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81400  281408  281414  281418  281424  281426  281430  281436  281438  281444  281450  281454  281456  281460  281466  281468  281474  281478  281480  281484  281486  281490  281492  281494  281495  281496  281498  281499  281500  281502  281504  281508  281510  281514  281516  281520  281526  281528  281534  281538  281540  281544  281550  281556  281558  281564  281568  281570  281576  281580  281586  281594  447090 

10.有关①100ml 0.1 mol/L 、②100ml 0.1 mol/L 两种溶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溶液中水电离出的个数:②>①  B.溶液中阴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之和:②>①

C.①溶液中:      D.②溶液中:

答案: C

解析:本题考查盐类水解知识;盐类水解促进水的电离,且Na2CO3的水解程度更大,碱性更强,故水中电离出的H+个数更多,A项正确;B②钠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2 mol/L而①钠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 mol/L根据物料守恒及电荷守恒可知溶液中阴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之和:②>①,B项正确;C项水解程度大于电离所以C(H2CO3)>C(CO32-)D项 C032-分步水解第一步水解占主要地位且水解大于电离。判断D正确。C、D两项只要写出它们的水解及电离方程式即可判断。

试题详情

9.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向明矾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钡溶液:

B.向氢氧化亚铁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

C.向磷酸二氢铵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D.向中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

答案: A

解析:本题考查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氢氧化钡溶液过量,Al3+转化为AlO2-,SO42-完全转化为沉淀,A项正确;硝酸有强氧化性,可将Fe2+氧化为Fe3+,硝酸被还原为NO,B不符合客观事实,错误;在磷酸二氢铵中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磷酸二氢根离子中的氢将被中和,C项错误;中存在两种官能团,分别是-Br 和-COOH,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后加热,与-COOH发生中和反应,与-Br发生水解反应,故应该生成CH2OHCOO-,D项错误。

试题详情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的元素一定处于周期表IIA族

B.主族元素X、Y能形成型化合物,则X与Y 的原子序数之差可能为2或5

C.氯化氢的沸点比氟化氢的沸点高

D.同主族元素形成的氧化物的晶体类型均相同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物质结构知识;本题可用举例法,氦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为零族,A项错误;MgCl2中原子序数之差为5,CO2中原子充数之差为2,B项正确;由于HF中存在氢键,故HF的沸点比HCl的高,C项错误;第IA中H2O为分子晶体,其它碱金属氧化物为离子晶体,D项错误。

试题详情

7.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22.4L二氯甲烷的分子数约为

B.盛有的密闭容器中含有个氧原子,则的物质的量为0.5mol

C.17.6g丙烷中所含的极性共价键为

D.电解精炼铜时,若阴极得到电子数为个,则阳极质量减少64g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微粒数与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等的关系;二氯甲烷在标况下为液态,22.4L不一定为1mol,A项错误;1molSO2中含有氧原子2mol,故含有个氧原子的的物质的量为0.5mol,B项正确;17.6g丙烷的物质的量为0.4mol,1mol丙烷中含有极性键8mol,故0.4mol中含有极性键3.2mol,为3.2NA个,C项错误;精炼铜时,阳极为粗铜,当转移2mol电子时,阳极消耗的质量不一定为64g,D项错误。

试题详情

6.节能减排对发展经济、保护环境有重要意义。下列措施不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是

A.利用太阳能制氢         B.关停小火电企业

C.举行“地球一小时”熄灯活动   D.推广使用煤液化技术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化学与社会的关系;利用太阳能制氢,减少了化石燃料的使用,同时也减少了CO2的排放,A项符合;火力发电消耗大量的煤炭资源,同时会排放出CO2及有害气体,关停小火电企业,有利用节能减排,B项符合;举行“地球一小时”熄灯活动有效的节约的能源, C项符合; 煤液化技术,提高了煤的利用率,但不能减少CO2的排放,D项不符合。

试题详情

17.(安徽卷)为了对火星及其周围的空间环境进行探测,我国预计于2011年10月发射第一颗火星探测器“萤火一号”。假设探测器在离火星表面高度分别为的圆轨道上运动时,周期分别为。火星可视为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且忽略火星的自转影响,万有引力常量为G。仅利用以上数据,可以计算出

A.火星的密度和火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

B.火星的质量和火星对“萤火一号”的引力

C.火星的半径和“萤火一号”的质量

D.火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和火星对“萤火一号”的引力

答案:A

解析:由于万有引力提供探测器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则有

,可求得火星的质量和火星的半径,根据密度公式得:。在火星表面的物体有,可得火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故选项A正确。

(安徽卷)24.(20分)如图,ABD为竖直平面内的光滑绝缘轨道,其中AB段是水平的,BD段为半径R=0.2m的半圆,两段轨道相切于B点,整个轨道处在竖直向下的匀强电场中,场强大小E=5.0×103V/m。一不带电的绝缘小球甲,以速度υ0沿水平轨道向右运动,与静止在B点带正电的小球乙发生弹性碰撞。已知甲、乙两球的质量均为m=1.0×10-2kg,乙所带电荷量q=2.0×10-5C,g取10m/s2。(水平轨道足够长,甲、乙两球可视为质点,整个运动过程无电荷转移)

(1) 甲乙两球碰撞后,乙恰能通过轨道的最高点D,求乙在轨道上的首次落点到B点的距离;

(2)在满足(1)的条件下。求的甲的速度υ0

(3)若甲仍以速度υ0向右运动,增大甲的质量,保持乙的质量不变,求乙在轨道上的首次落点到B点的距离范围。

答案:(1)0.4m   (2)   (3)

解析:

(1)在乙恰好能通过轨道的最高点的情况下,设乙到达最高点的速度为,乙离开D点达到水平轨道的时间为t,乙的落点到B点的距离为,则

                  ①

                 ②

                       ③

联立①②③得:               ④

(2)设碰撞后甲、乙的速度分别为,根据动量守恒和机械能守恒定律有:

                   ⑤

                ⑥

联立⑤⑥得:                 ⑦

由动能定理得:  ⑧

联立①⑦⑧得:      ⑨

(3)设甲的质量为M,碰撞后甲、乙的速度分别为,根据动量守恒和机械能守恒定律有:

                   (10)

               (11)

联立(10)(11)得:            (12)

由(12)和,可得:         (13)

设乙球过D点的速度为,由动能定理得

            (14)

联立⑨(13)(14)得:          (15)

设乙在水平轨道上的落点到B点的距离为,则有

                          (16)

联立②(15)(16)得:

试题详情

25.(四川卷)(20分)

如图所示,空间有场强的竖直向下的匀强电场,长的不可伸长的轻绳一端固定于O点,另一端系一质量的不带电小球,拉起小球至绳水平后,无初速释放。另一电荷量、质量与相同的小球,以速度水平抛出,经时间与小球点下方一足够大的平板相遇。不计空气阻力,小球均可视为质点,取

(1)求碰撞前瞬间小球的速度。

(2)若小球经过路到达平板,此时速度恰好为0,求所加的恒力。

(3)若施加恒力后,保持平板垂直于纸面且与水平面的夹角不变,在点下方面任意改变平板位置,小球均能与平板正碰,求出所有满足条件的恒力。

[解析](1)P做抛物线运动,竖直方向的加速度为

在D点的竖直速度为

P碰前的速度为

(2)设在D点轻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由于P与A迎面正碰,则P与A速度方向相反,所以P的速度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

=30°

对A到达D点的过程中根据动能定理

化简并解得

P与A迎面正碰结合为C,根据动量守恒得

  解得    m/s

  小球C经过s速度变为0,一定做匀减速运动,根据位移推论式

      m/s2

  设恒力F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α,如图,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给以上二式带入数据得

    

    

解得   α=30°

(3)平板足够大,如果将平板放置到无限远根据题意也能相碰,此时小球C必须匀速或加速不能减速,所以满足条件的恒力在竖直线与C的速度线之间,设恒力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β,则   0≤β<120°

在垂直速度的方向上,恒力的分力与重力和电场力的分力等大反向,有

则满足条件的恒力为

  (其中0≤β<120°)

试题详情

17.(四川卷)a是地球赤道上一幢建筑,b是在赤道平面内作匀速圆周运动、距地面9.6m的卫星,c是地球同步卫星,某一时刻b、c刚好位于a的正上方(如图甲所示),经48h,a、b、c的大致位置是图乙中的(取地球半径R=6.4m,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g=10m/=)

答案:B

[解析]b、c都是地球的卫星,共同遵循地球对它们的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是可以比较的。a、c是在同一平面内有相同奇偶奥速度转动的,也是可以比较的,在某时刻c在a的正上方,则以后永远在正上方。对b有,GM=R2,化简得

在48小时内b转动的圈数为=8.64,所以B正确。

试题详情

22.(浙江卷) (16分)在一次国际城市运动会中,要求运动员从高为H的平台上A点由静止出发,沿着动摩擦因数为滑的道向下运动到B点后水平滑出,最后落在水池中。设滑道的水平距离为L,B点的高度h可由运动员自由调节(取;g=10m/s2)。求:

(1)运动员到达B点的速度与高度h的关系;

(2)运动员要达到最大水平运动距离,B点的高度h应调为多大?对应的最大水平距离SBH为多少?

(3若图中H=4m,L=5m,动摩擦因数=0.2,则水平运动距离要达到7m,h值应为多少?

解析:

(1)设斜面长度为L1,斜面倾角为α,根据动能定理得

                  ①

即                  ②

                    ③

(2)根据平抛运动公式

X=vot                             ④

h=gt2                             ⑤                 

由③-⑤式得                 ⑥

(3)在⑥式中令x=2m ,H=4m,L=5m, =0.2

则可得到:-h2+3h-1=0

求出 

试题详情

20.(浙江卷) 宇宙飞船以周期为T绕地地球作圆周运动时,由于地球遮挡阳光,会经历“日全食”过程,如图所示。已知地球的半径为R,地球质量为M,引力常量为G,地球处置周期为T。太阳光可看作平行光,宇航员在A点测出的张角为,则

A. 飞船绕地球运动的线速度为

B. 一天内飞船经历“日全食”的次数为T/T0

C. 飞船每次“日全食”过程的时间为

D. 飞船周期为T=

答案:AD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