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The other day, my brother drove his car down the street at _____ I thought was a dangerous speed.
A. as B. which C. what D. that
1. When I was talking to her about her table manners, she stared at me as if listening to me attentively but I could see her mind ______somewhere else.
A. wondering B. wandering C. walking D. thinking of
12.(2010·湖州质检)一辆小轿车与一辆摩托车在平直公路上同向行驶,从某时刻开始用速度传感器测量两车的瞬时速率,所得数据如下表所示,已知第一次测量时(t=0)摩托车在小轿车的正前方50 m处,小轿车的加速和减速过程均为匀变速直线运动,则
经过的 时间(s) |
0 |
5 |
10 |
15 |
20 |
25 |
30 |
35 |
40 |
45 |
50 |
… |
小轿车的 瞬时速率 (m/s) |
0 |
2.0 |
7.0 |
10.0 |
10.0 |
9.0 |
6.5 |
4.0 |
1.5 |
0 |
0 |
… |
摩托车的 瞬时速率 (m/s) |
5.0 |
5.0 |
5.0 |
5.0 |
5.0 |
5.0 |
5.0 |
5.0 |
5.0 |
5.0 |
5.0 |
… |
(1)小轿车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位移为多少?
(2)小轿车能否追上摩托车?
解析 先研究小轿车的运动情况,5 s-10 s内小轿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因此加速阶段加速度a1==1 m/s2,又由5 s末速度为2.0 m/s,可知小轿车3 s末开始加速;由表可看出15 s-20 s内小轿车做匀速运动,速度为10.0 m/s;又可推出13 s末小轿车停止加速;
25 s-40 s内小轿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因此减速阶段加速度a2==-0.5 m/s2,又由
40 s末小轿车的速度为1.5 m/s,可知43 s末小轿车的速度变为零,同理可知,
23 s末由匀速开始减速.摩托车速度不变,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以上分
析做出小轿车和摩托车的速度图线如右图所示.
(1)v-t图线所包围的面积等于位移,因此小轿车的总位移为x= m=250 m
(2)由以上分析表中数据及图象可知,第一次两车速度相等时,小轿车没有追上摩托车,且33 s末二者速度也相等,由图象面积可算出此时小轿车的位移为x1=225 m,摩托车的位移为x2=vt=165 m,由x1>x2+50 m可知,此时小轿车已经追上了摩托车.
答案 (1)250 m (2)能
11.(2009·浙江高三第一轮复习单元测试)为了安全,在行驶途中,车与车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距离.因为,从驾驶员看见某一情况到采取制动动作的时间里,汽车仍然要通过一段距离(称为思考距离);而从采取制动动作到车完全停止的时间里,汽车又要通过一段距离(称为制动距离).下表给出了汽车在不同速度下的思考距离和制动距离等部分数据.请分析这些数据,完成表格.
速度(km/h) |
思考距离(m) |
制动距离(m) |
停车距离(m) |
45 |
9 |
14 |
23 |
75 |
15 |
38 |
|
90 |
|
|
73 |
105 |
21 |
75 |
96 |
解析 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停车距离x为思考距离x′和制动距离x″之和,由此可知当汽车速度为75 km/h时,停车距离为x=(15+38) m=53 m.由题意可知,思考距离即人在作出反应之前汽车以原来的速度运动的距离.此题关键需先求出人的反应时间Δt以及刹车时的加速度a.选取表格中第一组数据(45 km/h=12.5 m/s),x=v0Δt,解得Δt== s=0.72 s(本题刹车时的加速度a可以不求出).对于表格中第三组数据(90 km/h=25 m/s),思考距离为x′=v0Δt=25×0.72 m=18 m;制动距离x″=(73-18) m=55 m.
答案 18 55 53(以列为序)
10.(2008·全国Ⅰ·23)已知O、A、B、C为同一直线上的四点,AB间的距离为l1,BC间的距离为l2,一物体自O点由静止出发,沿此直线做匀加速运动,依次经过A、B、C三点,已知物体通过AB段与BC段所用的时间相等.求O与A的距离.
解析 设物体的加速度为a,到达A点的速度为v0,通过AB段和BC段所用的时间为t,则有
l1=v0t+at2 ①
l1+l2=2v0t+2at2 ②
联立①②式得
l2-l1=at2 ③
3l1-l2=2v0t ④
设O与A的距离为l,则有l= ⑤
联立③④⑤式得l=
答案
9.(2010·湖南长沙月考)一辆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历时5 s,已知前3 s的位移是12 m,后3 s的位移是18 m,则小车在这5 s内的运动中 ( )
A.平均速度为6 m/s B.平均速度为5 m/s
C.加速度为1 m/s2 D.加速度为0.67 m/s2
解析 因为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由=v得:1.5 s时物体的瞬时速度为v1= m/s=
4 m/s;3.5 s时物体的瞬时速度为v2= m/s=6 m/s;所以a==1 m/s2,故C正确.5 s内物体的总位移为x=v0t+at2,其中v0=v1-at1,解得x=25 m,故这5 s内的运动中平均速度为5 m/s.
答案 BC
8.(2009·福州质检)一个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加速度逐渐减小到零,那么该物体的运动情况可能是 ( )
A.速度不断增大,到加速度为零时,速度达到最大,而后做匀速直线运动
B.速度不断减小,到加速度为零时,物体运动停止
C.速度不断减小到零,然后向相反方向做加速运动,而后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D.速度不断减小,到加速度为零时速度减小到最小,而后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解析 加速度大小与速度大小之间无必然联系,速度是增加还是减小取决于加速度和初速度的方向.若初始时刻a、v同向,则加速;若初始时刻a、v反向,则减速.最终加速度为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故选项A、B、C、D均有可能.
答案 ABCD
7.(2010·江苏启东中学期末)如图4所示,在08年北京奥
运会中,牙买加选手博尔特是公认的世界飞人,在男子100 m
决赛和男子200 m决赛中分别以9.69 s和19.30 s的成绩破两
项世界纪录,获得两枚金牌.关于他在这两次决赛中的运动
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200 m决赛中的位移是100 m决赛的两倍 图4
B.200 m决赛中的平均速度约为10.36 m/s
C.100 m决赛中的平均速度约为10.32 m/s
D.100 m决赛中的最大速度约为20.64 m/s
解析 200 m跑道是弯道,位移不等于路程,故A错;B项所求速度是平均速率,不是平均速度,故B错;从题中所给条件无法求得最大速度,故D错.
答案 C
6.(2009·黑龙江大庆质检)一个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t秒内经过的位移是x,它的初速度为v0,t秒末的速度为vt,则物体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 ( )
A. B.
C. D.
解析 平均速度的定义式:=适用于一切运动;=仅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在本题中两种算法都正确.
答案 AD
5.(2009·福建厦门质检)北京奥运火炬实现了成功登上珠
峰的预定目标,如图3所示是火炬手攀登珠峰的线路图,请
根据此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由起点到终点火炬手所走线路的总长度是火炬的位移
B.线路总长度与火炬所走时间的比等于登山的平均速度
C.在计算登山运动的速度时可以把火炬手当成质点
D.顶峰的重力加速度要比拉萨的重力加速度大
解析 火炬手所走路线的长度是路程,故A错;路程与所 图3
用时间之比是平均速率,故B错;重力加速度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故D错.
答案 C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