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84101  284109  284115  284119  284125  284127  284131  284137  284139  284145  284151  284155  284157  284161  284167  284169  284175  284179  284181  284185  284187  284191  284193  284195  284196  284197  284199  284200  284201  284203  284205  284209  284211  284215  284217  284221  284227  284229  284235  284239  284241  284245  284251  284257  284259  284265  284269  284271  284277  284281  284287  284295  447090 

4.比较我国主要运输方式的运量和速度的特点,下图中数字代表的运输方式是 

A.①水运  ②铁路  ③空运  ④公路    B.①公路  ②铁路  ③空运  ④水运

C.①铁路  ②水运  ③空运  ④公路    D.①公路  ②水运  ③空运  ④铁路

试题详情

3.国家计划通过渤海海域建蓬莱――长岛――旅顺“南桥北隧”公、铁两用交通线。蓬莱与旅顺市中间有庙岛列岛成一线摆开,平均水深25米,新通道建成后,将使环渤海“C”型运输变为“Ⅰ”型直达运输。下列有关该线建设的条件及意义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蓬莱与旅顺之间,岛屿较多 海水较浅,线路较短 ②是我国受台风和潮汐影响较大的地区 ③缩短东北与华东地区的运输距离,有利于各地区资源开发  ④缓解京沪、京哈铁路的交通压力  ⑤改善烟台、大连的投资环境,促进辽东、山东半岛的经济发展  ⑥建设该线投资少,风险少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③④⑤⑥   C.①③④⑥    D.①③④⑤

试题详情

2.读工业区域联系图,完成

该生产活动涉及的地域联系方式共有 

A.一种       B.二种       C.三种       D.四种

试题详情

1.大宗笨重货物远距离运输时,应尽可能地利用         

A.水运或铁路运输    B.公路或铁路运输

C.航空或水路运输         D.水运或公路运输

试题详情

14.不可遗传变异仅仅是由于环境因素的影响造成的,并没有引起生物体内遗传物质的变化,因而不能遗传给后代。可遗传变异是由于细胞内的遗传物质的改变引起的,一般能遗传给后代。

 [易错点评]  二者本质区别就在于变异是否属于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有三点说明:(1)不要将遗传定位为有性生殖过程才叫遗传。(2)教材中谈到的“体细胞中的变异一般是不传递给后代的”,这指的是通过有性生殖不传递给后代,如果是通过扦插等无性生殖方式,也可以传递给后代。以无子番茄和三倍体无子西瓜为例:用它们进行无性繁殖,无子番茄的后代是有子番茄,因为它的遗传物质没变;无子西瓜的后代仍是无子西瓜,因为它属于染色体变异(可遗传变异)。(3)生殖细胞中遗传物质的改变也不一定传递给后代。如:一个患21三体综合征的女性与一个正常的男子结婚,其后代患21 三体综合征的概率为1/2。    15.害虫抗药性基因的出现是在施加农药前而不是施加农药后。

 [易错点评] 由于施加农药前,害虫的抗药性并没有表现出来。施加农药后,不抗药个体死亡,抗药个体存活,给学生一种错觉:施药前没有抗药性基因,施药后才具有抗药性基因。实际上,在施加农药前,害虫群体中存在着多种多样的突变基因。由于环境没有改变,所以,各种突变基因所决定的性状并没有明显表现出来。当环境改变后如喷洒农药、突然降温等,有利于生物生存的基因决定的性状才明显表现出来,如表现出抗药性、抗寒性等。所以,害虫抗药性基因的出现是在施加农药前而不是施加农药后。这也有力地证明了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而不是生物为适应环境而发生定向突变。

 16.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N/A×100%,而不是N/M×100%。未被利用的(M)是指:本营养级同化的总能量(A)-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X)-被分解者利用的能量(Y)-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N)。

 

[易错点评]  易错地方有三点:①枯枝烂叶、动物尸体也属于未被利用的能量,很多学生误以为它们已被分解者利用。如果已被分解者利用,就是被分解者分解为CO2、H2O和无机盐等物质,我们是看不见的,所以能见到的实体是还没有被分解或者将要被分解。②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就是被下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被下一营养级吃掉的食物,不会全部被同化,不能被消化吸收的部分以粪便形式排出,粪便中的能量仍属于上一营养级。③传递效率是同化量与同化量的比值,这点切记!

 17.图中①、②过程不能称之为拮抗作用,实质上它们是胰岛A、B细胞间的协调作用;③、④过程才是拮抗作用。

 [易错点评]   错因:对拮抗作用概念的本质不清。拮抗作用是指不同激素对某一生理效应(如调节血糖)发挥相反的作用。③、④过程是两种激素对血糖的调解起相反的作用,属于拮抗作用。而①、②过程的作用对象分别是胰岛A、B细胞,其机理是:胰岛素分泌增加,说明此时血糖含量较高,所以,胰岛素一方面在降低血糖(③过程),另一方面要调节胰岛A细胞(①过程),使其分泌量减少,避免血糖升高;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说明此时血糖含量较低,所以,胰高血糖素一方面在升高血糖(④过程),另一方面要调节胰岛B细胞(②过程),使其分泌量增加,以便于血糖顺利进入组织细胞氧化分解供能。抓好基础知识,是正确解答试题的前提。

 18.细胞质遗传的特点:除母系遗传外,其子代出现性状分离,有分离比,但不会出现
一定的分离比。                   
 
 

[易错点评]   很多学生误以为细胞质遗传不会出现性状分离和性状分离比。错因是理解的偏差。母本是花斑紫茉莉的子代会出现绿色、白色、花斑色植株,这就是性状分离;统计三种植株数量,就可以计算出其比值,这是性状分离比;但是每株植株子代的这个比值各不相同,或者说不是接近于某一特定的数值,这就是不会出现一定的分离比。注意理解、分析问题时不要断章取义。  

 

试题详情

1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在标记噬菌体时,一要用活体培养基来培养;二标记时要分两组进行标记:一组用含??35S、31P的培养基,另一组用含32S、32P的培养基先培养细菌,然后将噬菌体分两组分别接种在上述两种活体培养基上,就可以得到标记的目的噬菌体。然后用这两组噬菌体再分别去做教材中的实验。绝不能简单地理解为“用35S、31P分别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

 [易错点评]   这是一个很常见的知识误区。由于对照教材中所画的模式图,蓝色标记35S在蛋白质上,红色标记31P在DNA上,非常直观,导致学生误认为将35S、31P标记在了同一噬菌体上。实质上,给同一噬菌体进行两种标记,就等于没有标记。因为在显影成像时,这两种标记显现的是同一种颜色,而不是“彩色的”。 另外,在分析培养基种类时,要先分析需培养生物的代谢类型。只有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才能避免类似错误的出现。

13.基因的表达                  
 
 

(1)密码子有64个,对应的转移RNA有61种,每种转移RNA只能识别并转运一种氨基酸,氨基酸的种类有20种。

(2)基因与性状之间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白化病患者是缺乏酪氨酸酶,老年人的头发变白是由于酪氨酸酶的活性降低。

 [易错点评]  (1)一种情况是误认为转移RNA有64种,错因是把3个终止密码子也认为对应着三个转移RNA;另一种情况是误认为转移RNA有20种,错因是认为一种氨基酸对应着一种转移RNA。弄清三者之间的关系,就可以避免类似错误。

(2)有些性状是由多个基因共同决定的,有的基因可决定或影响多种性状。一般来说,性状是基因和环境共同决定的结果。

(3)白化病患者的细胞中指导合成酪氨酸酶的基因缺陷,导致体内缺乏酪氨酸酶,不能催化酪氨酸转变为黑色素,而出现白化症状。而老年人的头发变白是由于酪氨酸酶的活性降低,其体内指导合成酪氨酸酶的基因是正常的。二者有本质的区别:一个是患者,一个是正常人。

试题详情

11.高等动物的8细胞球状胚体是受精卵经三次有丝分裂得到的;被子植物的8细胞球状胚体,是受精卵经四次有丝分裂得到的。

 [易错点评]  易错原因是忽略了植物的受精卵第一次分裂时,形成的两个子细胞一个是基细胞,一个是顶细胞,胚体是由顶细胞三次有丝分裂形成的。所以,被子植物的8细胞球状胚体是受精卵经四次有丝分裂得到的。

试题详情

9.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并不都是双向的;在神经元细胞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引起突触后一个神经元的反应既有兴奋也有抑制。

[易错点评]   由于教材中给出的“神经纤维的传导模式图”中,刺激的是剥离了神经胶质外鞘的神经纤维,实验条件下刺激神经纤维的中部,在刺激部位形成了局部电位变化,引起电荷移动,导致受刺激部位与两侧的相邻部位形成局部电流回路,使兴奋向两个方向传导。而在正常状况下,一般接受刺激的是皮肤或黏膜内的神经末梢,刺激来自于神经细胞的一端而不是中部,所以,此时的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可结合反射弧进行分析。           

由于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内,只能由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所以,兴奋在神经细胞间的传递是单向的。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蛋白结合后,既可引起后一个神经元兴奋也可引起抑制。例如:当膀胱内的尿液达到一定量时,膀胱壁内的压力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兴奋,兴奋以神经冲动的形式传导到脊髓的排尿中枢,同时也向上传到大脑皮层,产生尿意。此时,传入神经元兴奋引起后一个神经元的兴奋。若场合不合适,虽然感到有尿意,但大脑皮层会做出判断,抑制脊髓中排尿中枢的兴奋。结合实例,很容易理解。

 10.同源染色体                    
 

同源染色体的判定:细胞分裂过程中,能配对(或联会)的染色体是同源染色体;能发生交叉互换的染色体是同源染色体;形状和大小相同的染色体不一定是同源染色体;分别来自于父方和母方的两条染色体不一定是同源染色体。

同源染色体的特点:细胞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间不一定发生配对;同源染色体间不一定发生交叉互换;同源染色体不一定是大小和形状相同的染色体;同源染色体不一定是分别来自于父方和母方的两条染色体。

[易错点评]  易错的原因是忽略了有丝分裂过程、四倍体生物和性染色体的特点。如图所示:1、2号染色体形状和大小相同,但它们是两条姐妹染色体而不是同源染色体;3、4号染色体是一对同源染色体,但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它们之间是不会发生联会、配对、交叉互换的;若4号染色体来自于父方,5号染色体来自于母方,它们不是同源染色体;6、7号染色体发生了联会、配对(还有可能发生交叉互换),说明此细胞正在进行减数分裂,它们一定是同源染色体;X、Y这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大小、形状不相同;四倍体植物的单倍体植株中,也含有一对同源染色体,但它们只来自于父方或母方。结合上述图解,可避免误判。

试题详情

8.研究胚芽鞘生长状况时,生长素的产生与光照无关;纵向运输与形态学的上、下端有关,横向运输与单一方向的刺激有关。

 [易错点评]  由于对胚芽鞘的处理方式较多,如全光、单侧光、遮光、切除尖端、插云母片、旋转、横放等,导致学生对胚芽鞘生长状况的判定有些混乱。要作出正确判断,需弄清三个部位:生长素的产生部位--尖端,所以胚芽鞘是否生长,先看是否有尖端,若无尖端,要看是否有外源生长素的添加。胚芽鞘的感光(重力)部位--尖端,这涉及到生长素的横向运输。生长素是否分布不均,要看尖端是否感受到了单一方向的刺激,若有,则遵循“向光、重力或离心力方向横向运输”来判定。生长素的作用部位--(形态学的)尖端下部,这涉及到生长素的纵向运输,若上端的生长素分布不均,或用云母片等阻断了纵向运输途径,则哪侧生长素较多哪侧生长就快。注意三部位在胚芽鞘生长中的作用,并结合影响两种运输途径的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常见处理如下图所示(箭头为生长方向):

 

试题详情

7.细胞吸收矿质元素和细胞外矿质离子浓度的关系

既不能简单地认为矿质元素的吸收只与载体、能量有关,与细胞外矿质离子浓度无关,也不能错误地认为二者之间呈正相关。

[易错点评]   细胞吸收矿质离子存在饱和效应,即在一定的离子浓度范围内,细胞吸收离子的速率随细胞外液离子浓度的升高而增加,当外界离子浓度超过一定范围时,细胞吸收离子的速率就不再增加了,说明载体全被离子结合,达到饱和状态。另外,随细胞外离子浓度继续增加,细胞吸水能力将下降甚至失水,细胞代谢水平下降,间接导致离子的吸收困难甚至不能吸收,最终萎蔫甚至死亡。注意以离子数量与载体数量间的对比为切入点分析,可避免错判。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