叶而知秋”,作者开篇就抓住了对秋天的到来最敏感的小草来写,你认为哪个字能写出秋天小草的神韵?请作具体分析。

(2)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赏析三、四两句。

答案  (1)衔。作者通过一个“衔”字,把无形的秋具体化了,仿佛是小草伸长脖子首先衔住了秋的衣角,而

后秋天才会张开它金色的翅膀去拥抱整个庭院乃至世界。

(2)长长的豆荚藤蔓上缀着一朵朵淡色的小花,弯弯曲曲地越过墙头,伸向隔壁邻居院中。作者把自然景物描写得如此有人情味,含蓄地表现了平时与邻居之间的和睦相处、友好往来的情形,饱含着诗人满腔的感激之情。

试题详情

假设你是李华,你的英国网友David想要了解有关中国世博会的一些内容,就此,你给他写了一封电子邮件,告诉他一些信息,并欢迎他到时来中国参观。内容如下:

1.   举办时间: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总共184天;

2.   举办地点:上海市;

3.   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4.   参展国家:截止至2009年06月04日,已有191个国家和48个国际组织确认参展上海世博会。

注意:1.词数100左右,信的开头和结束语已为你写好(不计入总词数)。

2.可根据内容要点适当增加细节,使行文连贯。

Dear David,

   I’m glad to hear from you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 hope what’s mentioned above might be helpful and hope you come to visit China at that time

Yours sincerely,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