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84011  284019  284025  284029  284035  284037  284041  284047  284049  284055  284061  284065  284067  284071  284077  284079  284085  284089  284091  284095  284097  284101  284103  284105  284106  284107  284109  284110  284111  284113  284115  284119  284121  284125  284127  284131  284137  284139  284145  284149  284151  284155  284161  284167  284169  284175  284179  284181  284187  284191  284197  284205  447090 

  读图1,回答第1-3题。

1.图中A、B两点间的实际距离约为

     A.1100千米               B.2200千米           C.3300千米       D.4400千米

2.根据经、纬度判断,图中C点应位于

     A.大西洋             B.非洲            C.太平洋      D.南美洲

3.A点位于C点的

     A.西北               B.正西            C.东北        D.正东

试题详情

35.(9分)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人民为了建立和维护民主政治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和斗争。回答问题。

     依据上述三组图片提供的信息,结合史实从政治或思想的角度说明中国是如何向近代民主转变的?(要求:对上述的两个角度选择其一作答)(9分)

试题详情

34.(18分)

    关于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历程,回答相关问题。

    (1)结合所学知识填写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特点之一: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特点之二:                               

特点之三:                              

特点之四:以地主土地所有制为主导的土地私有制

   材料一  官营手工业中仅少府监(负责宫廷手工作坊)所属织染一署,就包括25个作坊。练染方面包括染青、染绛、染黄、染紫等6个作坊。据《唐六典》记载,经常在少府监役使的“技能工巧”的工匠,达到19850人,还不包括官奴婢和官户在内。长安东、西市有200多行工商业,《朝野佥载》中栽,定州人何明远“资财巨万,家有绫机500张”。

   (2)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简述唐代手工业的经营方式的特点。(8分)

    材料二   粮食生产量的增长及其流通范围的扩大,这是明代中叶以后手工业、商业及其他一切社会生产繁盛的物质基础。……明代中叶以后,中国的工业原料生产与粮食生产分工逐渐明显。出现有些地区专种经济作物,而另一些地区则以粮食生产为主,因而各地区之间的经济交流,不仅有消费品的交流,也有工业原料的交流。

   --傅衣凌《明清社会经济史论文集》

   (3)依据材料二概括明中叶以后商业发展的表现。(4分)

    材料三   (雍正帝说)“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要求各级官员“留心劝导”,以免“为农者相率而趋于工矣。”

   --《大请会典事例》

   (4)根据材料三说明康乾盛世时期的经济政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4分)

试题详情

33.(15分)

    秦王赢政结束群雄割据的历史,缔造了一个空前统一的大帝国。他所开创的政治制度延续了两千多年。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秦的新皇帝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他还解除了除他自己军队之外的所有士兵的武装,把秦原来的卫戍部队派到全国各地。新皇帝还下令废止使用六国旧币,官府制作长度、容量、重量标准器发至全国使用,实行经济集中化。

--摘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归纳材料一所体现的秦朝实施的措施。(5分)

    (2)为解决唐末五代以来的地方割据问题,北宋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结合相关史实完成下列表格内容的填写。(10分)

 
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的措施
影响
军事上
 
 
 
行政上
 
 
财政上
 
 

试题详情

32.历史学家马克·布洛赫在《为历史学辩护》中说:“各时代的统一性是如此紧密,古今之间的关系是双向的。对现代的曲解必定源于对历史的无知;而对现实一无所知的人,要了解历史也必定是徒劳无功的。”布洛赫在此强调的是

   A.颂古非今                         B.以古讽今

   C.厚今薄古                         D.贯通古今

第II卷  (非选择题。共52分)

试题详情

31.下图中分别反映了我国1840-1956年,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官僚资本主义经济、封建经济的发展变化情况.其中曲线D发展到高峰的原因是

     ①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              ②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的推动

     ③民国政府奖励发展实业                ④西方列强暂时放松经济的侵略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③

试题详情

30.1912年以后,跪拜、作辑等被鞠躬、握手所取代,“大人”“老爷”等称谓被“先生”和“君”所取代。带来这种礼仪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教育制度的改革                   

B.民国政府的倡导

C.领袖的个人决策                   

D.底层民众的呼声

试题详情

29.下列对清末“预备立宪”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目的是为挽救内外交困的清朝统治

B.颁布《钦定宪法大纲》开始宪政改革

C.建立“皇族内阁”保障“君上大权” 

D.最终确立了全新的君主立宪制政体

试题详情

28.《20世纪中国的崛起》指出:“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面对着或者经历了以往没有遇到过的严重危机,甚至整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保持下去。第二,还要这个民族能看到出路,燃烧起新的希望,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下列能够印证上述观点的史实是

   A.《南京条约》和太平天国运动           B.《北京条约》和洋务运动

   C.《马关条约》和义和团运动            D.《辛丑条约》和辛亥革命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