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84484  284492  284498  284502  284508  284510  284514  284520  284522  284528  284534  284538  284540  284544  284550  284552  284558  284562  284564  284568  284570  284574  284576  284578  284579  284580  284582  284583  284584  284586  284588  284592  284594  284598  284600  284604  284610  284612  284618  284622  284624  284628  284634  284640  284642  284648  284652  284654  284660  284664  284670  284678  447090 

34、法定假日调整

自2008年开始,国家法定节假日总天数增加1天,即由目前的10天增加到11天。对国家法定节假日时间安排进行调整:元旦放假1天不变;春节放假3天不变,但放假起始时间由农历年正月初一调整为除夕;“五一”国际劳动节由3天调整为1天,减少2天;“十一”国庆节放假3天不变;清明、端午、中秋增设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各放假1天(农历节日如遇闰月,以第一个月为休假日)。允许周末上移下错,与法定节假日形成连休。

此次国家法定节假日制度调整方案的拟订体现了以下原则:一是法定休假日天数要与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相适应;二是法定节假日安排要有利于弘扬和传承民族传统文化;三是节假日制度安排要尽量减少对经济社会运行影响和冲击;四是休假制度安排要体现社会公平,让全体公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五是法定节假日调整和带薪休假制度安排要充分考虑到国民旅游需求。

[适合话题]人文、继承、传统、生活质量等

试题详情

6.感动中国2007年度人物之李丽

李丽在1岁时患小儿麻痹症,童年从未站起来过;40岁时再遭厄运,车祸让她下半身完全瘫痪,从此与轮椅为伴。

她没有怨天尤人,而是选择了一条向社会传播爱心之路。她创办了“李丽家庭教育工作室”和公益网站“丽爱天空”,长期从事公益事业和青少年心理教育工作。她还成了很多服刑人员的“偶像”。

残疾打不垮、贫困磨不坏、灾难撞不倒,坚强和她的生命一起成长。身体被命运抛弃,心灵却唱出强者的歌。5年时间,温暖8万个冰冷的心灵,接受、回报、延伸,她用轮椅为爱心画出最美的轨迹。

[适合话题]身残志坚、不幸是人生的彩虹、身残心不残、用爱去画最美的轨迹、倒下者是懦夫等

…………

l    人文情感类

试题详情

5.感动中国2007年度人物之孟祥斌

2007年11月30日,孟祥斌带着妻子和女儿到金华市区购物。在经过通济桥时,一名轻生女青年从10多米高的桥上跳下,孟祥斌一边冲向桥边,一边脱掉身上的衣服,跳水救人。10分钟后,前来救援的摩托艇渐渐靠近了他们,孟祥斌用尽最后一丝力气将女青年托出水面,交到救援人员的手中,自己却沉入水中,28岁的年轻生命陨落了。

他用一次辉煌的陨落,挽回另外一个生命。别去问值还是不值,生命的价值从来不是用交换体现。他在冰冷的河水中睡去,给我们一个温暖的启示。

[适合话题]舍己为人、托起生命的希望、生命的价值从来不是用交换体现、冰冷与温暖、救的是一种精神等

试题详情

4.感动中国2007年度人物之李剑英

2006年,李剑英完成训练任务驾机返航途中,遭遇鸽群撞击。此时,飞机高度194米,跳伞就能保住生命。从鸽群撞击点到飞机坠毁点2300米跑道延长线的两侧680米范围内,分布7个自然村。如果跳伞后飞机失去控制,坠入村庄,后果不堪设想。16秒的时间内,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迫降,壮烈牺牲。

烟笼大地,声震蓝天。星陨大地,魂归长天,他有22年飞行生涯,可命运只给他16秒!他是一名军人,自然把生命的天平向人民倾斜。飞机无法转弯,他只能让自己的生命改变航向。

[适合话题]生命的价值、舍己为人、考验等

试题详情

3.感动中国2007年度人物之胡鸿烈、钟期荣

这是两位均已89岁高龄的老人,香港树仁大学创办人。

胡鸿烈及钟期荣夫妇1953年学成回香港后,一直是执业律师。因感于许多年轻人没钱上大学,1971年他们出资创办树仁学院,培养数以万计的人才。两人创立树仁学院,奉上毕生积蓄估计至少4至5亿元。

狮子山下的愚公,香江边上的夫子。贤者伉俪,本可锦衣玉食,却偏偏散尽家产,一生奔波。为了学生,甘为骆驼。与人有益,牛马也做。我们相信教育能改变社会,而他们为教育做出楷模。

[适合话题]为了学生,甘为骆驼、与人有益,牛马也做、平凡与伟大、教育与社会、毅力与成功等

试题详情

2.感动中国2007年度人物之闵恩泽

上世纪60年代,闵恩泽为中国自主开发了微球硅铝裂化催化剂,打破了国外技术封锁,也为我国炼油催化剂制造技术奠定了基础。近年来,闵恩泽进入绿色化学的研究领域,把催化剂科学技术扩展到了应用于生物质资源的加工利用。2001年起,他指导的生物柴油生产和应用的研究已经取得长足进展。

在国家需要的时候,他站出来!燃烧自己,照亮能源产业。把创新当成快乐,让混沌变得清澈,他为中国制造了催化剂。点石成金,引领变化,永不失活,他就是中国科学的催化剂!

[适合话题]爱国、个人成功与祖国、奋发可图强、科技的力量等

试题详情

分论点二(4):沉潜能使人优秀卓越。例:康多莉扎·赖斯,让无数人艳羡而又嫉妒的一个黑皮肤的女人凭什么登上美利坚合众国国务卿的宝座?选择了像企鹅一样沉潜,在美国政坛画出“一道完美的”人生“弧线”。

分论点三(5):沉潜能使国家走向复兴。邓小平根据复杂的国际形势,根据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现实和面临的任务,高瞻远瞩,提出了“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指导思想。像企鹅一样奋力沉潜,韬光养晦,终于取得今天如此辉煌的成就吗?

第六节:分析深化观点:沉潜不是消极等待,而是像昙花一样不懈地蓄积养分;沉潜不是贪图安逸,而是像蝉虫一样默默地磨砺自强;沉潜不是忍气吞声,而是像企鹅一样奋力地下潜蓄势。它虽然充满寂寞与痛苦,却能让养分变得充足,力量变得强大,结果变得精彩。

第七节;总结观点:把沉潜作为我们人生的策略吧!不管目前我们的处境多么艰难。形势多么被动,条件多么恶劣,只要我们有了企鹅的智慧,就一定能“腾空而起”,抵达看似遥不可及的彼岸。

范例二:人生的深度决定人生的高度

第一节:提出问题:

   喷薄而出的海啸蓄势在大海的深处,震烁天地的雷电酝酿要云层的深处,参天屹立的大树扎根在泥土的深处。自然的力量大都来自于自然的深处,而我们人生的力量又源于何处呢?

第二节:分析、提出观点

毋庸置疑,它来源于我们人生沉潜的深度。换句话说,我们沉潜的深度给了我们人生中最关键的力量,而关键的力量决定了我们人生的高度。(论点提出鲜明有力)

分点论述

分论点一:沉潜深度源自持之以恒的毅力。例:“水滴石穿,绳锯木断”;俄国画家列宾为了完成一幅画《涅瓦河边的普希金》竟花去了20年时间。展示了他人生沉潜的深度。

分论点二:沉潜深度源自始终如一的专注。

例:著名昆虫学家洪式闾在杭大工作期间潜心钻研,身在西湖边,十多年不曾游览西湖。他说:“天下美的东西太多,而我的事情更多。”他这样的人生深度美让西子湖黯然失色。

分论点三:沉潜深度源自不畏困难的勇气。例;居里夫人是一个科学家,更是一个勇者,她的人生深度在她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后,在打下的一个又一个惊叹号中延伸。

深化观点:

没有沉潜入水,企鹅就不会有破水而出、登上陆地的力量,也就没有了那一道优美的弧线;同样,如果没有沉潜的功夫,一个人就只能永远漂浮在人生长河中随波逐流,永远无法登上属于自己的陆地,更无法飞上属于自己的天空。

第7节:扣题总结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长江万丈,非一川之功。我们的沉潜需要我们的毅力,我们的专注,我们的勇气。有了这些,那么就让时间去蓄积我们的能量,让生活去酝酿我们的爆发。只有冲天而起的那一刻,才是我们创造人生新高度的时刻,才是显示“沉潜”巨大力量的时刻。

素材资料库

l    时事新闻类

1.感动中国2007年度人物之钱学森

这位科技界巨擘,历经艰难于1955年回到祖国后,长期担任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研制的技术领导职务。他为组织领导新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的研究发展工作发挥了巨大作用,对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迅速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披荆斩棘,把智慧锻造成阶梯,留给后来的攀登者。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

[适合话题]科学与国力、国与家、科学与名利等

试题详情

2.沉潜能够历练我们的意志;沉潜能够积聚我们的实力;沉潜使我们准备得更完善;沉潜使我们对未来更有信心。

范例一

第一节提出观点:昙花用一年的时间默默酝酿,才换来一夜的风姿绰约;蝉虫用多年的精力地下修炼,才换来响彻四周的引吭高歌;企鹅用竭尽全力地沉潜,才换来迅猛的腾空而起……自然现象向我们透示着同一个哲理:沉潜是绚烂前的孕育,沉潜是高亢前的酝酿,沉潜是腾飞前的蓄势。

第二节分析观点:在被动不利的形势下,采用沉潜的策略,往往能化被动为主动,变不利为有利,从而获取成功。 (中心论点)从古到今,小到个人,大到国家,无数的事实都为这条哲理作出了令人信服的诠释。

试题详情

企鹅身躯笨重,没有可以用来攀爬的前臂,也没有可以飞翔的翅膀,何以从水中上岸?

  原来在将要上岸时,企鹅猛地低头,从海面扎入海中,拼力沉潜。潜得越深,海水所产生的奋力和浮力越大,企鹅一直潜到适当的深度,再摆动双足,迅猛向上,犹如离弦之箭蹿出水面。腾空而起,落于陆地之上,画出一道完美的弧线。

 这种沉潜是为了蓄势,看似笨拙,却富有成效。 人生何尝不是如此? 

请根据你对这则文字的感悟,以“沉潜”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自定立意、自选文体、

[思路点拨]

关键词是“沉潜”,表现材料主旨的一句提示语是“这种沉潜是为了蓄势”。由此及彼作横向联想,“沉潜”之于人生同样十分重要。在不利形势和条件下,只有沉潜蓄势才能取得成功。由此,我们至少可以获取两个最佳论述角度:人生为什么要沉潜蓄势?人生应该怎样去沉潜蓄势?

[专题指导]

本节主要练习的结构模式是“总-分一总”,但重点谈的是中间主体部分的“分”,即分论。动笔前应该围绕中心论点精心提炼和拟写分论点,并将其放在每一层的段首,拟写分论点的要求是:分而有理,分而有序,分而有度,分而有范。

分而有理就是列举推敲分论点的角度要科学合理,重心准确。围绕中心论点,应该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分论点之间应该不重复,不包含,不交叉;重心要准确,紧扣关键词,不能偏移。

分而有序,就是要统筹所罗列出的分论点,分析分论点之间的关系,安排好他们之间的顺序,或由重到轻,或由小到大,或由浅到深……不能东扯西拉,杂乱无章。

分而有度,就是分论点在数量上应该达到最合理的个数,既不能太多(三四个足矣);也不能太少(尽量不低于三个)。因为分论点如果在五个以上,在规定的800字的考场作文里,每个分论点就只能有100字左右的篇幅了,这样的话,-般很难把分论点说深说透;分论点如果低于三个,结构上则会有不完整、不匀称之感。

  分而有范,就是每个分论点要表达得精炼规范,具体来说,每个分论点不应该太长,字数最好控制在20个字以内;如果分论点太长,考官往往不容易-眼看出。每个分论点的字数应该大致相同,结构大致相似,因为这样的句子既醒目,又更能显示考生不同凡响的表达能力,还能体现构思的整体性、严密性和精巧性。

[典型病例]

根据以上拟写分论点的要求,分析下面几组分论点存在什么问题。

论点一:沉潜具有强大力量。分论点:(1)写文章,讲求的是一种让人喟叹的气势。 (2) 搞学术研究的人尤其需要注意沉潜。

论点二:美丽的弧线来自沉潜。分论点:(1)沉潜之后的弧线,是最完美的弧线。(2)沉潜之后的弧线,是最具魅力的弧线。(3)沉潜之后的弧线,是创造奇迹的弧线。

论点三:沉潜重要。分论点:(1)沉潜,是为了下一次还能够爆发。(2)沉潜,是为了下一次更有力的爆发。(3)沉潜,是为了掩藏自己的爆发行为。

论点一存在如下几个问题:一是角度失当。两个分论点分别从写文章的人需要沉潜和搞学术研究的人需要沉潜两个方面阐述,视野狭窄,文章指向的对象缺乏广泛性,不能使分论点合成一个完整的逻辑框架;二是分论点只有两个,不匀称,不丰富;三是分论点(1)没有扣住关键词“沉潜”,且句式随意,不整齐,不精炼。

分论点二的主要问题是重心偏向了“弧线”,而不是“沉潜”,且内容基本上雷同,缺乏层次性。

[病例诊断]

论点三的分论点(1)(2)虽然语气上有递进,但内容重复,阐释起来将十分困难;第三个分论点“沉潜,是为了掩藏自己的爆发行为”溢出应表达的中心思想之外,与材料的主旨也没有关联。

[精彩分论点]

1.为人生蓄势,要有足够的勇气;为人生蓄势,要有坚强的信念;为人生蓄势,要有恒久的耐心。

试题详情

  要求:这一部分因为处于篇首,会给阅卷老师留下第一印象,所以要多花些功夫,可运用比喻、对比、排比等修辞手法,力求写得精彩,同时要紧扣中心论点,快速入题,防止绕圈子。

例:关爱是什么?关爱是体贴,是夜半时分书桌上不凉不烫的白开水;关爱是温馨,是病床前幽香的百合;关爱是同情,是乞丐碗中一枚枚铮亮的硬币;关爱是关注,是山区孩子捧着书本的喜悦。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
闂傚倸鍊搁崐鐑芥嚄閼哥數浠氬┑掳鍊楁慨瀵告崲濮椻偓閻涱喛绠涘☉娆愭闂佽法鍣﹂幏锟� 闂傚倸鍊搁崐鎼佸磹閹间礁纾归柟闂寸绾捐鈹戦悩鍙夋悙缂佺媭鍨堕弻銊╂偆閸屾稑顏�