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83228  283236  283242  283246  283252  283254  283258  283264  283266  283272  283278  283282  283284  283288  283294  283296  283302  283306  283308  283312  283314  283318  283320  283322  283323  283324  283326  283327  283328  283330  283332  283336  283338  283342  283344  283348  283354  283356  283362  283366  283368  283372  283378  283384  283386  283392  283396  283398  283404  283408  283414  283422  447090 

1、what中华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结晶)

(1)基本内涵(考点):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2)核心(考点):爱国主义。

(3)特征(考点):时代性--即能随时代变化而不断发展。

试题详情

3、how:如何做出文化创新? (1)根本途径:立足实践(这也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

(2)基本途径:

①继承传统,推陈出新(考点)。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阶段。第一,不能离开传统,空谈文化创新,否则文化就会失去根基;第二,要体现时代精神,这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

②面向世界,博采众长(考点)。即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阶段。第一,交流中要海纳百川、取长补短。即要吸收其它民族文化的优秀成果。第二,交流中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即要保持中华文化的民族性。

(3)克服四种错误倾向(考点):①历史虚无主义(根本否定传统文化)、②民族虚无主义(根本否定本民族文化)、③守旧主义(固守传统文化)、④封闭主义(固守本民族文化)。

这就要正确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以及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三、 中华民族精神

试题详情

2、why:为什么要进行文化创新?

(1)必要性:①文化创新是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②文化创新是文化发展的内在动力。

(2)意义(考点):①文化创新能推动实践的发展。②文化创新能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注]文化创新与实践: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目的、检验标准;文化创新推动实践发展。

试题详情

1、what:文化创新 (1)源泉(考点):实践。离开实践,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2)动力(考点):实践。①实践不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推动文化创新;

②实践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更丰富的资源和条件。 (3)根本目的和检验标准:推动实践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4)主体:人民群众。因为: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

试题详情

①影响的两个来源: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

②影响的两个表现影响人的交往方式和交往行为影响人的思维方式、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

③影响的两个特点: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   (2)(优秀)文化塑造人:

①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②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③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注1]文化对人的影响虽是潜移默化的,但不是消极被动、无目的接受的。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主动感悟、自觉接受文化熏陶的过程。因此,为了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我们要主动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主动选择参与健康的文化活动。

2对社会经济、政治的作用(考点):   

(1)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政治。

(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A、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B、为了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越来越重要。

C、图书出版、影视音像等文化产业迅速崛起,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格局中作用越来越突出。

②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3、对国家综合国力的作用:(考点)----新表述    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在综合国力中,经济实力、军事实力等物质力量是基础,但民族精神、民族凝聚力等精神力量也是重要组成部分)。

启发: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试题详情

(1)根本动力:社会两大基本矛盾--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适合生产力的生产关系,推动生产力发展;不适合生产力的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发展。 ②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适合的上层建筑,推动经济基础的巩固;不适合的上层建筑,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

(2)直接动力::即社会两大基本矛盾的解决途径:

①阶级社会的直接动力是:阶级斗争(因为阶级社会的基本矛盾性质是对抗性的); ②社会主义社会的直接动力是:改革(因为社会社会的基本矛盾性质是非对抗性的)。

[注]:改革的实质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前提下,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改革的目的是改变不适应生产力的生产关系和不适应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

(3)规律:①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②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

(4)主体:人民群众

文化生活:

试题详情

3、how:①要创新,既要尊重书本知识、尊重权威又要立足实践,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实事求是、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与发展。

②要创新,就要树立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突破落后的思想观念;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试题详情

2、why:第一,创新是辩证否定观的方法论要求;是发展普遍性要求,

第二,创新的社会作用----民族进步的灵魂。

(1)辩证否定观(考点):

①辩证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②辩证的否定的实质:扬弃 。③辩证否定是联系的环节,又是发展的环节。

[方法论]辩证否定观要求我们要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

(2)创新的社会作用(考点):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①创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②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其中,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③创新推动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试题详情

1、what:创新是对既有理论和实践的突破。

试题详情

(1)含义: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认识分为真理和谬误。谬误则是标志主观同客观不符合的哲学范畴)。

(2)特点

①客观性(新考点):即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这是真理的最基本的属性。(真理具有客观性,因此,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即不同人对同一事物的多个认识中,只有一个是真理)。

②条件性(新考点):即真理有自己的适应条件和范围。 (真理具有条件性,因此,超出条件,真理就会变成谬误,这说明真理与谬误总是结伴而行。)

③具体性(新考点):真理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认识的特点(新考点):①反复性。②无限性。③上升性。

[注]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要在实践中发现检验发展真理。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