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81691  281699  281705  281709  281715  281717  281721  281727  281729  281735  281741  281745  281747  281751  281757  281759  281765  281769  281771  281775  281777  281781  281783  281785  281786  281787  281789  281790  281791  281793  281795  281799  281801  281805  281807  281811  281817  281819  281825  281829  281831  281835  281841  281847  281849  281855  281859  281861  281867  281871  281877  281885  447090 

2.右图表示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细菌、并呈

  递抗原的过程,图中MHC-Ⅱ分子是一种

   特异性糖蛋白,能与抗原(图中的a)形成

  抗原-MHC复合体,并移动到细胞的表面。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抗原a能被效应B细胞特异性识别

  B.图中所示细胞器都属于生物膜系统

  c.细胞②受刺激活化后将产生淋巴因子

  D.细胞①只参与特异性免疫的感应阶段

试题详情

1.下列四个生物实验中,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

A.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取材→解离→染色→漂洗→制片→观察

B.蒲公英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确定调查对象→选取样方→计数→计算种群密度

C.制作生态瓶实验:洗净空瓶→装入动植物→灌满自来水→密封瓶口→放在阳光下

D.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取试管→加入淀粉液→注入酶液→保温→加碘液→观察

试题详情

21. 已知定义在实数集上的函数,其导函数记为,且满足:

为常数.

(Ⅰ)试求的值;

(Ⅱ)设函数的乘积为函数,求的极大值与极小值;

(Ⅲ)试讨论关于的方程在区间上的实数根的个数.

解:(Ⅰ),则,又

     

(Ⅱ)令,则

,…3分

,得,且

为正偶数时,随的变化,的变化如下:











0

0





 

极大值

极小值

所以当时,极大=;当时,极小=0.

为正奇数时,随的变化,的变化如下:











0

0





 

极大值

 

所以当时,极大=;无极小值.

(Ⅲ)由(Ⅰ)知,,即

所以方程为

,又,而对于,有(利用二项式定理可证),

综上,对于任意给定的正整数,方程只有唯一实根,且总在区间内,所以原方程在区间上有唯一实根.

试题详情

20.对于函数,若存在使得则称为函数的一个不动点.比如函数有唯一不动点现已知函数有且仅有两个不动点0和2.

(Ⅰ)试求的关系式;

(Ⅱ)若,各项不为0的数列满足其中的前项和,试求的通项公式;

(Ⅲ)设试比较A,B,C的大小,并说明理由.

解:(Ⅰ)(理解不动点的含义)由得,。由题设知为该方程的两个根。

(Ⅱ)(寻找递推关系)若c=2,则b=2.

…①,又由………②

②式-①式可得:

=1时,有

(Ⅲ)(构造)

以下首先证明不等式

事实上要证

  

另一方面我们又设函数,则

上单调递减,

我们取

综上:

分别令=1,2,3,…,2009得:

将这2009个式子累加得:

试题详情

19. (Ⅰ) 解法一(定义法):设椭圆方程为,由已知

.所以,椭圆C的方程是+ =1.

解法二(方程法):设椭圆方程为,由已知,即,得(,1)代入:

椭圆C的方程是+ =1.

(Ⅱ)(先用特殊值探求,再证明探求的结果)在椭圆方程中,

.如图即有:.这说明

以弦A1B1为直径的圆过点T(1,0).以下我们证明:椭圆中过点

S的其他弦为直径的圆也过定点T(1,0)只需证明.

设直线AB:.代入椭圆方程,整理得:.

∵点S在椭圆内,∴此方程必有二实根,且.于是

可知,也就是任何其他弦为直径的圆都过定点T(1,0).

以下两题用原解

试题详情

19.以为焦点的椭圆过点(,1).(Ⅰ)求椭圆的方程;

(Ⅱ)过点(,0)的动直线交椭圆两点,试问:在坐标平面上是否存在一个定点,使得无论如何转动,以为直径的圆恒过点? 若存在,求出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试题详情

18. 如图,在多面体中,上、下两个底面互相平行,且都是正方形,底面

(Ⅰ)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余弦值;

(Ⅱ)试在平面内确定一个点,使得平面

(Ⅲ)在(Ⅱ)条件下,求二面角的余弦值.

解:(补形与转换)如图,将原多面体“延长”成为四棱锥P-ABCD.则其中DA,DP,DC两两垂直..又作此棱锥的内接正方体A1B1C1D1-FEGD.设DA=DC=DP=2,则此正方体棱长为2.

(Ⅰ)∵DD1∥EB1, ∴∠AB1E是异面直线所成的角,设为α直角三角形AB1E中, B1E=1,

,即所成的角的余弦值为

(Ⅱ)△PFB中FP=FB,且B1为PB的中点,

FB1⊥PB,又FB1⊥B1C1,∴FB1平面

(Ⅲ)注意到△PFC,△PDC是以PC为公共底边

的等腰三角形,且C1为其中点,连DC1,FC1

DC1⊥PC, FC1⊥PC,∠F C1D为二面角

平面角,设为θ,则

显然二面角互余, 故其余弦值为

试题详情

17.某种项目的射击比赛,开始时选手在距离目标100m处射击,若命中则记3分,且停止射击.若第一次射击未命中,可以进行第二次射击,但需在距离目标150m处,这时命中目标记2分,且停止射击.若第二次仍未命中,还可以进行第三次射击,此时需在距离目标200m处,若第三次命中则记1分,并停止射击.若三次都未命中则记0分,并停止射击.已知选手甲的命中率与目标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他在100m处击中目标的概率为,且各次射击都相互独立.(Ⅰ)求选手甲在三次射击中命中目标的概率;

(Ⅱ)设选手甲在比赛中的得分为,求的分布列和数学期望.

解:记选手甲第一、二、三次射击命中目标分别为事件,三次均为击中目标为事件,则

设选手甲在m处击中目标的概率为,则.由m时,得,∴.∴

(Ⅰ)由于各次射击都是相互独立的,所以选手甲在三次射击中击中目标的概率为

(Ⅱ)由题设知,的可取值为

的分布列为


0
1
2
3





数学期望为

试题详情

16.如图,已知O的外心,ABC的对边,且满足

(Ⅰ)证明:; (Ⅱ)求的值.

解:(Ⅰ)(向量,利用几何转换)取AB、AC的中点E、F,则

同理

(Ⅱ)(解三角形)

试题详情

15.轴上一个动点,

定点,当点所表示的平面区域内运动时,设

的最小值构成的集合为,则中最大的数是  

[解析](线性规划,回归平几)如图,点P的可行域为△ABP及其内部.

取P(0,4),作关于x轴的对称点,连SP交

x轴于Q,连RQ,那么所求S中最大的数即线段PS之长:

.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