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自1953年以来,我国农村和城市每一名全国人大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比例经历了从8:1到4:1。有人将此形象地称为“四个农民等于一个城里人”。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选举法的决定,新修改的选举法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同票同权”变为现实。这表明
①我国从根本上消除了城乡差别②农民的政治地位发生了根本变化③我国的人民民主具有真实性的特点④我国根本政治制度不断完善
A.②③ B.①② C.①③ D.③④
第II卷高☆考♂资♀源?网
34.“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意思是,治理洪水的人使洪水畅通,管理百姓的人让百姓表达自己的想法。政府这样做的依据是
①扩大公民的政治权利是民主国家的本质要求②民主监督是预防腐败的必要条件③公民具有表达和宣传自己思想见解的自由④公民的言论自由是管理国家和社会的基础
A.①④ B.②④ C.②③ D.①②
33.2010年1月11日,一年一度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隆重举行,谷超豪、孙家栋两位院士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温家宝总理在大会上指出,最终战胜危机、实现经济复苏要靠科技的力量。科技创新是经济持久繁荣的不竭动力。国家之所以重视科技创新,从政治上讲是因为
①发展科学技术就能使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②发展科学技术能推动经济发展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③鼓励科技创新,有利于我国在未来的世界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④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2.2010年1月1日,在中国和东盟19亿人民的共同期盼中,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启动,这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自由贸易区,是全面球第三大自由贸易区,也是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最大自由贸易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启动表明
①我国一贯坚持睦邻友好和务实合作的外交政策②国际组织在国际庆祝会中发挥着积极作用③求和平、促发展、谋合作是当今时代的主旋律④主权是国际关系的主要参加者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31.低碳是一种生活习惯,是一种节约身边各种资源的习惯。少开车,少吃肉,少用纸张和一次性筷子,尽量节电……只要能从日常点滴做到不浪费,就可以实现低碳生活,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这表明
①量变达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②个人活动对社会发展有能动的影响
③不同的消费观点决定了不同的消费方式④人民群众的生活方式决定着社会发展趋势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30.“减米散同舟,路难思共济。”团结友爱、同舟共济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发生7.1级强烈地震。面对受灾同胞,我们都伸出了援助之手。我们援助他们,但不能损伤他们的自尊和重新站起来的能力,而是要让他们知道,不是我们给了他们力量,是他们自己长出了力量。我们尊重他们的人格尊严和自强的力量是因为
①外部力量对灾情是无能为力的②自尊、自强是灾区恢复重建的精神动力
③精神的力量有助于灾区群众进行自我调节④发挥精神的力量可以避免和克服灾难的发生
A.①④ B.③④ C.②③ D.①②
29.60岁的新中国还是一个正处在“青春期的年轻小伙”。既然是“青春期”,“成长的烦恼”当然少不了,但中国的成长无法阻挡,克服了“成长的烦恼”的中国,成长的脚步会更中坚实、稳健。这表明
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②事物自身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③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质与曲折性的统一④事物发展过程中矛盾着的双方各有其特点
A.①②高☆考♂资♀源?网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28.201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既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确连续性和稳定性,又要根据新形势、新情况着力提高宏观调控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这是因为
①规律制约着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②生产关系一事实上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状况③主观与客观要做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④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7. 2009年12月26日,武广高铁正式运营,武广高铁是世界上第一条时速350公里的无砟轨道客运专线。高铁时速的提高能给人们的生活和出行方式带来新变化,这说明
A.消费对生产有反作用 B.生产是消费的目的和动力
C.生产决定消费水平和方式 D.新的消费热点能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
26.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城乡建设都要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切实保护农民合法权益。国家加强土地调控有利于
①彻底改变我国农业基础薄弱的现状 ②促进土地资源配置的市场化
③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④保证粮食生产,增强粮食有效供给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④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