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闻邻船吹笛
杨 基
江空月寒露华白,何人船头夜吹笛。
参差楚调转吴音,定是江南远行客。
江南万里不归家,笛里分明说鬓华。
已分折残堤上柳,莫教吹落陇头花!
[注] 分:料,料想。
(1)下面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开头与结尾处的景物描写相呼应,寄寓了诗人深厚的情感,营造了优美的意境。
B.第三句写笛声由“楚调”转为“吴音”,其中暗含了吹笛人的内在情感。
C.末尾两句情味深长,“折柳”含伤别之意,“陇头花”即“陇头梅”,含思念之情。
D.这首诗的体裁为七言古诗,语言质朴无华,意蕴丰富,感人至深。
(2)本诗以“闻邻船吹笛”为题,表现了诗人闻笛的多种感受,这些感受是什么?
答:
(3)这首诗开头两句“江空月寒露华白,何人船头夜吹笛”与《琵琶行》中的诗句“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都有景物描写,两处写景,作用有何不同?
答:
答案 (1)A(诗歌结尾两句不是写景,而是诗人的心理感受)
(2)诗人感受到吹笛人羁旅行役之苦( 或吹笛人作客他乡之久、飘泊别家之远、形色憔悴之状),吹笛人的思乡之情,引发了诗人浓郁的乡思(或引发了诗人共鸣)。(意思对即可)
(3)杨诗中 “江空月寒露华白”,描写了秋江月夜空寂、凄清的图景,为闻笛提供了背景,奠定了全诗悲凉、
凄楚的感情基调。白诗中“唯见江心秋月白”,用秋江月夜的寂静,烘托出琵琶声令人沉醉的动人效果。
5.
秋夜曲
张仲素
丁丁漏水夜河长,漫漫轻云露月光。
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
(1)“秋逼暗虫通夕响”一句在整首诗中起到哪些作用?
答:
(2)“漫漫轻云露月光”,一句在诗中起什么作用?诗中主人公是什么人?流露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作简要回答。
答:
答案 (1)照应诗题;表现秋虫鸣叫时间之长;暗示思妇(主人公)彻夜不眠;衬托思妇(主人公)离情萦怀和难耐的寂寞。
(2)①承前启后。(承上句长夜不眠,故而引起望月,为思夫做铺垫。)
②主人公是位丈夫远行的思妇(或“……的妇女”,或“……的中年女子”)。
③诗歌表现她丈夫远行独守闺中的凄清孤寂和关怀(关心)丈夫的无限深情。
4.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①
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②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注] ①此诗为作者被贬为江州司马后所作。②杏园:唐时朝廷举办庆宴的场所。
中 秋 月
苏 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1)两首诗都写到了中秋之月,但却有着不同的感慨,请简要说明两首诗各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
答:
(2)请就《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这首诗中运用的对比手法进行简要的分析。
答:
答案 (1)白诗:抒发了被贬后面对与往昔相似的中秋明月而产生的愁闷(抑郁、惆怅、失落等)之情。
苏诗:面对不可永在的中秋美景,抒发了人生难料,前景未卜的感叹,表达了应珍惜眼前美好时光及时享受快乐的思想。
(2)昔年与今年的对比:去年中秋是在京城中的曲江池畔杏园边欢度的,今年中秋却是在被贬后的湓江边度过。
乐情与哀情的对比:昔之乐游,今之苦叹;昔之欢快,今之愁苦。
3.
宿济州西门外旅馆
晁端友
寒林残日欲栖乌①,壁里青灯乍有天。
小雨愔愔②人假寐,卧听疲马啮残刍。
[注] ①乌:乌鸦;②愔愔:寂静无声。
(1)诗中的“乌”和“马”两个意象有何作用?请简要说明。
答: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的三、四两句,叶梦得《石林诗话》作“小雨愔愔人不寐,卧听羸马啮残蔬”。其中“不寐”与原诗“假寐”相比哪个更好?请简要说明理由。
答:
答案 (1)诗中的“乌”和“马”既是实景,又倾注着诗人的感情:乌鸦暮投林,而诗人却无家可归,疲马尚且夜不眠,人更是如此,“乌”和“马”。一反一正衬托了诗人奔波劳顿、凄风苦雨的人生漂泊之情。
(2)“假寐”更好。“假寐”,即坐着打盹儿,表明诗人旅途劳顿,要睡又因心绪不宁,只得“假寐”,同时由本句的“坐”的“卧”,层次清楚。而“不寐”则与第四句“卧听”重复。(说“不寐”好,只要言之成理亦可。)
2.
过杨村
杨万里
石桥两畔好人烟,匹似诸村别一川。杨柳荫中新酒店,葡萄架下小渔船。
红红白白花临水,碧碧黄黄麦际天。政尔清和还在道,为谁辛苦不归田?
[注] ‘‘政”通“正”,正当的意思;“清和”指农历四月。
(1) 试从“绘色”的角度对这首诗的中间两联进行赏析。
答:
(2) 结合你对尾联的理解,简析这首诗是怎样表现主旨的。
答:
答案 (1) 绿色的杨柳和葡萄,红白相间的鲜花,金黄的麦田和碧蓝的天空,浓墨重彩,色调对比强烈。诗的中间两联勾画了一幅田园风光的美丽图画。
(2) 尾联是作者的感想,意思是说,在这农历的四月天,我还在赶往异地做官的路上,农村是这样的美,何不回家种田?出去辛辛苦苦做官,究竟是为了谁呢?这首诗的前三联描写农村的美好风光,目的就是这最后一句。在主旨上,作者是用自然美来表现对理想生活的追求,用田园乐趣来衬托辞官归隐的愿望。
1.
清溪行
李 白
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
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
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
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
[注] 清溪,流经安徽贵池城,与秋浦河汇合,出池口入长江。
(1)诗的颔联、颈联分别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描写清溪水色?请简要分析。
答:
(2)诗的尾联描绘了什么情境?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
答案 (1)颔联运用衬托的手法,以新安江水色之清衬托出清溪水更清。颈联运用比喻手法,以明镜比喻清溪,岸上景物倒映清溪之中,写出了水的清澈。(答“侧面描写,正面描写”,言之有理即可给分)
(2)诗的尾联描绘了凄凉清寂的情境,流露出诗人内心的一种寂寞抑郁的情绪。(意思对即可)
18.
秋日 [明]高翥
庭草衔秋自短长,悲蛩传响答寒螀。
豆花似解通邻好,引蔓殷勤远过墙。
(1)古人说:“一叶而知秋”,作者开篇就抓住了对秋天的到来最敏感的小草来写,你认为哪个字能写出秋天小草的神韵?请作具体分析。
(2)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赏析三、四两句。
答案 (1)衔。作者通过一个“衔”字,把无形的秋具体化了,仿佛是小草伸长脖子首先衔住了秋的衣角,而
后秋天才会张开它金色的翅膀去拥抱整个庭院乃至世界。
(2)长长的豆荚藤蔓上缀着一朵朵淡色的小花,弯弯曲曲地越过墙头,伸向隔壁邻居院中。作者把自然景物描写得如此有人情味,含蓄地表现了平时与邻居之间的和睦相处、友好往来的情形,饱含着诗人满腔的感激之情。
假设你是李华,你的英国网友David想要了解有关中国世博会的一些内容,就此,你给他写了一封电子邮件,告诉他一些信息,并欢迎他到时来中国参观。内容如下:
1. 举办时间: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总共184天;
2. 举办地点:上海市;
3. 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4. 参展国家:截止至2009年06月04日,已有191个国家和48个国际组织确认参展上海世博会。
注意:1.词数100左右,信的开头和结束语已为你写好(不计入总词数)。
2.可根据内容要点适当增加细节,使行文连贯。
Dear David,
I’m glad to hear from you.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 hope what’s mentioned above might be helpful and hope you come to visit China at that time.
Yours sincerely,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