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2009年12月,国务院正式批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标志着黄河三角洲地区的开发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K.s.5.u
图17
(1)简要分析黄河自兰州至河口镇河段径流量明显减少的人为原因。以及河口镇至三门峡河段含沙量陡增的自然原因(2分)
(2)关于今后黄河入海泥沙的数量,目前有两种观点:一是趋于减少,二是将会增加。你持哪种观点?理由是什么?(2分)
(3)黄河三角洲的开发已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其发展的优势条件有哪些?(3分)
(4) 结合上图,说明山东省不同地形区适宜发展的农业生产类型及原因。(5分)
地形区 |
农业生产类型 |
原因 |
平原地区 |
|
|
丘陵山地 |
|
|
沿海大陆架 |
|
|
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是指能源消费的增长率与GDP增长率之比。据我国“1998-2004年的相关数字统计表’’(表1),回答25-26题。
表1
年份 |
1998 |
1999 |
2002 |
2003 |
2004 |
能源消费增长率 |
4.1 |
1.6 |
9.9 |
15.4 |
15.2 |
GDP增长率 |
7.8 |
7.1 |
8.3 |
9.3 |
9.5 |
25.表中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最低和最高的年份是
A.1998年 B.1999年 C.2003年 D.2004年
26.表中所示几年间,引起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A.我国单位GDP能耗逐年下降
B.第二产业产值比重有上升趋势
C.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趋于合理
D.汽车拥有量大幅上涨
(二)双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全选对者得3分,只选一项且选对者得1分,其余情况均不得分。
图10为雅鲁藏布江地区的等值线分布示意图,其等值线的数值c>b>a,读图回答1 9-20题.
图10
19.等值线最有可能反映的是
A.海拔 B.太阳辐射 C.降水量 D.气温
2O.峡谷附近的察隅有“西藏江南"的美称,原因是
A.地势低,位于喜马拉雅山的南麓 B.受赤道低压带的控制,终年多雨
C.印度洋西南气流带来大量的水汽 D.近年来“温室效应"增强的结果
图11为“地壳物质循环简图”,图12为“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第21题。
图11 图12
21.图6中的地质作用与甲、乙、丙、丁四处岩石的形成,相对应的是
A.①一丁处 B.②一丙处 C.③一乙处 D.④一甲处
图13为“美国五大湖地区发展初期和成长阶段示意图”,图14为“美国五大湖地区发展转型和再生阶段示意图”,读图完成22-24题。
图13 图14
22.推动区域初期和成长阶段发展的因素主有
A.交通运输的建设 B.煤、铁资源的开发
C.第三产业的发展 D.高新技术业的兴起
23.区域的转型和再生阶段
A.城市化速度加快 B.环境质量不断改善
C.区域内发展差异缩小 D.基础设施建设加快
24.该区域的发展告诉我们
A.资源与环境是区域发展的物质基础 B.区域环境对区域发展有制约作用
C.区域衰落是区域发展中不可避免的 D.人地关系矛盾是不可调和的
川藏铁路(成都至拉萨)已经列入国家中长期建设规划,成都至拉萨运输距离为1629公里,全线贯通后到拉萨只需8个多小时。结合下图回答17-18题。K.s.5.u
图9
17.川藏铁路起止地所在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分别是
A.地形、水源 B.水源、热量 C.光照、热量 D.土壤、地形
18.川藏铁路的战略意义远大于青藏铁路,建成通车后将
A.完善进藏通道,进一步加强西藏与中、东部发达地区的联系
B.开发沿线旅游资源,促进香格里拉、桂林地区旅游发展
C.加快沿线资源开发,改善投资环境,形成沿线工业走廊
D.促进川藏地区对外开放,构建中国--东盟陆路经贸通道
图中的阴影区域示意我国四个地区,读图回答15-16题。
图8
15.下列四个阴影区域所在省区,正确的是
A.桂、黑、甘、川 B.粤、辽、青、滇 C.粤、黑、新、川 D.粤、吉、青、藏
16.有关四地农业特色的概括,正确的是
A.外向型农业、旱地农业、绿洲农业、立体农业
B.基塘农业、温带畜牧业、河谷农业、坝子农业
C.水田农业、旱地农业、立体农业、高寒牧业
D.旱地农业、坝子农业、灌溉农业、立体农业
图7是我国不同产业地理集中程度及其变化趋势统计图,完成12-14题。
图7
12.80 年代以来,分布从较为分散到显著集中的产业是
A.食品加工业 B.电子制造业
C.服装制造业 D.黑色金属冶炼业
13.引起此产业由较为分散到集中的区位因素最主要是
A.技术因素 B.自然资源因素 C.劳动力因素 D.市场因素
14.该种产业从较为分散到集中分布,直接引起了我国
A.北煤南运 B.南水北调 C.人口迁移 D.西气东输
在两个相同的长方形塑料盒子的一端用潮湿的土壤分别搭起一座相同坡度的“小山”,从盒子的另一端倒入等量的水,形成“湖泊”;不同的是在其中一个盒子内,将一块微湿的海绵压入“小山”底端的土壤里(见下图)。分别用两个喷水壶往“小山”上洒等量水,模拟降水。观察、比较两个盒子内水面变化情况。回答10-11题。
10. 放有海绵的盒子的水面与另一盒子的水面相比
A.高出稍许 B.高度较低
C.高度相同 D.无法确定
11.该实验模拟的地理事实是
A.湖泊能够调节空气湿度 图6
B.坡度变化会改变地表径流量
C.降水变化能够影响自然环境
D.湿地能够吸纳地表径流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